网格化配电网的规划方法研究

2019-09-10 07:29杨炎标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29期
关键词:网格化配电网

杨炎标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原则,然后对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电力行业发展,人们对电力能源需求越来越大。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时代背景下,需要做好电网升级、运行效率提升、供电可靠性保障等工作。

1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原则

首先,选取地块用电需求作为网格化规划导向,在当前设置的中压配网情况下,通过分析区域控制详情,结合土地开发情况及用地性质进行分类。另外,对各个地块负荷大小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以负荷性质、用地面积、站源点位置作为指标,展开全面分析,按照远景道路规划及河流水域规划要求,将整个待规划区域划分若干个网络体系。其次,按照标准接线要求,确定各个网格能够支撑的供电能力大小。要求各个网格能够有效支撑供电任务,以此满足电力负荷需求。为了保证长期供电稳定,需要预留备用容量。再次,以两个不同变电站为电源点优先布设对象,如果供电线路处于同一变电站,则要求这些线路母线段不可以相同。最后,依据变电站布点规划要求,对各个网格电源点进行规划,按照就近原则,确定网格点位置。

2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

2.1 规划方法探讨

依据近两年規划工作的探索研究,并结合《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指导原则》的要求,对于城市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实施总结出“资料收集-分区划分-电网现状分析-目标规划-有序过渡-成效分析”的工作方法并付诸实施。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的思路如图1所示。

2.1.1 资料收集

收集规划所需的各项资料,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数据、市政相关规划、电力供需数据、电网设备数据、电网运行数据、用户信息等,通过整合政府相关资料和电力内部营销、运检、调度等方面的数据,为全面分析地区电网提供基础。

2.1.2 分区划分

基于城市电网分属A类、B类两个供电分区、每类分区内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配电网发展呈现较大差距等特点,依据第一步收集的基础资料和“网格化”划分标准,将A、B类供电区域划分为若干供电网格,并进一步细化为供电单元,为分层分级开展的配电网规划提供条件。网格划分应注意兼顾配电网全过程管理要求和与城乡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市政规划、行政区划相衔接。

2.1.3 电网现状分析

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资料收集和分区划分为基础,从网格到单元,分层分级分析电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装备能力、网架结构等的现状水平,并从电网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安全与质量等方面综合分析,提出现状配电网存在的问题。

2.1.4 目标规划

以现状问题分析为基础,城市区域控制性详规为依据,根据区域定位以及配电网现状的网架、设备、运行等指标,提出网格内远景应实现的总体目标及相关指标。远景目标包括网架的接线形式、线路路径及建设形式;相关指标包括供电质量、供电能力、供电可靠率、装备水平、智能化率等。目标网架规划的技术原则与建设标准,以《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式》为基础,统一各供电分区配电网发展思路、建设标准以及用户接入原则;综合考虑供配电设备布点、负荷需求、道路条件及城市规划要求等情况,明确区域各级配网架空走廊控制技术原则,保证总体思路和标准的统一,同时落实不同“网格化”的阶段性发展差异。

2.1.5 有序过渡

结合网格划分情况,以现状问题分析为基础,以远景目标为方向,采用“差异化”规划原则,合理制定近、中期规划方案,确定三年及五年建设项目,重点解决电网近、中期存在的问题。以城市远景战略规划为指导,电网发展由近及远,有序过渡,并将过渡方案纳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逐步实现远景目标的过渡。

2.1.6 成效分析

分析规划方案实施后配电网的改善情况,分析规划水平年、远景年供电指标的改善情况、运行效率的提升情况、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实施规划方法的几个关键点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应按照“自下而上”、“由远及近”的原则,由低电压等级向高电压等级、远景规划向近期规划逐级完成,实现平稳过渡;应贯彻“标准化、差异化、精益化”的理念,通过网格化分解和优选项目,实现配电网精准投资和项目精益化管理;深入研究网格内功能区块的功能定位和电网现状,制定适当的目标网架和过渡方案,并与相关规划有效衔接,确保电网项目的顺利实施。

2.2.1 形成合理的网格化供电区域

“网格化”划分以目标网架清晰、电网规模适度、管理责任明确为目标,以城市规划中地块功能及开发顺序为依据,充分考虑现状电网改造难度、街道、河流等因素,划分形成相对稳定且具有一定近远期适应性的网格供电区,最终结果应根据区域饱和负荷预测结果进行校核。供电区域、供电网格、供电单元三级运营管理体系对应不同的电网规划层级,各层级间应注意做到相互衔接、上下配合。

2.2.2 “自下而上”开展电力负荷预测

电力负荷预测应由供电单元到供电网格“自下而上”地逐级预测,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校核。负荷预测通常分为3个阶段,即饱和负荷预测和近期、中期负荷预测。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关的预期目标,其中饱和负荷预测是为构建目标网架奠定基础,近期负荷预测用于确定近期项目建设的时序,中期负荷预测是制定过渡网架方案的主要依据。2.2.3 构建差异化目标网架

在饱和负荷预测的基础上,结合现状电网、电力需求情况,以上级电网规划为边界条件,差异化构建供电网格饱和年目标网架。目标网架规划主要包括网架接线形式、线路路径、建设型式等,宜从供电能力、负荷转供、间隔统筹、设备选型、负荷接入、廊道预留等方面详细说明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满足供电可靠、运行灵活、降低网络损耗等要求。

结束语

目前,应用比较多的配电网规划方法是合理应用网格化,通过预测负荷数值,建设配电网过渡网架。由于此方面研究仍然处于初始阶段,所以对其展开深入研究意义较大。

参考文献:

[1]刘功俊.城区配电网三级网格化规划及网格划分探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2)

[2]邹峰恩.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研究[J].科技风.2016(06)

(作者单位:广东电网揭阳普宁供电局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网格化配电网
可视化技术在配电网故障抢修和管理中的应用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及启示
论10kv配电网运行及自动化系统的管理
基于Tabu算法的配电网无功补偿研究
河北:“网格化管理”消除学校安全隐患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
推进我国网格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基于启发式规则与和声搜索的配电网重构算法
农村网格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