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综合征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

2019-09-10 06:51兰小卫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发病原因防治技术

兰小卫

摘要:近年,畜牧养殖环境日渐复杂,生猪养殖中面临的各種疫病问题日益凸显,猪高热综合症就是很容易发生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引发高热综合症的致病原多种多样,给疫病诊断工作带来难度,如果不能明确致病原,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常因为治疗针对性差的问题导致疫情传播蔓延,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就需要不断加强总结,深人分析引起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病原因,然后结合具体发病原因构建针对性的防治技术,确保防控效果。

关键词:猪高热综合症;发病原因;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3.057

0引言

生猪养殖产业在我国畜牧养殖产业结构中十分重要。近年随着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很容易造成大面积的生猪死亡。在猪高热综合症传统治疗中,都是采用抗菌素或抗菌素配合解热药物进行对症治疗,由于没有明确具体的致病原因,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加强猪高热综合症发病原因研究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1流行特点

猪高热综合征会给生猪养殖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种疾病主要以急性热性高度致死性为主要特征。病毒、细菌、支原体感染是引发该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1.1流行性与传染性强

猪高热综合症是一种复杂的传染性疾病,是由多种病毒、细菌、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混合性传染性疾病。在生猪养殖中,如果不能做好科学管理和粪便的有效处理,稍有不注意就会导致致病原的传播蔓延,并且由于多种致病原混合感染,传染速度较快,波及范围较广,在短时间内会向整个猪群传播蔓延,造成高死亡率,常呈地方流行。

1.2多发生于养殖条件较差的养殖场

猪高热综合征的传播流行和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鉴于该种疾病的典型流行特征,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养殖场最容易发病,并且很容易传播蔓延,甚至会导致周围的生猪养殖场感染该种疾病。很多中小规模养殖场没有构建完善的疫病防治措施,当出现临床症状后,不能及时发现患病牲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封锁隔离,使致病原在养殖场内快速传播蔓延。

1.3治疗要求高

由于猪高热综合征通常是由多种致病原混合感染引发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所以该种疾病的治疗难度较大,治疗要求相对较高。发病后,如果不能明确具体致病原就随意使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没有效果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病情快速传播,同时还会导致很多细菌耐药性增强。因此,必须明确具体致病原,选择对症药物进行治疗。

2发病原因

2.1饲养管理不规范

很多中小规模养殖场在建造中普遍存在圈舍不规范的情况。很多养殖户选择在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地下建造养殖场圈舍,内部通风效果较差,饲料种类单一,饲料营养价值较差,饲喂不正确,硬件条件不过关,养殖户在进行疫病防控中,不能听取畜牧兽医人员提供的意见,随意在饲料中添加各种抗生素和激素。由于多种类大剂量的使用抗生素,导致猪胃肠道中的菌群失衡,免疫能力下降,抵抗能力不足,猪群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进而给多种致病原传播流行提供了机会,很容易引发猪高热综合症。

2.2疫苗免疫接种不过关

疫苗免疫接种是防范猪高热综合症传播流行的最有效措施。近年我国生猪防疫工作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广大基层地区还普遍存在疫苗免疫接种不过关的现象。很多疫苗生产企业在进行猪高热综合征相关疫苗的生产中,不严格把控疫苗质量。养殖户在选购疫苗时,不按照当地动物防疫部门的要求到有资质的部门购买疫苗。疫苗购买回来后不妥善保存,直接在阳光下暴晒,导致疫苗失去活性,免疫效果极大下降。

2.3诊断不及时

基层地区的很多畜牧兽医人员专业素质较差,对某些传染性疾病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诊断,主要依靠经验判断动物疫病。有些畜牧兽医人员为牟利随意夸大疫情,将普通的感冒说成重特大传染性疾病。同时还会将应激产生的高热症状误诊为高热综合症,耽误最佳治疗时间,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另外基层地区的实验室建设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实验室检测设备,兽医人员不能采集相应的病料进行严格的实验室诊断,不能明确具体的致病原。在疫病诊断中,主要依靠眼睛观察,病理解剖,使兽医的疫病诊断工作失去权威性。

3临床症状

猪高热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体温迅速升高,最高体温升高至42°C以上,患病猪存在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喘气、咳嗽,呼吸道中会发出巨大的拉风箱的声音。患病猪出现高热症状后,由于呼吸不顺畅不能正常的躺卧,采食欲望下降,甚至停止采食,精神状态逐渐变差,情绪低落,肛门水肿,嘴唇发紫,全身皮肤表面出现紫红色斑块,打喷嚏流鼻涕,好像感冒症状,尿液颜色呈现赤黄色或茶黄色[2],大便干硬。发病后期也被毛苍白无光泽,失去弹性,不能正常站立,全身抽搐,最终死亡。

4防治技术

4.1重视饲养管理

在猪群养殖中要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尽可能避免不同年龄的猪群在一起养殖。一批猪出栏后,应该对猪舍进行严格清理和卫生消毒,间隔一段时间后才能转入下一个批次的猪。另外养殖场内部也需要及时进行卫生消毒,降低致病原数量。近年,随着养殖户的不合理用药行为,使致病原的抵抗能力逐渐增强,消毒时应轮换交替使用消毒剂,推广应用新型的复合型消毒剂。并且在高热综合征流行高发季节应提升消毒次数,每周至少消毒3~4次。夏秋季节是猪高热综合征发生的高发期,要做好圈舍的通风降温工作,控制好猪舍的高温高湿气体,加速有毒有害气体排出,避免对猪呼吸道造成损伤。进人炎热的夏季之后还可以将负压通风和喷淋降温有效结合,及时降低猪舍中的温度,避免造成热感冒[3]。

4.2药物防控

猪高热综合征应该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结合养殖场乃至本地区疫病流行特点,在疫病进人高发期前,可以在饲料或饮用水中添加相应的抗菌药类药物和抗病毒类药物,提高猪群身体抵抗能力。当猪群出现临床症状后,应该立即将患病猪单独隔离养殖,并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明确具体的致病原,然后选择对症药物进行治疗,尽可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在疾病诊断中,对某些病毒感染引发的重特大传染性疾病,应该立即进行封锁隔离,并将疫情上报国家动物防疫中心,然后进行严格的动物防疫,及时扑杀同群的患病猪,做好辖区范围内流行病学调查和抗体水平监测。等到疫情稳定,没有继续出现发病情况后,才能够解除封锁。

5结束语

临床上由于猪高热综合征具有发病速度快,发病过程短,致死率高的特点,需要对引发该种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深人的分析研究,然后根据病情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以此降低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养殖场的经济损失。另外在日常养殖中,需要指导养殖户构建综合性的饲养管理方案,通过采取综合措施,能防范各种致病原的传播蔓延,避免多种疾病混合感染造成临床症状复杂,难以诊断。

参考文献

1]鄢华伦.猪高热综合征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的体会[J].农家参谋,2018(13):121.

[2]邱仕军.生猪高热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和防治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17(11):44.

[3]李生涛.猪高热综合征的调查及防治措施[J].中兽医学杂志,2016(2):6-8.

猜你喜欢
发病原因防治技术
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探究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