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对新疆形象的建构研究

2019-09-11 06:23
视听 2019年9期
关键词:人民网新疆受众

□ 孔 璇 肖 涛

一、研究意义和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人民网作为中央级网络媒体,扮演着外宣的角色,对新疆区域形象塑造更具有代表性,从报道议题、倾向、篇幅、体裁、来源以及所属频道进行分析,探究其在政治、经济、科教文卫、社会、生态环境五方面对新疆的形象塑造,有助于让外界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新疆形象,也有助于新疆区域形象重塑。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人民网官方网站,通过关键词“新疆”搜索文章标题,对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涉及新疆的新闻进行截图选取,采用构造周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到170 个样本,其中呈现形式包括文稿、视频、图片,涉及消息、通讯、副刊、评论等。

二、研究发现

(一)报道议题

在170 个样本中,按照议题可分为政治、经济、科教文卫、社会、生态环境五个方面。从表1 中可以看出,政治类议题所占比重最大,这与人民网媒体的性质有关。其次为生态环境,新疆土地沙漠化扩大、水土流失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加之,新疆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交界地带,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类报道较多。社会类新闻所占比重次之,社会类报道中关于军事报道、社会民生类新闻居多。经济和科教文卫类报道所占比重最少,与新疆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表1 人民网中关于新疆报道的议题分析

(二)报道倾向

媒体对不同的报道对象有不同的报道倾向,报道倾向分为“正面”“中性”“负面”。从表2 可以看出,在五个议题类型中,以中性和正面报道为主。除经济类报道和科教文卫类报道没有负面报道,政治类、生态环境类、社会类报道均有负面报道。政治类负面报道主要以反腐报道为主,生态环境类负面报道以地质灾害为主,社会类负面报道涉及拖欠工资相关报道。从数据可以反映出,人民网更加注重报道的客观公正性。

表2 人民网中关于新疆报道的各议题倾向性分布

(三)报道篇幅

把人民网对新疆的报道篇幅分为五种,分别为:500字 以 内 、500—1000 字 、1000—1500 字 、1500—2000 字 、2000 字以上。由表3 可以看出,500 字以内所占篇幅最多,呈现出篇幅越长、报道越少的趋势,说明人民网对新疆的报道多以小篇幅报道为主,深度报道较少。

表3 人民网中关于新疆报道的篇幅分布

(四)报道体裁

在170 个样本中,报道体裁涵盖了消息、通讯、深度报道、专访、公示五种。消息和通讯所占比重最大,分别为45%和43%;此外,深度报道为7.65%,公示为3.53%,专访为0.82%。从数据可以反映出,人民网以简讯消息报道为主,注重对事件的告知。通讯以人物、事件通讯报道为主。

(五)新闻来源

人民网作为中央级网络媒体,新闻来源丰富,不仅依托母媒《人民日报》,还涉及各大传统媒体及网络媒体,在170 个样本中,新闻来源涉及到《法制晚报》、《新疆日报》、新华社、《中国纪检监察报》、天山网等媒体。本研究将样本新闻来源分为两部分:新疆域内媒体和新疆域外媒体。数据显示,在170 个样本中,只有18 个样本来自域内媒体,其中政治类报道14 篇;科教文卫类报道2 篇;社会类1篇;生态环境类1 篇,占样本总数的10.6%,如表4。域内媒体主要涉及《新疆日报》、天山网、亚心网,其中政治类报道域内媒体主要来自《新疆日报》。域外媒体主要来自人民网和《人民日报》,说明人民网对地方性报道中,很少选用外媒稿件,大部分稿件来自于自产稿件。

表4 人民网中新疆报道议题的来源分布

三、人民网对新疆形象的建构

(一)政治形象

政治类报道中,正面报道和中性报道居多,政府部门行为正面报道最多,是对新疆政府工作能力的肯定。比如《推动党中央治疆方略落地生根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高端访谈》,该篇报道是记者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的人物访谈纪要,报道基于四个问题进行采访,陈全国书记从新疆地域、民族团结、扶贫、维稳四个方面与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从新疆实际情况出发,为实现新疆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做出新疆的规划。

负面报道集中在政府公务员行为报道上,5 篇负面报道均是新疆公职人员失职渎职、贪污受贿稿件。比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党委书记邹跃斌被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副厅长任杰灵严重违纪违法案剖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10 起扶贫领域失职失责典型案例的通报》等。

(二)经济形象

新疆地处我国内陆,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增长仍然以农牧业为主。近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新疆作为“一带一路”经济带重要交通枢纽,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中欧班列成“一带一路”国际贸易重要桥梁》《中吉乌国际公路货运正式运行中亚再拓一带一路通道》等。

近年,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新疆各地州政府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扶持下,依靠援疆省份,利用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脱贫,并取得显著效果。比如《新疆沙雅:贫困户种植蔬菜奔富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让农牧民不再怕生病》《美菜发布精准扶贫成果》等。

(三)科教文卫形象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留下许多艺术瑰宝,所以文体类报道居多。比如《2017 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吐鲁番博物馆:丝绸之路文明的荟萃》等。其次对CBA 新疆队报道也较多,比如《CBA 季后赛宏远主场不敌新疆宏远信心没丢!》《CBA 广州主场战胜新疆收获常规赛四连胜》《CBA 广州胜新疆战旧主西热力江抢镜》等,这些报道从客观中立的角度报道了新疆职业男篮赛事水平。

医疗和教育类报道多来自于大学生支教、对医疗卫生的支援报道,比如《新疆全民健康体检:覆盖最后一公里惠及最远一家人》《新疆大学生田间地头宣讲十九大》《洛阳师范学院连续七年自愿支援新疆哈密地区学校 千里情缘教育牵(在一线)》《组团式传帮带院包科医疗人才援疆出实招见实效》等,从这些报道中可以反映出,新疆教育资源和医疗卫生发展滞后,需要外援支助。

(四)生态环境形象

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日照时间长,降水少,气候干燥,沙尘天气频发。这一方面的报道有《我国大部将有降温降水过程西北部分地区仍有沙尘》《高温黄色预警:多省份高温超37℃局地可达40℃》等。近年,随着国家对环境的重视,新疆在党的带领下,加大对环境的治理,环境质量有所提升。比如《筑起北疆绿色生态屏障——三北工程40年成效综述》《新疆出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接力三十载荒漠变“林海”新疆柯柯牙的“绿色涅槃”之路》《新疆制定污染防治攻坚战作战图》等。

新疆地域面积辽阔,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加之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共同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丰富的旅游资源。此类报道有《新疆中秋小长假接待国内外游客逾500 万人次》《新疆冬季旅游再启程百余项活动打造“冬游新疆”品牌》《蓑羽鹤飞舞巴里坤草原》等。

(五)社会民生形象

社会民生类报道主要涉及军事、民生、传媒、工会新闻等方面,其中军事类报道数量最多为12 篇,比如《新疆军区某师立起打赢标杆用精武典型激发练兵动力》《新疆塔城边防:12 级狂风中巡逻边防线》《新疆精伊霍铁路上的马背巡逻队》等,通过这些报道反映出,新疆兵团工作者不惧严寒酷暑,驻守边疆,为实现新疆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自己的贡献。民生类报道占9 篇,主要涉及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报道,比如《【我奋斗我幸福】忙力克:越努力生活越幸福》《少年宫正快速走进乡村学校》《新疆哈萨克族牧民夏季“生命大迁徙”》等,这些报道关注民生,以正面报道为主,反映出新疆社会民生形象积极的一面。

负面报道主要涉及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比如《大学生暑假打工遭遇连环套路:恶意欠薪修改工时》《74.5%受访者反感“假原创”网络平台应加强内容监管》。

四、研究结论

(一)新疆形象塑造过程中的思考

1.新疆形象塑造过程缓慢

转变外界对新疆的刻板印象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媒体对新疆形象的塑造是日积月累的,由于新疆地理位置偏远,受众对新疆的认知大部分来自媒体,媒体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媒介的新闻报道及信息传播活动都会赋予受众一定显著性的方式,影响受众对某一事件的认知。在拟态环境的影响下,受众很难区分现实中的社会和媒介呈现出来的社会,媒介客观、公正的报道会引导受众对某个区域产生正确的认知,受众对某个区域或者事件的曲解是因为媒介在报道中呈现出的偏颇和报道失衡所导致。

近年,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新疆作为连接中亚的重要枢纽,应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发展自己,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在塑造新疆形象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学习,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媒介作为舆论导向的前沿,自身要摒弃固有的报道模式和对新疆的刻板印象,转变自身看法才能更好地引导舆论,这个过程也是长期缓慢的。

2.媒介对新疆形象塑造应客观、公正

媒介作为拟态环境中的“把关人”,在媒体采编的过程中有权决定哪些信息该报道,哪些信息不该报道。人民网作为中央级网络媒体,相比于其他媒体更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为了避免受众对新疆形象的认知偏差,大众媒介应该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去报道新疆,全面、深入地分析和报道,留给受众较小的思考空间,这样才能避免谣言的产生,形成的新疆形象才更客观、准确。反之,媒体对新疆的议程设置较小,报道面窄,或者报道具有倾向性,就会留给受众更多的思考空间,容易产生谣言,不利于新疆形象的塑造。

随着自媒体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媒体受众面更加广泛,网络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对新疆形象塑造至关重要,会影响受众对新疆的认知判断。因此,媒体应该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承担相应的责任。塑造一个客观、公正的新疆形象不仅有利于新疆的发展,更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稳定。

3.新疆形象是国家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疆形象是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好新疆形象对我国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地域辽阔,有“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的说法,新疆与边境接壤,长期以来肩负着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使命。近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与分裂势力作斗争,为维护国家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新疆由于其偏远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行政机制被外媒披上神秘的面纱,对新疆存在刻板印象,因此,良好的新疆形象对于我国国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非常重要。

各级新闻媒体应该加强对新疆正面形象的塑造,扩大报道范围,全方面展现新疆的变化。对于负面信息,应客观报道,对其原因、效果及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讨论,而不应封锁消息,隐瞒事实真相。

(二)新疆形象塑造过程中的改进策略

1.开展大型活动推广新疆形象

大型活动是指国际性或者全国性的经济、文化、体育等活动,活动形式可以是赛事也可以是会议。

首先,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有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节日,重视并推广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不仅可以很好地塑造新疆形象,还可以拉动相关地区或者民族经济的发展,开展第三产业。比如新疆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伊斯兰教的“肉孜节”“古尔邦节”、塔吉克族的“灯节”、锡伯族的“西迁节”、柯尔克孜族的“马奶节”等传统节日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加强新疆传统节日的开发,对新疆区域形象建构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还可以利用新疆丰富的自然资源举办相关的军事赛事或者体育赛事。新疆地处中亚腹地,地广人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比如2018年在新疆库尔勒由中国陆军承办的“国际军事比赛”以及亚欧博览会、环塔拉力赛、中国国际露营大会、中国新疆国际沙漠休闲运动会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这些国家赛事通过主流媒体报道,会重塑受众对新疆既有的认知,增加受众对新疆的向往,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对塑造新疆形象也具有重要意义。

2.优化新疆外观形象

外观形象是受众对某一区域最直接的认知,是一个区域内涵最直接的体现。外观形象可以从整体和局部两个部分进行优化。从整体上,新疆外观应与区域文化相呼应,一个区域建筑的地方性特征是该区域文化的反映,是当地不可或缺的文化财富,也是城市特色所在。新疆应凭借其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在整体建筑上发挥自身特色,兼容并蓄,展现出独特之处。

在局部上,一个标志性建筑可以使其与其他区域区分开来,对区域形象塑造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建设与本城市文化、历史相契合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城市的象征物。比如乌鲁木齐的大巴扎、喀什的古城以及喀纳斯景区等已成为新疆的标志性形象。这些已有的标志性形象成为旅游热点,拉动经济增长。

在新疆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应整体塑造和局部塑造相结合,历史文化与当代实际相结合,打造一个既有活力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

3.引导受众增强形象意识,自觉维护新疆形象

良好的区域形象的塑造,不仅依靠政府和媒介,还需要依靠该区域生活的群众来维护。首先,政府应该增强市民维护区域形象的自觉性,使市民在言行举止上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自己作为宣传、维护区域形象的一员。其次,媒介可以利用自己的舆论导向作用对市民进行引导,发动市民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升市民精神文明素养,让市民在参与中接受熏陶,改变自身的不良行为,自觉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还可以树立市民身边典型人物、先进群体,依靠榜样的力量感染市民,自觉向榜样看齐,使市民自觉并且乐意维护新疆形象。

五、结语

本文通过内容分析和图表分析的方法,从人民网中关于新疆的新闻报道议题、报道倾向、报道篇幅、报道体裁、新闻来源等方面,分析人民网对新疆区域形象的建构。研究发现,近年,人民网对新疆的相关报道从新疆实际出发,但报道涉及领域不均衡,部分媒介形象与实际新疆形象存在偏差。新疆形象塑造是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需要政府、市民、媒介共同努力,才能展现一个全面客观的新疆形象。

猜你喜欢
人民网新疆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人民网的实践看区块链技术在主流媒体创新中的探索应用
人民网:杭州9名环卫工赴新加坡“进修”
新疆多怪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