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中聚合物检测方法研究

2019-09-12 03:56张玉格
魅力中国 2019年24期
关键词:西林重复性青霉素

张玉格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引言

青霉素类药物是抗生素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物总称,包括阿莫西林胶囊、注射用氟氯西林钠、注射用青霉素钠以及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等药物,其中注射用氟氯西林钠为半合成的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其作用机制与青霉素G相似。临床中,根据患者的体质不同,很多患者在应用青霉素类药物时,身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皮疹、药物热等,其中,过敏性休克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是最为严重的一种过敏反应。通过大量的研究验证,发现容易引发患者产生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的源头其实是再来自身细胞在其生产和储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杂质”,这种杂质就是高分子聚合物,为此,解决这些杂质,不断的加强对青霉素类药物聚合物的检测准确性,实现对其含量的严格控制,需要一个具有高度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测定方法。聚合物是2000版药典新增项目,2010年版药典聚合物控制品种增加到37个,2015年版药典中聚合物控制延续并延伸至新品注册研究领域,而注射用氟氯西林钠聚合物检测并未在2015年药典中收载。基于此,对注射用氟氯西林钠聚合物检测方法进行探析,并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试验的基础仪器和试剂

(一)基本检测的试验仪器

①Waters E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器;②葡聚糖凝胶色谱柱Sep-hadexTMG-10;③电子天平AX205DR。

(二)试验的主要试剂与主要的对照品

主要的试剂:1.0g/支的注射用氟氯西林钠;蓝色葡萄糖溶液2000ml;磷酸氢二钠溶液;磷酸二氢钠溶液;无水碳酸钠溶液。

主要实验对照品:氟氯西林。

二、试验方法与结果

(一)开展试验的基础条件

利用高效液色谱法中的分子排阻方法作为整个实验的主要方法,葡聚糖凝胶色谱柱为亲水性:Sep-hadexTMG-10(300*10mm),流动相A为pH7.0的0.1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0.01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61:39),流动相B为水,流速为每分钟0.8ml,检测的波长为254nm,柱体温度为30℃,进样量为100ul。

(二)精密度的测定

重复性:取注射用氟氯林钠约400mg,精密称定六份,用纯化水溶解至1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在以上系统条件下测定,记录色谱图,以外标法计算测定的色谱图中氟氯西林聚合物含量。计算六次测定所得的氟氯西林聚合物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详细情况请见下表1和表2。

中间精密度:取三批注射用氟氯林钠约400mg,精密称定各一份,分别用纯化水溶解至1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由两名分析员采用不同仪器分别在以上色谱系统条件下测定,记录色谱图,以外标法计算测定的色谱图中聚合物含量。计算此三批样品每两人测定所得的氟氯西林聚合物含量的相对偏差。

表1 重复性测量结果

重复性四 0.028重复性五 0.027重复性六 0.028

表2 中间精密度测定结果

(三)定量限测定

精密称取氟氯西林对照品19.99mg,加纯化水溶解并稀释至200ml,摇匀。精密吸取上溶液6.0ml,用纯化水稀释至100ml,进样100μl,以流动相B为流动相,于(1)色谱系统条件下测定,记录色谱图,计算主峰的信噪比为10.1,此时样品浓度为5.5532×10-3mg/ml,以此浓度的样品再连续测定5次,计算五次主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此方法的定量限为5.5532×10-3mg/ml。详细情况见下表3:

表3

(四)耐用性测定

精密称取注射用氟氯林钠约412mg,用纯化水溶解至1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放置于5℃低温箱中,分别在0h、7h、11h、14h、17h时于(1)色谱系统条件下测定,记录色谱图,以外标法计算不同时间测定的色谱图中聚合物含量,经计算不同时间测定的聚合物含量和与0时的变化值均为0.0%,证明供试品溶液在5℃低温箱中中17h内稳定。详见表4。

表4

三、讨论

文章通过对注射用氟氯西林钠中的聚合物测定方法进行实验分析,从实验数据中了解到其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并且准确性与可靠性较高,能够准确测定注射用氟氯西林钠中高分子聚合物含量。基于此,可以确认出其对于青霉素类药物抗生素中注射用氟氯西林钠的高分子聚合物含量测定可以得出准确度、可靠度较高的结果,注射用氟氯西林钠中聚合物含量在0.03%左右,存在致敏风险,建议进行聚合物控制。

猜你喜欢
西林重复性青霉素
“青霉素皮试”5误区,你中招了么
化学分析方法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的确定
题西林壁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苏东坡题西林壁的故事
西林教案160年祭(外一首)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高职教育中针对“对口单招学生”教学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