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志”育品牌,提升学生素养

2019-09-10 07:22袁冲
教育家 2019年22期
关键词:志趣育人德育

袁冲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党的十九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就为学校德育提出了主攻方向。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明确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实验中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创生活动载体,建构“三志”课程,挖掘德育资源,着力打造“志”育品牌,提升学生素养。

“志”育文化基因的传承

孟子云:“志,气之帅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可见,“志”是培养人的关键因素,也是儒家思想“积极入世”和“励志进取”的“文化符号”。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要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就要先“打好精神的底子”。选择“人文底蕴、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为德育的切入点,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也是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核心价值的具体行动。

西方伦理学家康德曾提出过三条最基本的道德命题,概括起来就是“善良意志”“人是目的”和“意志自律”。其中“人是目的”是中心,德育就是使人“成人”的过程。这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相吻合。我们汲取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西方哲学的价值追求,积极探索“以课题为先导,以课群为支撑,以课程为载体,以活动来推进”的德育机制。针对生源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学校利用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求石砺志,“求实”创新,形成了通过生涯教育、雅趣教育和实践教育,融“立志—励志—砺志”为一体的“三志”育人模式,积极开发以“志趣”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志”课群,分年级、分层次开设“志”育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努力践行“志”育教育。

“志”育模式探索的历程

探索阶段(2011-2014):2011年初启动改扩建工程,学校迁至条件简陋的原余杭电大旧址。我校与余高隔街相望,与临平一中只有一墙之隔。如何在周边林立的名校中,树立余杭实验中学的良好形象,是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我们从简单的跑操喊响“口号”开始,叫响了“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口号,切合校情提出了“让学生像个学生的样子”“让学生顺顺利利毕业”“让更多的学生上好大学”和“让更多的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四让”具体行动目标。这就是后来提炼为“志”育1.0版的雏形。

成型阶段(2014-2016):2012年深化课改全面推进,2013年下半年回迁原址,学校办学有了新起点。2014年下半年正式启动“省二特”创建工作,学校确立了“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促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宗旨,提出了“求实、验真、超越”的办学理念,确定了培养“明理善用”的“阳光学子”的育人目标,聚焦“志趣”教育和科技教育两个办学特色落脚点,实行专家引领和项目推进,确立了三个层次的具体分目标:立志勤学,明礼正德,让学生顺顺利利地毕业;励志好学,明辨修德,让更多学生上更理想的大学;砺志进取,明理善用,让更多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随着“省二特”创建工作的推进,我们逐步打造出成形的“志”育模式2.0版。

提高阶段(2016-2018):学校2016年10月顺利通过省评估组的验收,2017年1月被省厅认定为“浙江省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但我们对“三志”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完善并没有止步,积极开发以“志趣”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志”课群,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利用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建立“三志”特色课程群,努力践行“志”文化教育。经过全体师生的不断创新、不断打磨,我们旨在升级余杭实验中学成熟的“志”育模式3.0版。

“志”育品牌建构的路径

开展课题研究,研制“志”育规划。学校以“创特”为契机,申报省级立项课题《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三生”课群重构的实践与研究》。顶层设计“三生”课群,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奠定基础。

针对学生“需求缺失、理想缺失”等现状,结合办学传统,借鉴项目式学习方式,制订“志”育实施规划:一是生涯指导项目,二是理想信念项目,三是意志品质项目。三类项目形成立体交叉、相辅相成的“志”育形态,旨在开阔学生视野,激励学生奋发有为。

创建美丽学校,培育“志”育文化。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党建+文化”为依托,努力营造“诚实明理乐学善思的学风、敬业奉献爱岗善教的教风、务实争先团结善为的校风”。建好校史馆、党建文化廊、校园电视台、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建立知名校友库,讲好母校故事;实施“让校园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间寝室都温馨”的行動。构筑德育阵地,积极营造以“志”为主流特征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人的浸润、陶冶作用。

开发“三志”课程,营造“志”育氛围。为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能力,学校积极开发“三志”特色课程。先后开发了《余杭山水文化》《那些年,我们一起敬仰的物理学家》《高中生涯规划:适应篇》《“三志”系列教育课程》等省市区各级精品课程。课程分步有序推进。一是立志教育课程。通过诵志趣诗、讲志趣事、看志趣影视等课程,扬立志精神。二是励志教育课程。对学生传授系统的励志自强理论和方法,锤炼学生勇敢、自信、坚韧、不怕困难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三是砺志教育课程。开设业余团校和业余党校课程、领导力培养课程,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帮助学生砥砺前行。

打造“志”育序列,形成“志”育合力。学校发展中心合力推进“志”文化育人,利用心理学、成功学和自我效能理论, 帮助学生树立志向、努力学习、磨炼意志。学校明确了“志”育系列德育主题,每月通过各个层面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培养学生以“志”为特点的综合素养。各年级结合自身特点确定不同的教育重点:高一年级着重养成教育,激发求实的校训情怀,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高二年级着重“三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三年级着重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宁静致远的品质。

“志”育路径实践,是一项复杂的德育系列工程。探索“如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加强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传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提高学生使命精神和责任担当的精神境界”的德育课题,是摆在我们德育工作者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育人理念、育人手段和创新德育活动载体来加以推动。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李香玉

猜你喜欢
志趣育人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重阳有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夕阳晚秋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zhi”趣盎然话数学
浅谈儿童钢琴弹奏“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