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驱动下跨学科、多专业“协同创新”实践教学研究

2019-09-10 07:22张媛媛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21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实践教学

【摘要】跨学科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将学科竞赛融入实践教学中,并结合课程、项目目标,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共享高水平大赛的真实企业命题,多专业的有效组合,实现了学科专业协同创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跨学科多专业;协同创新;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学科竞赛的广告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2018jyxm0511);校级一般项目:基于学科竞赛的广告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2016XJYXM73)

自2017年底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精神文件中强调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文件之后。全国各大高校都在加强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入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作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其重点任务就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成果支持和人才保障,这就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需要通过真实环境实现专业和行业的结合,因此如何解决高校自我封闭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解决地方人才输出问题之间的差距,成为当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积极探索改革的核心。

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从2017年开始,对文学与传媒学院下的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动画、网络与新媒体、汉语言文学等專业的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依托学院实验教学平台,组建跨学科多专业教学团队,指导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到各类实践项目中去,通过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校企合作的实践,构建产教融合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中,学科竞赛在从专业理论课到行业实践的衔接上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通过跨学科、多专业的教学团队的组建,指导不同专业的学生深度合作,共同参与到实践中去,既能够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又培养不同专业的学生从多视角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融入到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奠定一定的基础,也为学校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有效途径。

1. 跨学科、多专业协同参与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开展的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是激发潜能和创造力的最好手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我院在开展学科竞赛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打破传统学科竞赛各学科专业学生单独参加或本专业自行组队的模式,通过跨学科、多专业教学团队协同创新,鼓励支持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深入合作。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竞赛中,由于竞赛类别丰富涉及平面广告、动画、视频、广告文案等多个类别,多专业的合作就能实现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取长补短,学生成立的比赛团队中多由广告学、动画、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组建,几个专业学生的思想火花碰撞在一起,真正实现了协同创新。

2. 协同教学团队组建

我校坚持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的办学道路,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发展做服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我院通过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不断完善促进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和融合,各专业基本形成了从基础能力到专业实践、再到综合应用的系统性、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为了提升不同学科专业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学与传媒学院在学院各个专业中探索跨学科多专业协同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制定了《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科技与技能竞赛指导教师团队建设管理办法》。以项目教学为导向,指导教师团队也拥有多学科的背景,组建6个以专业教师为主体、由企业和行业专家参加的多学科、跨专业的指导教师团队,主要有广播影视创作、广告创意与策划、动漫创意与制作等团队,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知识支撑和指导。以项目成果为导向的跨学科、多专业的学生协作模式是实践教学进行的主要动力,由于学科间的相互融合,学生间的相互指导,这也需要指导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加强钻研,不断提高组织指导能力。

3. 协同实践教学平台保障机制

3.1 成立学科竞赛领导小组

成立学科竞赛领导小组,负责学科竞赛政策制定、项目审定、经费管理、条件保障及组织协调等;实验中心负责具体的学科竞赛的实施工作。

3.2 制定了《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

包括学科竞赛类别、竞赛组织与实施、经费使用与管理、竞赛奖励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在完善。通过具体的参赛管理办法,能够切实可行的对参赛团队进行管理,合理分配实验实训资源,做到团队组合的最优化。并从实践教学经费中设立学生学科竞赛专项经费,包括竞赛项目所需要的材料费、外出培训费、报名费及参赛期间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差旅费等。

3.3 以实验中心为主导的多专业实验室、工作室协同保障项目实施

传统模式的专业实践教学都各专业自行开展、自成体系的,不需要和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共同合作配合,相对的也有较为固定和成熟的实践教学的实施流程。但跨学科多专业协同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则是较为新鲜的事物,需要专门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详细的筹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调整,多方协调。这就需要一个可以进行实践教学的平台,或者说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负责这些实践工作。我院跨学科多专业协同教学的实践模式主要依托院实验中心来开展实施的,中心目前建有15个实验室,制定了《文学与传媒学院实训室开放管理规定》,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全面开放、定时开放、预约开放等多种形式,保障实训时间和实训室开放管理工作的展开。并设立6个专业工作室,不仅为教师与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提供了实验场所和环境设备,更对跨学科多专业协同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有组织的设计和协调工作,为学生实验、竞赛提供良好的场地及硬件基础设施。

4. 学科竞赛推动下跨学科、多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协同

评价

4.1 跨学科多专业协同促进教学

关注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应用型大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这一任务促进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教学内容改革是我院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跨学科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将学科竞赛融入实践教学,结合课程、项目目标,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共享高水平大赛的真实企业命题,多专业的有效组合,实现了文学与传媒专业协同创新的有效途径。主要体现在学生专业课程实践项目设计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安徽省大学生防震减灾宣传作品征集大赛、安徽省动漫大赛、安徽省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时报金犊奖等比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我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为例,第七-九届我院学生参加大广赛还是以传统的个人参加和同专业组队的形式参加比赛,共获奖12项,其中包含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獎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四项。在第十、十一届大广赛期间通过跨学科多专业教学团队的组建学生共获奖284项,其中包含国家级8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3项,省级257项,一等奖35项,二等奖62项,三等奖160项。团队依托学院实验教中心,积极探索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指导学生申报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生自主进行的实验项目完全由学生自主创新设计、自主合作完成和自主进行管理,而且要求一个项目由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共同合作完成。通过跨学科多专业的学生协同开展的自主创新实验项目,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

4.2 跨学科多专业实验平台构建

我院对多学科跨专业“协同创新”的应用不仅停留在学科竞赛中,还应用于第二课堂中,选拔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学院的各个专业工作室,学院设有6个工作室:萤石工作室(广播电视编导)、次元工作室(动画)、三点工作室(广告)、定格工作室(动画)、摄影工作室(多专业)、新媒体创客实验室(网络与新媒体),在学生中选拨资源进入各专业工作室学习,不同专业老师依托工作室相互进行工作室教学,提高各专业间相互交流与学习,为学生的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3 跨学科多专业协同校企合作

我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注重和社会企业对接,与池州帧格传媒有限公司、池州电视台、合肥曙光传媒影业公司、池州千里马创意广告有限公司、池州日报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由跨学科多专业的教学团队带领学生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并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为契机,增强学生的知识创新和能力转化,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进行实践学习,不断适应地方行业的人才需求。

阶段性成果的取得,明确了文学与传媒学院对于跨学科多专业协同实践教学教学创新与改革的教学模式创新与扩展的。将“协同创新”的理念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以成果为导向,跨学科、多专业协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实践能力的学习过程。打破高校内部各学科专业之间的隔离,促进各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在协作的过程中,各专业取长补短,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提高学生实践应用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构建跨学科、多专业学生协作体系成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朱科蓉,王彤.跨学科多专业协同实践教学的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4(1):86-89.

[2]杨蜜.以学科竞赛促进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7,15(04):83-86+101.

[3]解建红,陈翠丽,王彤.跨学科多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8(01):52-55.

[4]张茜.面向学科竞赛的广告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以大学生广告艺术竞赛为例[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3(02):101-104.

作者简介:张媛媛,安徽淮南人,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