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史类节目的生存与发展

2019-09-10 07:22武世超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21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融媒体传统媒体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人們对于精神文明的追求也不断的增强;特别是融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于传统媒体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史类节目在传统媒体的节目体系中,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儿女增强文化自信有着教育性的意义。在媒介融合的冲击下,在娱乐至上的快速发展中,这些较为传统的类别也不断的在创新中生存和发展,涌现了一批颇受好评的新节目,例如《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受到了大众的喜爱。本文将从媒介融合的角度对文史类节目的生存与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融媒体;文史类;媒介融合;传统媒体

1. 文史类节目面临的挑战

1.1 新媒体时代的冲击

新媒体时代对于传统媒体最大的冲击就在于,给了受众太多的选择性;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就是由原来的卖家市场变成了买家市场,这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无疑是一场挑战;在现如今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产生的信息量对比二十世纪初已经是成百上千倍的在增长。在这样的冲击下,在人们印象中本就相对传统的文史类节目很快就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很明显,现如今仅仅以节目的文化丰富的内涵已经无法作为节目的优势来吸引受众。不得不说对于节目的发展来说是件好事,优胜劣汰也是自然生存法则。

1.2 媒体行业激烈的竞争

在“自媒体”时代,媒体的准入门槛变低了;同时也伴随着中国的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专业”从业者加入媒体行业;为这个行业带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电视节目”。对于媒体从业者来说,流量变现刺激着他们的创作方向;而同时伴随着“短视频”时代的来临,更加符合大众快节奏生活的需求,内容多、更新快、推荐好、省时间的特点,也让人们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由于传统的电视节目已经无法直接吸引受众观看,导致传统媒体的业务发展呈现下降趋势,而本身就相对传统的文史类节目,就不得不面临转型的问题,否则将会被现实无情的淘汰。

2. 文史类节目的生存状况

2.1 传播方式的变化

就传播方式而言,传统的传播模式是单一的,无交流的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是封闭的,对于用户而言,没有平台可以交流,也就被剥夺了发言权,是一种不平等的行为。曾经的媒体机构,把精力都放在了产品的制作上,而忽略了用户体验和交流,是一种将节目和营销分开进行的方式,当时的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媒体传达的信息,并没有话语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分屏时代”的来临,各种传播渠道的开放融合,使得每一位用户,都能参与进来,能够及时的发表自己的所看所想,还可与其他用户互动,甚至一些观点和建议可以影响到媒体机构的生产和创作。

在融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媒介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不得不考虑如何搭上这班“快车”;目前,已经有不少传统媒体开始了转型发展,打破了单一的传播方式,实现了与受众“零距离”,使得生产和传播成为一条产业链。

2.2 文史类节目的经营现状

就电视节目的营销策略而言,文史类节目更应该受到重视,多方面、多渠道的去开拓它的市场;因为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文史类节目一直处在边缘化的位置,不温不火,大多数媒体机构都认为文史类节目受众较少,所以很容易就忽略它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当今时代,国民素质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文化内涵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了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要有文化自信。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都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因此,文史类节目的生产也是人们对中国文化的需求。

于是,近两年,文史类节目以全新的面貌登上了舞台;以节目《国家宝藏》为例,它在中央电视台和爱奇艺网络平台双平台播出,吸引了大量的节目粉丝,还联合弹幕视频网站开展节目互动,如举办“我与国家宝藏”的网络互动活动,吸引了一大批的观众进行积极的参与和讨论。据统计,《国家宝藏》第二季的播出收获了将近2亿的话题浏览量,和五十多万条的弹幕评论。现如今,除了媒体机构大平台以外,还存在许多的“微平台”,可千万不能忽视微平台的传播力量,短视频的宣传和音频的传播,能够以碎片化的形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能够将节目的传播范围再扩大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如《国家宝藏》就将其节目碎片化剪辑成一百多条音频上传至喜马拉雅app,扩大了受众的范围,不仅仅有了观众粉丝,还有了听众粉丝,更好的增加与粉丝之间的粘合度。

3. 文史类节目的发展方向

3.1 节目内容创新

3.1.1 当下的节目创新

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断的提高着人们的审美水平;缺乏艺术元素的文史类节目已经无法激发受众的感官,必须要在内容上进行创新;近两年涌现出的受大家欢迎的文史类节目就增加了更多的艺术元素在里面。例如节目《一本好书》,就从内容上进行了创新;将书的片段编排成舞台剧的形式,把更多的艺术元素加入到节目当中,声光电的结合,良好的舞台效果呈现,演员激情的演绎等等;让人耳目一新,对这种一听节目名称就似乎带有传统说教色彩的节目,有了重新的认识。不仅有调动感官激发兴趣的表演,还有主持人和专家互动的问题探讨;主持人所在的背景已经不是传统的演播厅,而是轻松淡雅并伴有书香气的室内,似乎就是在和朋友喝茶聊天探讨喜欢的书籍。这样的创新,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同样有关书本类的文化节目《朗读者》,虽然不像《一本好书》那样融合多种艺术元素的展现,但却在节目的内容中,一改刻板说教,将每一篇读物都赋予了它鲜活的人物情感,似乎嘉宾就是文中的主人公在现实中的存在,让受众在带入感情的同时也引发了人生的思考;如果说《一本好书》的创新是走感官路线的,那么《朗读者》是就是一档“走心”方向创新的文化节目。

3.1.2 如何在内容上创新

所有的节目宣传和制作等工作,都是建立在内容之上的,所以一个好的节目,内容是支撑所有营销的基础。在如何在内容上创新是节目创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当然在内容上创新不是天马行空,也不能违反法律法规,而是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加入更多的艺术元素和文化元素。艺术具有相通性,比如《一本好书》和《国家宝藏》在传统的评论说教节目中,加入了舞台表演元素就实现了创新性的突破,在让节目艺术化的同时,又使受众增加了对舞台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对于受众来说,不仅能够了解文化又可以欣赏节目,是加量不加价的实惠。电视节目艺术的发展就像人们对于温饱需求的变化,起初只求有吃有穿就可以,就像人们最初只要能看到图像就觉得已经是一种满足。例如当下比较受欢迎的文化节目《上新了·故宫》,就和传统的文史类节目大不相同;首先,它不再拘泥于室内或者演播大厅,而是走向了室外,走进了故宫;从文史类节目的空间上来说是一次突破,并且题材新颖,是首个能够进入故宫博物院取景拍摄的节目。这档节目不仅仅有符合主题的人物明星的参与,还有动物以及人工智能的加入,可爱的猫咪鲁班和智慧的人工智能阿尔法蛋的加入,不仅仅为节目增添了活泼可爱的色彩,也是文史类节目的首次尝试,从调查反馈情况来看,新元素的加入也为受众多增加了几分节目乐趣。

3.2 传播多样化

3.2.1 文化的传播

“增强文化自信”是习总书记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表现出的态度,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我们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历史文化传承逐渐的深入人心,各个省市等地区都在不断的探索和挖掘本地区所拥有的文化历史传承,并充分的发挥地区优势创造文化产品。同样,文史类节目作为文创产品也在不断的探索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元素来进行加工和创造。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能为我们提供无盡的资源,创作者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来将这些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元素包装进节目中,如文史类节目《经典咏流传》中的诗词歌赋、《国家宝藏》中的传世文物等等,文化历史类节目的发展对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3.2.2 广泛的传播渠道

首先媒介融合,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是一种有效的传播手段。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中,很多节目利用各大平台合作传播来进行活动的开展和话题的讨论来拉近节目和受众的距离;模拟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是电视节目传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次文创产品,在提升文化自信的道路中,人们对于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由精神繁衍出了物质追求,因此文创产品便应运而生;这对于文史类节目,无疑是一条良好的传播渠道,同时也能拉动经济效益。在网络电商发展迅猛的时代,也为文创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在节目《上新了·故宫》中,便衍生出了许多的文创产品,例如节目中文创产品雀鸟美食件在2018年的“双十一”购物节中,开售十几分钟,线上销售量就达到了几万套,类似这样受欢迎的文创产品还有很多,使得节目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形成一种新的IP形式,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4. 总结

文化历史类节目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存在的意义非常重大,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提高着民族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它起到了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随着泛娱乐化的不断加深,文史类节目要在内容上取得发展必须要有探索的精神,不断的在竞争中融合多元素的创新;在媒介趋于融合的大趋势下,节目的发展也要迎合时代的发展才能稳中求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对于节目创作者们来说,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如何更好吸引受众仍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曾一果.后现代媒介文化批判的三个价值维度[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3(05):6-11+23.

[2]张媛媛.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综艺节目产播流程再造[J].中国电视,2018(05):58-61.

[3]管媛辉,王玥.文化类节目在“泛娱乐”环境下的发展现状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0):32.

[4]王华彤.原创传统文化节目为何再度热起来——浅谈传统文化节目热播背后的思考[J].发展,2017(04):79-80.

作者简介:武世超 河南省许昌人,河北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融媒体传统媒体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