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速的分析

2019-09-10 03:12李春林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3期
关键词:资产减值金融资产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预期损失模型在计量金融资产减值方面存在的模型问题、压力问题。然后基于修正模型、配套改革两个层面,探究具体的计量措施。目的是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提高预期损失模型的合理性,并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预期损失模型;金融资产;资产减值

在我国的金融资产中,将贷款作为主要的内容,同时银行信贷的额度在不断增加。因此,在对金融资产进行计量的环节中,如果运用预期损失模型,将会对银行事业产生诸多影响。另外,我国的新型经济市场不具备完善的体系,所以难以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为此,需要对预期损失模型予以调整创新,为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一、以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障碍

(一)模型自身的问题

预期损失模型自身的问题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确认收入损失会导致金融资产减值计量中,存在双重计算信用损失的问题。具体而言,金融资产的公允值从涉及预期信用损失,而首日损失的计算会对其进行重复计量,因此会影响贷款发放的额度。(2)违约定义存在较大的弹性。在现行的规则中,没有对违约进行清晰界定,导致企业具有更多的自主权。这种现象的存在会导致企业出现会计信息缺失的现象,影响计量结果的准确性。(3)当前的预期损失模型,未能对信用风险的显著增加予以清晰阐述。主要是因为相应的标准中没有对显著恶化予以具体界定,所以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需要对宏观经济指标予以综合考虑,故而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外界存在的压力

首先,金融监管逻辑框架属于预期损失模型的支撑,其内容与当前的会计准则体系存在差异。例如:需要对未发生的信用损失进行提前预计,因此与权责发生制相互冲突。另外,在对利息收入进行减值预期、信用损失计量的环节中,也会出现与现行标准不相符的现象。其次,预期损失模型并不能在当前的资本市场中贯彻、落实。此种现象是因为中国属于新兴市场国家,现行的环境并不能满足该模型的需求。虽然当前的利率处于开放状态,不过并不受市场的主导,导致银行不具备预期损失模型的自主权。最后,要想实施预期损失模型,需要较高的成本予以支撑。具体而言,企业必须对金融资产现金流的重新估计,因此会增加了日常工作量,需要工作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成本完成工作。

二、以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措施

(一)对模型予以修整

1.调整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范围

在调整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范围的过程中,需要将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变动融入在其中。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如何运用预期损失模型对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进行计量.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不仅如此,如果发生金融危机,那么已发生损失的模型存在顺周期性特点,并且会在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上表现出来。因此,我国要想将预期损失模型应用在金融资产减值的计量中,则应该继续应用已发生损失模型,并且确保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价格具有较强的公允性。只有如此,才能够充分发挥预期损失模型的作用,实现对金融资产减值的准确计量。

2.确定应收款项所涉及的内容

对于应收租赁款、应收账款而言,IASB认为不需要消耗更多的精力,对12个月或者生命周期中信用的预期损失予以判断。因此,IASB提出了一个简化减值模型。也就是说,如果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对重要融资成分进行应收账款分析,那么则可以运用该模型完成金融资产的计量。而对于重要的资产成分而言,主体需要通过相应的政策实现对应收租赁款、应收账款的确定,期间必须确保会计政策选择的合理性,实现对预期信用损失存续的分析、验证。由此能够发现,简化减值模型具有明显的优势,即不需要对12个月期间的预期信用损失进行计算,也无须考虑初始确认金融资产后所出现的信用恶化问题。因此,我国在调整预期损失模型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简化减值模型的合理运用。基于此,不仅可以将应收款项的实质反映出来,也能够为金融资产减值的计量提供参考。

3.推进贷款模式创新与完善

对于我国的银行而言,其并未经历完整的经济周期,导致其无法实现的历史违约数据的完整积累。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并不能实现对金融资产减值的准确计量。针对这一现象,相关部门应该推进贷款模式的创新与改善,以便于充分发挥预期损失模型的价值。具体而言,如果继续运用已发生损失模型,需要在财务报表中实现对贷款预期信用损失的标注,便于实现对未来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现行的规定中未对违约进行明确定义,因此可以参照巴塞尔协议中所涉及的预期损失予以计算。通过这种方式调整预期损失模型,能够满足中国银行发展的基本需求。其中,巴塞尔协议中所涉及的预期损失计算公式为:违约风险敞口x违约损失率x违约概率。

(二)进行配套的改革

1.细化会计准则体系

在对预期损失模型进行调整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展配套的改革工作,其中信息化会计准则体系属于重点内容。该部分工作主要涉及修订金融工具、调整会计准则与基本准则等,要求相关部门加大重视力度,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以金融工具为例,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对公允价值予以谨慎扩大,并实现合理选择。其中,对于公允价值的选择应该将全面公允价值计量作为目标,实现对金融工具的创新、选择。此种方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会计错配,实现对盈余波动的控制。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调整公允价值的环节中很可能会出现不良问题,需要相关部门予以关注,确保修正方案的可行性。

2.趋同于国际的会计准则

为了能够提高预期损失模型的合理性,实现对金融资产减值的准确计量,需要提高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性。对此可以将以下措施应用在改革中。(1)对于无形资产与实物资产的会计准则而言,各国所体现出来的要求具有相同的性质,所以并不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大范围调整。(2)关于工资福利、税收制度的会计准则,需要结合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工资制度与税务制度,实现对準则的调整,并进一步提高其与会计处理准则之间的协调性。(3)对于金融工具而言,由于其与跨国投资具有紧密关系,必须实现对各国投资者权益的保护,以此来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发展。因此,金融工具准则的改革,必须将国际标准应用到其中,构建全球统一的会计准则。

3.与金融审慎监管相协调

实际上,会计准则体系、金融审慎监管标准之间具有协调性,并且会对财务报告的内容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财务报告需要为二者之间的协调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帮助相关部门识别应对系统中存在的风险,以此来提高金融经济的稳定性。具体而言.由于会计资本能够将监管制度反映出来,而监管资本的存在必须将会计资本作为前提,导致银行企业的发展必须高度依赖大量的会计数据。为了确保改革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银行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巴塞尔协议》的内容,实现会计准则体系、金融审慎监管标准之间的协同性,以便于提高信息披露机制的动态性能,为实现金融资产减值的计量奠定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环节中,运用预期损失模型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几点建议措施。这一基础上,可以提高模型内容的完善性,确保其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需要对现行的会计准则予以改革,提高与金融审慎监管标准的协调性,确保预期损失模型可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盼盼.金融资产减值预期损失模型发展变化及其应用分析[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8.

[2]郑伟.后危机时代金融资产减值的计量与监管——基于预期损失减值模型的经济后果[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7,29(4):127-134.

[3]陆露,邵晓辉.基于预期损失模型的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以房地产业银行货款为例[J].财会月刊,2017(23):81-83.

作者简介:

李春林,厦门中威敬贤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福建厦门。

猜你喜欢
资产减值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的分类
资产减值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资产减值准则在航运业中的应用
固定资产内部交易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金融工具准则公开征求意见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企业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资产减值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若干问题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