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护身术》课堂实录及评析

2019-09-10 22:26王婵周洪健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9年6期
关键词:竹节虫拟态本课

王婵 周洪健

《奇妙的护身术》一课属于生命科学范畴,主要以动物的“护身术”为主线,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是“它们在哪里”,通过比较、分类和归纳,引领学生认识什么是“保护色”和“拟态”。活动2是“特殊的防护”,通过比较和推理,让学生认识动物为了适应环境,依靠各种特殊的防护本领来保护自己,抵御敌害,进而体会到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能通过仔细观察、阅读等方法,发现各种动物是通过什么方式隐藏自己的;能归纳出保护色、拟态的概念;能通过观察发现人们是如何利用动物拟态或保护色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前两天海洋馆里来了几只可爱的小章鱼,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些小章鱼可不一般呀!让我们跟随下面这段视频去一探究竟。

(播放视频:会隐身的小章鱼。)

师:小章鱼藏得好不好?

生:哇!太好啦!

师:小章鱼是怎么躲避敌害隐藏自己的呢?

生:它把自己伪装成珊瑚。

生:它还把自己伪装成石头。

生:它还把自己身体的颜色改变了。

师:小章鱼使用这样的方法将自己隐藏在浩瀚的海洋中,很难被敌人发现,从而保护了自己。那大自然中其他动物又有哪些躲避敌害、保护自己的本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物“奇妙的护身术”。

评析: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从学生平时感兴趣的海洋动物入手,引发学生对动物隐藏自己躲避天敌方法的探究兴趣,初步感知本课的教学内容,并且形成本课的探究问题。

2.自主探究,建构知识

(1)观察图片,获取信息

师:老师这里有一组图片,你们快帮我看看这些图片里的小动物都藏在哪里呀?

(课件出示6幅动物图片。)

生:我发现雪地里藏着一只白色的狐狸。

生:那是北极狐!

师:是的,这只北极狐利用白色皮毛已经和雪地融为一体了!

生:老师,我发现树枝上好像有一条虫子,但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师:这条小虫子的名字,大家确实很陌生,也不太好读,它叫尺蠖。夏天的时候,同学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条肉肉的小虫子顺着一根细丝从树上垂下来。

生:我知道!那是“吊死鬼”。

师:没错!尺蠖就是“吊死鬼”的学名。我们看尺蠖的样子像什么?

生:像树枝!

生:它藏在树枝上,别人都看不出来。

师:还找到哪种动物了?

生:我发现草丛里有一头狮子。

师:你们猜这头狮子藏在草丛里要干什么?

生:它在捕猎!

师:这幅图中有一头野狼,它也在捕猎。谁发现它藏在哪里了?

生:它藏在那棵树的后面了!

师:这幅图里呢?

生:这幅图里藏着一只竹节虫。

师:它的名字为什么叫竹节虫呢?

生:因为它长得像竹枝!

师:这幅图上的动物在我们北方好像不太常见 。

生:老师我找到了,在中间,是枯叶蝶!

生:它的翅膀很像枯萎的落叶。

师:同学们都拥有火眼金睛呀!这枯叶蝶要是往落叶丛中这么一落,真的是谁都休想找到它!当真是以假乱真了!

(2)分析信息,比较分类

师:同学们觉得这6种动物的隐身术怎么样?

生:太奇妙了!

师:这些动物很难找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我觉得是因为这些动物身体的颜色和环境的颜色都一样,就不容易被发现。比如说这头狮子,它的毛是棕黄色的,又正好藏在棕黄色的杂草里。

师:说得很有道理!狮子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环境的颜色很接近,从而能很好地隐藏。其他5种动物哪个和狮子的隐藏特点一样?

生:北极狐身上毛的颜色和雪地的颜色一样,都是白色的。

生:野狼身体的颜色和白桦树的颜色很接近。

生:枯叶蝶翅膀的颜色和落叶的颜色很接近。

师:枯叶蝶只有这一个特点帮助它隐藏吗?

生:它翅膀的样子和叶子一模一样。

师:枯叶蝶有两个隐藏特点,这使得它更加不易被察觉。

生:竹节虫和尺蠖也有两个隐藏特点,竹节虫的形态很像竹枝,而尺蠖简直和树枝一个样。

(3)归纳概括,形成认识

师:这6种动物的隐藏特点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那么就请同学们按照它们隐藏特点的不同给它们分一下类。

生:狮子、野狼和北极狐是一类。因为它们的体色和周围的环境很接近。

师:像狮子、野狼和北极狐这样,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颜色一致或近似的体色,叫保护色。

生:竹节虫、枯叶蝶、尺蠖,体色和形态都与周围的环境很像,所以把它们放在一类。

师:是的,像竹节虫、枯叶蝶、尺蠖这样,体色和形态都和环境中的其他物体或另一种生物相似,而不易被敌害发现的现象,叫拟态。

(4)巩固认识,激发兴趣

师: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具有保护色或拟态的动物一同去大自然里体验一下它们奇妙的护身术吧!

(播放视频。)

师: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两种护身术,你想用哪个词呢?

生:奇妙!

师:是呀!太奇妙了!自然界的动物种类繁多,拥有护身本领的动物肯定不只是刚才图片中的6种,护身的方法也不只是有拟态和保护色这两种!

(出示图片。)

评析:科学的观察是一种客观、理性的活动,在科学探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为了体现学生分析、比较、分类、归纳的思维过程,并采用不完全归纳法形成知识,所以设计安排保护色、拟态各3种典型动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知道动物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同时,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形成科学概念的中心环节,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结果。本课是在觀察的基础上让学生比较动物的保护方式有什么不同,并按照不同点进行分类。分析同一类动物的保护方式有什么相同点,由此概括形成“保护色”“拟态”的概念。

3.阅读资料,判断归类

师:动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动物的护身术也各有不同。下面请大家阅读资料,回答问题。这只小蜗牛浑身软软的,爬起来又慢悠悠的,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

生:它有硬壳。

师:可怕的眼镜蛇!它的本领是什么?

生:它可以喷毒液。

师:那蜜蜂又是怎么防身的呢?

生:它会蜇人。

师:被它扎了可不只是疼,可能还会出现红肿、过敏等症状,因为它在扎人的时候会通过蜂针注射一种液体。这种护身本领我们把它叫作螫针。老师手中有几十种动物运用护身方法保护自己的例子,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资料来判断它们运用的是哪个“小盾牌”上的护身方法,然后把它贴到相应的“小盾牌”周围,或者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刚才没有提到的其他一些动物的奇特保护方式都补充在护身盾牌上。

(教师出示分类要求,小组开始活动,教师巡视,学生汇报。)

评析:在学生掌握了拟态和保护色这两种动物的护身方法之后,通过教师的讲解还知道有喷射毒液、尖刺、螫针、硬壳、放臭气、放电等护身方法。有了明确的概念后,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再去找个别的具体到某一个动物它采用的是哪种方法,将知识进行演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快速阅读的能力。

4.实践运用,拓展创新

师:动物的护身盾,真是太神奇了!人类也把动物护身术的特点应用到了一些领域中,视频中的军人就是模仿动物的护身术(播放视频)。

生:军人叔叔往头上扎了好多叶子。

师:像是动物的哪种护身方法?

生:拟态!

生:他们身上还穿着迷彩服,脸上也涂着油彩。

师:这是哪种护身方法呢?

生:保护色!

师:动物的护身方法给了人类许多有益的启发。事实上,咱们今天所看的很多影像资料,都是摄影师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下来的。希望同学们将来能够为我们的野外摄影师设计护身服或者装备,让他们的拍摄环境更安全。

评析: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科学知识、技能加以运用,能巩固所学,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总    评

本节课的知识点是让学生认识十种左右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这些护身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生自己建构的,包括保护色和拟态;另一类是学生通过资料、录像等方式直接学习到的,包括装死、螫针、喷毒液等。

本节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归纳和演绎。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本节课以保护色和拟态为例进行归纳。本课采用的是使学生经历了分析、比较、分类、归纳的思维过程,设计了保护色、拟态各3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之后,采用不完全归纳法形成保护色和拟态知识,“归纳”体现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演绎是由一般到个别,演绎环节的思维过程是分析、判断、归类。本课让学生掌握保护色和拟态的护身方法之后,再让他们通过阅读资料去找具体到某一个动物采用的是哪种方法,然后进行判断与归类,学习动物还有哪些护身方法。

河北省石家莊市长征街第三小学(050000)

猜你喜欢
竹节虫拟态本课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日语拟声拟态词及其教学研究
竹节虫的生存本领
模仿大师——拟态章鱼
竹节虫的外衣
关于拟声拟态词的考察
好长的竹节虫!
你能找到它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