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野下的中泰灾难新闻报道研究
——以普吉岛游船倾覆事件为例

2019-09-11 06:23
视听 2019年9期
关键词:人民网曼谷灾难

□ 黄 瑞

目前国内有关灾难新闻报道的研究多集中在新闻伦理观念的探讨与批判方面,对于灾难新闻中受众的阅读期待以及接收效果很少关注。接受美学强调了读者的接受实践对文本的影响,强化了读者地位。本文从接受美学角度对灾难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在发现国内灾难新闻报道的问题之余,也尝试为灾难新闻写作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一、接受美学理论与研究样本选择

(一)接受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德国康斯坦茨学派,是以读者的接受实践为依据的文学理论体系。接受美学认为,文本的存在本身并不能产生独立的意义,其意义的实现要经读者的阅读过程使之具体化,即以读者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将作品中的空白处填补起来,使作品中的未定性得以确定,最终达到文学作品的实现①。接受美学的核心概念为“期待视野”与“视野融合”。“期待视野”是指阅读一部作品时读者的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即在阅读活动中,作品须与一个客观的标准相符才能被受众所接受。期待视野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同时也包括人们的直觉能力以及接收水平等②。“视野融合”则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下意识地将目前阅读的作品同曾经看过的作品进行对比,通过之前积累的审美经验来调节对于正在阅读作品的感受,构成了当前阅读文本的审美判断③。

本文对比中泰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是否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以及人民网的灾难新闻报道是否体现了“视野融合”。

(二)样本选择

以“普及岛”“船”“Phuket Island”“boat”为关键词,分别在人民网与曼谷邮报网的新闻网站中从2018年7月5日至2018年8月13日时段内,共搜集有关普吉岛游船倾覆的报道186 篇。其中人民网报道数量159 篇,曼谷邮报网报道数量27 篇。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新闻报道数量分布

图1 人民网、曼谷邮报网报道数量

这两家媒体在事件前期都有足够快速的反应速度,信息缺失的情况下尽力保证了时效性与准确性,在事件中后期均以各自的报道特点陈述了救援情况。

新闻报道数量可以直观地体现媒体对事件的重视程度,报道的数量越多,就越能提高报道内容的全面性。由图1 可见,人民网对此次事故新闻报道篇数远高于曼谷邮报网。在2018年7月5日至10日时段报道篇数最多,新闻发布频率密集;7月11日至15日报道数量大幅缩减;7月26日后人民网报新闻发布频率降至最低,后续渐无信息更新。由此显示出人民网对于船只救援与遗体打捞相关的新闻更加重视,有关赔偿以及事故处置的关注度较低。

曼谷邮报网在7月5日至10日时段内新闻报道数量相对较多;7月11日至15日时段,新闻报道数量有所缩减;7月26日之后持续有新闻发布。新闻报道从事件发生直至结束,保持着平稳的报道频率。

(二)新闻报道基调对比

新闻报道的基调体现了新闻的主观倾向性。其中能给受众以力量、勇气、希望,褒扬词汇多的定性为正面报道;无明显价值判断、词汇使用中性的定义为中立报道;有较多负面评价、以批评的方式陈述、多贬义色彩词汇的定义为负面报道④。人民网与曼谷邮报的新闻报道基调对比如表1。

表1 人民网、曼谷邮报新闻报道基调对比

从表1 可见,对此次游船倾覆事件的新闻报道中,人民网报道基调整体偏中立、正面,曼谷邮报网报道基调偏向中立、负面。人民网对两国政府在此次事故中的处理方式持有正面积极的评价,对于泰方在事故中的救援力度与救援能力给予高度赞扬。新闻中多次出现“在中泰双方的合作推动下,有关搜救工作、救治伤员工作和善后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泰国政府各部门更是通力合作、协调行动”的描述。曼谷邮报网在新闻中没有直接评价政府工作与救援的情况,陈述救援活动时表述简单直观,如“The rescue operation continued into the night”(救援行动一直持续到深夜)。接受美学理论强调文本对象的“未定性”,即不规定、不说明文本的属性,让读者以想象和实际经验去具象化文本中没有明确写出来的部分。人民网在此次灾难新闻报道中较多使用带有判断性的词汇,未给读者具象化新闻文本留有“空白”,同时也降低了新闻的客观性。

(三)新闻报道主题分布

曼谷邮报网对此事故的新闻报道着重于灾难规模、救援与赔偿方面,对遇难人数通报占比27.58%,有关追责与赔偿方面的报道占比17.24%。新闻主要报道了事故伤亡规模以及事故对本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在救援情况介绍中,曼谷邮报网采用了多方信源,引用了政府官员、救援指挥、幸存者对事件的讲述。总体来看,曼谷邮报网从事故发生到结束有相对完整的事件报道,基本可以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并产生“视野融合”。

表2 人民网、曼谷邮报网新闻主题

人民网对此次事故的新闻报道中涉及主题较为广泛。新闻报道着重于灾情传递与救援情况,有关落水与遇难人数的救援通报占比43.54%;两国领导人对事故的处置与批示占比10.7%;有关事故的责任认定与赔偿问题占比9.52%;大使馆行动与民间组织的援助占比9.52%。但在搜索救援的报道中仅有一篇幸存者对灾难过程的讲述,其余多为新闻发布会、政府官员等话语的转述,存在新闻信源单一的问题。“视野融合”实际上就是读者对文本理解的过程,灾难新闻中亲历者或者救援者的讲述会使新闻更具有感染力,更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

三、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人民网对该事件的新闻报道在事件发生前期给予了大量的关注,但后续报道不足,对事件报道的完整性有待加强;同时,带有价值判断的观点词汇使用次数较多,使得灾难报道的客观性下降,在新闻主题上略有报道对象偏离的问题。对灾难事故进行报道时,应尽量保证新闻报道的连贯性与整体性,收集信息时可采用多元信源增加新闻的客观性,契合读者的“期待视野”。在涉及灾难事故时应适量减少重复内容,精简新闻篇幅,提高表达技巧,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注释:

①[德] H.R.姚斯,[美] 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金远浦 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334.

②王钟陵.论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J].江苏社会科学,2012(03).

③方建中.论姚斯的接受美学思想[J].求索,2004(05).

④刘小燕.从接受美学看新华社2013年“两会”对外报道——基于美联社“两会”报道的对比研究[J].新闻知识,2014(09).

猜你喜欢
人民网曼谷灾难
雷击灾难
泰国·曼谷
曼谷Kaizen Cofee咖啡馆
曼谷JASPAL旗舰店
从人民网的实践看区块链技术在主流媒体创新中的探索应用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曼谷Modiz Condo售楼处
人民网:杭州9名环卫工赴新加坡“进修”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