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大家来陪伴,追剧“上海六千年”

2019-09-10 07:22
学生导报·初中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品格师生上海

近日,一场意义非凡的实践展示活动在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举行。学生们用歌曲、舞蹈、朗诵、说唱等精彩节目,展现了他们以上海地方志普及读本系列《上海六千年》为导览,参与“寻根”之旅的丰硕成果。

自2019年5月起,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以上海地方志普及读本系列《上海六千年》为导览,围绕“寻上海文化之根、育爱国主义之情、问模范公民之道、铸理想信念之魂”的主题,精心策划了十站“上海六千年”之旅实践活动。

什么才是“上海”?如何串起上海史?她的渊源、榜样、品格、贡献在哪里?带着问题,全校近两百名师生从“上海之根”出发,历时数月,循着《上海六千年》书中提及的“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三条路线开展实践之旅,重点探访了广富林文化遗址、陈望道故居、上海天文台及犹太难民纪念馆等10座场馆。采取课程化研学的形式,遵循“体验性、共享性、探究性”的原则,久隆师生在共同阅读中了解上海、在一起行走中热爱上海。学生们在直面真实历史的实践活动中种下了勇担复兴大任、争做时代新人的种子。

上海渊源  薄薄的布,浓浓的情

上海作为移民城市,千百年来的民族迁徙、文化融合造就了今日国际大都市,但谁是第一批移民?带着这样的问题,学子们在广富林遗址约请华东师大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上海地方志普及读本《上海六千年》作者仲富兰,现场上了“第一課”,让他为“江南寻根之旅”当“导游”。“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上海先民与中原移民共同生活的痕迹,代表黄河流域文明的龙山文化与长江流域文明的良渚文化交汇融合。”仲富兰告诉戴红领巾的同学们,“一批先民受水灾影响而南迁,其中一部分来到上海松江佘山以南的广富林区域。”

在广富林文化遗址馆陈展的场景中,学生欧阳诗桐见到一位位身着旗袍的优雅女子,仿佛整个人都被带进时光隧道,“我看到勤劳的古代上海人民,传承和发扬织布技术,使松江府织布一时名噪天下,饱含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上海榜样  真理味道,赤诚之心

大手牵小手,中学连大学。复旦大学外的国福路上,陈望道故居迎来中学师生,以及同行的“导师”语言学家、博导陈光磊教授。陈教授在旧居里讲起自己老师的求学之路,如何经历了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转变。“读书为了什么?”一开始,望道先生理科出身,想要用科学技术来救国;但在异国求学经历中意识到应该学习社会科学,通过思想来救国,于是立即转学文学、哲学、法律以及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而最终,他终于意识到革命救国,便带着满腹经纶与满腔热血,回国后不久便投身革命事业,为国人留下第一本《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

何为大学非大楼、而有大师?师生们走进复旦大学校史馆,实践活动倡议方和资助方——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身为“老复旦”,也兴致勃勃地当起讲解“志愿者”,讲起陈望道、苏步青、谢希德等名校长的榜样故事。

上海品格  命运与共,开放包容

“上海六千年”,师生继续追剧。一架来自德国汉堡的竹制玩具黄包车,珍藏着一个叫约瑟夫的犹太老人和上海黄包车夫邻居的美好回忆;一件精美的白色婚纱,见证了在沪避难11年的贝蒂在上海国际饭店举行的婚礼宴会……在战争年代,上海成了一条接纳近2万犹太难民的“诺亚方舟”。

迈进犹太难民纪念馆的镂花铁门,国际问题专家王健研究员全程解答学子关于当时中国为何敢站在德国法西斯的对立面庇护犹太难民的种种提问,帮助学生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支撑。王荣华表示,“同情、恻隐、救助的义举,不仅是一个人的美好品格,也是一座城市的美好品格,充分体现了上海‘和平、友善、包容、开放’的城市品格和历史传统。”他说,这是“上海六千年”10站之一,让更多学生知上海、爱上海、建上海,体悟这座大城市的真性情。

上海贡献  励精图治,感恩报国

修习这门大课的师生意想不到的是,年逾九旬的著名天文学家叶叔华也加入课程师资阵容。在学生眼中,叶奶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谦逊温和、平易近人,是一位既有高度又有风度的长者。

面对一张张求知的面孔,她用几十分钟时间不知疲倦地授课。她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家急需精密地图和精准授时,她认识到天文工作的重要意义——今天所有人听到的“北京时间”,正是由叶叔华团队建立。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还带领师生,到天马山脚下近距离参观可全方位转动的65米口径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这台亚洲第一镜连续完成“嫦娥”系列VLBI测定轨道任务,为我国探月工程做出卓越贡献。而推动天马望远镜工程落实的,也是叶院士。

作为全国第一所公办全免费制中学,久隆模范中学校长朱建平表示,徐匡迪老市长18年前倡议建校时就提出“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模范公民,为上海的现代化建设作贡献”。在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等多方支持下,期待知行一体化的育人模式向全市推广,在全社会形成育人合力,引导更多学生从书本走进现实,读好理论和实践“两本书”。

(素材来源《上海观察》,刊发时有删改)

寒假即将来临,本报自2020年1月13日起休刊,更多精彩内容,同学们可阅读我们的“寒假合刊”以及学生导报微信公众号。在此,祝大家新年进步,我们新学期再见!

猜你喜欢
品格师生上海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冬季暖男必备
欢乐上海迪士尼
麻辣师生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