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第二课堂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探析

2019-09-10 07:51万立超孔柠檬
科教导刊 2019年27期
关键词:思想引领第二课堂新时代

万立超 孔柠檬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第二课堂 思想引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9.039

Abstract Since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hinese nation has come closer to the great goal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an at any time in history. As the successor and dreamer of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young students must have firm political stand, ideal beliefs and values, and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ir ideological guidance. At pres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inly guide young students through the 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the first classroom, which has little effect with the chang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ituation.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second classroom is superior to the first classroom in terms of content, form and effect of ideological guidance. Therefore,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in training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should be brought into full play by clarifying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ing the security system.

Keywords the new era; college; the second classroom; ideological leading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续奋斗,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然而,青年阶段正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1]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塑的关键期,如何有效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中华崛起而奋斗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事关民族复兴的大任。

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阵地,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责无旁贷。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引领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课堂形式开展。思政理论课是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观念交流碰撞,加之授课对象的不断变化(“95后”“00后”成為高校的主力军,他们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变得不合时宜。许多学生认为思政课内容太“高大上”,到课率、互动率、抬头率低就是很好的例证。长此以往,思政课的思想政治引领必将流于形式。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功能,把青年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传承者和开拓者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笔者认为,高校应该通过思政理论课在第一课堂思想引领的基础上大力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在实践活动中强化青年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1 高校第二课堂的思想引领作用

第一课堂是指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进行和展开的教学活动,重在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培养。第二课堂指第一课堂教学以外的,学生参加的有组织的课余实践活动,比如:创新创业比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重在开发情商、培养品德。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但在活动内容、形式、时间、地点等方面对第一课堂进行补充和延伸。[2]第二课堂是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它以实践的形式激发学生潜能、陶冶学生情操,在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1 第二课堂丰富了思想引领的内容和形式

当前,高校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一是思政课专业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二是思政辅导员通过对“问题”学生进行约谈的方式。前者可以全面、系统的介绍和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但教学内容固定、单一,长此以往,教师讲课缺乏激情,学生听课枯燥、乏味。后者虽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难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全面性。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思政课堂还是辅导员被动关注,都是以第一课堂的说教形式为主,学生可能在当时的情境中明白了道理,但难以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第二课堂包括了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第一课堂以外的多方面内容,学生可以立足自身需要,参加自身感兴趣的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其开展形式的多元化,比如主题团日活动,征文演讲比赛,微团课大赛,互联网+、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寒暑期支农、支教活动,合唱比赛,等等。这些都是在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开展的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和安排参加相应的活动。可以说,第二课堂实现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

1.2 第二课堂提升了思想引领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内容虽然全面,但其更多的停留在理论层面,是一种知识的输入状态。另外,思政课讲授的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对于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来说接受度不同。而第二课堂主要以实践活动的形式为主,是一种知识的输出状态,学生可以把第一课堂习得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正确性、深化对理论的感知和认同。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清晰的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进而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用科学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第二课堂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方式形成知识输入与输出的循环,创新了思想政治引领的模式,潜移默化的强化了思想引领的实效性。

1.3 第二课堂厚植了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多元化和形式的多样性增加了学生的可选择性,他们可以在实践中关注时代变迁和社会变化。他们可以在活动中感受建国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他们也可以在中外对比中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强大的生产力和创造力,进而激励他们把爱国情怀、强国志向、报过行动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比如:有的学生通过参加寒暑期乡村支教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到当前农村年轻劳动力流失、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主的真实情况,感受到乡村振兴亟需加强和改善的方面,毕业后,选择参加两项计划,去支援祖国西部或落后地区的建设。

2 提升第二课堂思想引领作用的新路径

高校第二课堂在对第一课堂思政理论知识进行补充和延伸的基础上,强化了思想引领的作用和效果。尽管如此,从各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活动目标不明确、活动内容缺少计划、师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活动经费和场地受限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应当从明确活动的指导思想、[3]建立健全第二课堂活动的考核评价机制、[4]强化第二课堂的保障体系三方面入手,[5]切实发挥第二课堂思想引领作用,扩大第二课堂思想育人的影响力。

2.1 明确第二课堂的指导思想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高校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圍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因此,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必须深入贯彻党的教育路线和方针政策,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保持一致。具体说来,就是要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坚定政治立场,直面各种错误的观点和思潮,用科学的思想和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此外,高校还要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最高理想、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让学生树立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2.2 建立健全第二课堂考核评价机制

一套科学、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是第二课堂活动顺利开展、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这一考评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对学生的考评。高校可以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课程化,通过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进行学分认定,并将此作为期末综合素质测评、评奖评优的参考依据,以此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课堂成绩单考核指标的设计除了考察显性的成果外(如:调研报告等),还要注意隐形的成果(如:学生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同时,指标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不可过高或过低。(2)对教师的考评。教师是育人工作的主体,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育人工作的效果。为了提升教师在第二课堂育人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可以对教师的工作量进行认定,引入教师自评与学生评价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并以此作为职务、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加强教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和指导。

2.3 强化第二课堂的保障体系

第二课堂要取得一定的成效,离不开保障机制。首先,应成立第二课堂育人工作领导小组。高校应该摒弃第二课堂自娱自乐、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传统观念,由学校党委书记任组长,教务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部门和科研单位作为责任部门,规划部署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创新管理机制和教学方式方法,为第二课堂思想引领提供组织保障;其次,应设立第二课堂育人专项活动经费。高校应通过预算立项、校友资助、社会捐赠等方式筹措第二课堂育人经费,按照生均标准或项目立项的方式给予经费支持,为第二课堂思想引领提供经济保障;再次,应提供场地支持。第一课堂教学一般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相对较为随意,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外,因此,高校在保障校内活动场地的同时,应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合作,设立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基地,多角度、全方位巩固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最后,应建立一支经验足、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要发挥第二课堂思想引领作用,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高校应建立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专兼职结合的多元化教师队伍,坚持灌输和启发相结合,让教师在身体力行中感染和吸引学生。

3 小结

第二课堂活动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提升和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传承者和开拓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圆梦人,仅仅凭借第一课堂理论知识是不够的,“纸上得来终觉浅”,必须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正确性,深化对理论的认知,在实践中感受国史国情、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报国行为。因此,高校必须正确发挥第二课堂的思想引领作用。

基金项目:2018年杭州市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第二课堂思想引领作用探析”(hzxx1802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

[2] 彭巧胤,谢相勋.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4):45-46.

[3] 李乾坤,徐琳,赵建勇.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12):48-49.

[4][5] 刘奇.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6):41-42.

猜你喜欢
思想引领第二课堂新时代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探究新时期高校教师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保障机制
立足校情 聚焦心理 管理升级 实干兴校
立足校情 聚焦心理 管理升级 实干兴校
新时期共青团思想引领的路径探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