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时代文艺评论新媒介

2019-09-10 07:22朱晋仪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24期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碎片化弹幕

【摘要】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丰富便捷的网络视频观看取代了打开电视和走进影院成为人们获取视频欣赏的主要方式,网络视频的兴起也随之诞生了一种个性的文艺评论新媒介-----弹幕。作为寄生于传统视频网站实时诞生的一种文字媒介,人人可参与的弹幕逐渐发展为网络时代特有的个性表达与文艺评论新媒介。本文将从弹幕的发展历史入手,通过分析弹幕的传播特性、内容特点以及受众的特殊行为心理三方面来阐述弹幕作为大众个性表达的评论媒介具有哪些新生价值,以及价值背后的反思。

【关键词】弹幕;文艺评论;碎片化;使用与满足

弹幕的发展历史最早流行于2006年底上线的日本Niconico视频网站,弹幕的出现使Niconico在短时间内成为日本网民最青睐的视频网站之一。因其密集排列的评论从视觉上看像子弹一样从画面中掠过,因此而得名“弹幕”。在国内,Acfun(简称A站)是最早建立弹幕评论的网站,Bilibili(简称B站)是国内最早被大家熟知的弹幕网站,其实两家视屏网站都是大陆学习日本niconico动画的仿制站,但B站作为一名曾经A站的会员,在2009年建立时,用新颖的弹幕文字交流方式和优质互动弹幕内容为网站特色,输出大量有生命力的网络个性表达丰富了网站文化的传播,迅速占领市场,带领弹幕从青年亚文化走进大众生活。随之国内的其他主流视频网站如: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网、土豆视频、芒果TV等,也纷纷运用了这种形式。

弹幕的传播特性为大众个性表达提供了前提条件,弹幕打破了传统观影评论时间、地点、规则的界限,赋予了受众跨时空个性表达和评论的自由。弹幕可以在视频中对应的时间节点出现,受众可针对当下某刻的视屏内容,超越时间轴及时表达;无论身处何处,通过视频播放器发出的弹幕内容都会被保存下来,即便在没有网络的地方也可以看到其他用户发布的弹幕内容,打破了评论的地域限制;不同于进入影院,受众无须小声耳语,也不仅仅限于只能和身边一同观影的朋友进行讨论,评论自在化与纯粹的艺术享受并存。同时,弹幕也赋予了受众接受或拒绝它的权利,完全实现了受众利用弹幕表达自由和接收的自由。弹幕以上的传播特性使得受众的感知比率得以重新分配,并且分配自由,最快地将舆情热点和生活槽点提炼进受众的表达当中。因此,弹幕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成为受众可自主支配的信息沟通交流渠道,更为受众的个性表达提供了先决条件。

弹幕发展在今天已经不仅仅在视屏网站中被运用,一些院线电影推出了“弹幕专场”、类似音乐会、话剧等表演集会现场,也逐渐在现场大屏幕上利用弹幕带动气氛、帮助观众交流互动。经过受众使用与满足需要的一系列发展,弹幕正以一种新的编码和译码方式从“二次元”的小圈子里走出来,被大众熟识和运用,成为寄生于传统媒介,又介于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用弹幕型文字以负载、传递、延伸、扩大特定符号的新媒介。

受众对弹幕的喜爱不仅为传统媒介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逐渐以一种新兴媒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但新事物的诞生也不可避免的附带着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1. 碎片化之所在形式即内容

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概念:每种媒介由于介质的不同而带有自身的媒介特性,定义了由媒介自身的诸多特点所传达出特定信息的不同。所以弹幕即时、简短、互动性强和大众化的特点,使得弹幕内容大致对应为四大类,一种是基于视频内容本身的评论,一种是受众完全抒发自身感受和情绪的表达,一种是对他人弹幕内容的评论或回复,还有一种是受众群体以轻松娱乐的心態“吐槽”或调侃以抒发个人情绪和感受的评论。

从弹幕内容来看,弹幕因其本身对于字数的限制,多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现,简短的评论更符合大众的表达习惯,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直接、快速、碎片化的表达形式使受众缺乏深刻思考。一方面,受众在观看视频与发弹幕的同时,会弱化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没有评论标准的约束,讨论者往往不需经过认真思考就可以随意进行表达,甚至使用表情、符号、数字代替文字内容,情绪的抒发和个性表达多于对作品理解,这使得评论信息缺乏价值与营养,而弹幕信息的接收者也在未经筛选和过滤的内容中被迫接受所有信息,甚至可能因此错过一些富含价值的有效内容。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弹幕内容本身的娱乐性也是弹幕评论的意义所在,不可否认当代网友的一些神评论赋予了影视作品本身更多的新鲜血液,娱乐了大众的生活,也以轻松幽默的方式体现出时代特征。比如影视作品《甄嬛传》中皇上说三皇子读书差,弹幕里都在讲“他文科不好,说不定数理化强呢”,华妃去端妃宫里闹事,说那碗安胎药是你端给我的,是你害死了我孩子,弹幕飘过“所以是因为她端了安胎药皇上就封她为端妃了?”这些弹幕以幽默的话语丰富了受众的观看体验,同时使得大众参与进文艺评论中来。再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皇上给和珅下旨要他八百里加急送一件东西,弹幕全屏“珅通快递”,皇上给纪昀下旨要他八百里加急送一件东西,弹幕全屏“昀达快递”,这些弹幕内容正是传播大众对于时代性的表达与反映。此外,还有民间文化在弹幕中的体现,例如《宝莲灯》中沉香捶树呐喊“我怎么样才能打败我舅舅啊”,弹幕飘过“你可以试试正月里剪个头”。这些吸引受众、集大众娱乐和个性评论为一体的弹幕内容,也反哺了收视率。

2. 受众自我需求的满足

中国网民的数量居世界首位,网络参与热情高,从受众的心理方面来讲,匿名性与虚拟性的网络传播特点促使受众更加敢于表达自我和个性释放。一方面,弹幕不同于传统的文艺评论,无需遵循严格的学术规范,更没有用高屋建瓴的意见或一针见血的批评博出彩的评论压力,传统的文艺评论内容和形式都较为单一,拥有话语权的人占少数,多为行业精英且准入门槛高,评论圈高端化,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但“弹幕”开放、多元的形式突破了以往高端的评论方式,也非同于线性跟帖式的评论,实现受众的个性创新与大众化表达,;另一方面,弹幕又可以间接满足受众自我实现的心理。弹幕作为个人的个性化创作与表达,满足了更多普通受众在网络社交群体中被关注和认可的心理需要,以B站为例,它鼓励B站用户带有主观倾向性地对作品进行二度加工与解读,定期举办一些创作活动,并且具有奖励机制,在纯粹的艺术欣赏与参与发弹幕个性表达的过程中使受众的自我实现需求得到满足,同时通过这些活动维护与强化了B站用户的社群归属感,他们在弹幕网站中观看同一个视频,一起“嘻笑怒骂”发表个人见解,用他们自己才懂的语言交流,形成一致或近似的观点,找到归属感,起到了情感共鸣的人际关系效用,从而为受众的个性表达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和可能性。

3. 弹幕评论的价值延伸及反思

从媒介环境学的观点出发,媒介的结构决定了信息的本质,由于不同的媒介在物质和符号形态、以及随之而来的理性或知识、感性、时间、空间、政治、社会、哲学思辨和内容偏倚上的种种不同,不同的媒介也具有不同认知论的偏倚。弹幕打破时空、身份赋予受众更多个性表达机会的同时,也伴随着受众的反馈推动继续向前发展。弹幕以一种个性评论新兴媒介兴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问题。第一,看视频开弹幕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利用弹幕发表文艺评论的人的素质却是良莠不齐的,弹幕评论中不乏不文明用语、低俗语言或其他负面语言、过激言论;第二,评论者对视频内容、情节、人物角色崇拜或不满的个人情绪,也将通过弹幕以个人评论的方式进行表达,当视频内容与评论用户心理预期不符时,弹幕也会以评论的方式成为个人情绪宣泄或恶意吐槽的窗口;第三,过度娱乐化,弹幕轻松娱乐的文艺评论形式并不适用于所有评论场合,例如十九届四中全会、新闻联播、国庆阅兵仪式、或是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实况转播,用弹幕来发表评论就未免显得不够严肃不合时宜。

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提到,公众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中,对于自身无法掌控的事物会通过大众传播所形成的信息环境去了解。但是弹幕所形成的信息“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它综合弹幕用户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剪辑和重新结构化后,以一种自由、个性的形式向大众展示的环境。因此,对于弹幕言论的把关与控制问题,网站运营者需要也应当采取应对手段。B站在处理这一问题时采取的措施就值得借鉴。首先,在B站需要成为正式会员才具有发布弹幕评论的资格,而只有在考察时间段内友好点赞、善意互动和在通过“弹幕礼仪测试”的基础上才能成为会员,其次,弹幕礼仪题会引导用户在发布弹幕评论时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怎么做才是合格的规范网民,弹幕礼仪测试没有通过就永远无法获取发布弹幕評论的资格。而其他传统类型的视频网站,也对维护弹幕评论治理做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例如开通屏蔽关键字,将多次发布不良评论的人隔绝在外,取消不良言论者的评论资格等等。

以弹幕为媒介的艺术评论正在新媒体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快速发展,弹幕使受众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获得了评论发声的大众群体,正通过弹幕一步步重塑着影视评论和大众传播的新生态,虽然弹幕便捷及时、自由娱乐式的评论方式打破了传统文艺评论的壁垒,给文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新鲜视角和多元思想,但以吐槽代评论,以直观判断取代艺术分析,以碎片化感慨取代系统化研究的芜杂评论现象,我们还是需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的。或许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弹幕也会以网络文字的形式,体现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无意识”,以前所未有的文明开放话语取代用标新立异的怪话、俏皮话来哗众取宠的围困乱象恐怕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看到的文艺评论新生态。

参考文献:

[1]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波兹曼,2004

[2]理解媒介[M].译林出版社,(加)麦克卢汉(McLuhan,2011

[3]公众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美)沃尔特·李普曼著,2006

[4]媒介环境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美)林文刚,2007

[5]感性整体——麦克卢汉的媒介研究与文学研究[J].金惠敏.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04)

作者简介:朱晋仪(1995-)女,汉,河北省邢台市,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当代文学与影视文化)。

猜你喜欢
使用与满足碎片化弹幕
脑内弹幕
搞笑弹幕一箩筐
当四大名著遇上弹幕
平行的个体与垂直的世界
微时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想象力都去哪了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受众的动漫媒介接触动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