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流行病”怎样防治

2019-09-10 07:22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骨量髋部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常导致脆性骨折,致残致死率高。50%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发生骨折前没有任何症状,因此骨质疏松又被称为“寂静的杀手”,骨质疏松症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但实际上,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

骨质疏松症的诱因

营养因素  青少年时期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与成年期的骨峰值(人一生之中达到的最高骨量)直接相关。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娃娃抓起,要重视青少年时期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并加强运动锻炼,最大限度地提高峰值骨量。

内分泌因素 女性在50岁左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雌激素缺乏;男性则在60岁左右,睾酮水平出现下降。因此,骨质疏松症好发于这两类人群。

遗传因素  不同种族人群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发病率存在差异,骨质疏松好发于白人,其次为亚洲人,黑人较少。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后代,峰值骨量可低于同龄人;有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史的患者,其后代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

运动和废用因素  肌肉发达、骨骼强壮者,骨密度高。老年人性激素缺乏、活动减少、力学刺激少,肌肉萎缩,骨量也相应减少。

药物和疾病  糖皮质激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肝素、甲状腺素片、芳香化酶抑制剂等药物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症。内分泌代谢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也易发生骨质疏松。

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饮酒、户外活动少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尽早发现

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骨密度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准确度和精确度均很高,主要测量腰椎1至4和左侧髋部的骨密度,哪怕每年只下降1%也能监测到。孕妇不宜检测。50岁左右女性和55岁以上男性应该进行骨密度检测,以及早发现是否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常见症状

疼痛  疼痛患者可有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立及行走有困难。但许多骨质疏松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症状。

脊柱變形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其中,胸椎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腰椎骨折可能会改变腹部解剖结构,引起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低和过早饱胀感等。

骨折 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治疗过程长

当前的很多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抑制破骨细胞功能或促进成骨细胞功能的药物,这些药物能显著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

治疗药物有口服、静脉滴注和肌肉注射剂等,用法有口服每周一次、每年一次静脉滴注等。这些药物均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而且以充足的钙剂和维生素D为基础。

骨质疏松是慢性病,治疗过程较长。如果50岁后没有发生过脆性骨折的病人,一般治疗为1至3年;如果发生过骨折的,治疗一般为3至5年,所以切忌半途而废,贵在坚持。同时,每3至6个月检测空腹血钙、磷、碱性磷酸酶、肝肾功能、甲状旁腺素、25羟基维生素D,以及骨转换指标。骨密度一般在治疗后每年检测一次。

(摘自《文汇报》5.21 章振林/文)

猜你喜欢
骨量髋部骨密度
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医护一体化护理应用于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效果分析
营养支持下加速康复外科护理(ERAS)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有必要给幼儿检测骨密度吗?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
营养影响骨骼强度
骨量测定,走在骨质疏松前
柠檬干泡水喝提高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