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县边境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2019-09-12 00:59
时代金融 2019年24期
关键词:麻栗坡麻栗坡县老山

● 鲁 燕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旅游业作为沿边开放的优势产业和口岸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备受关注。2011年6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开放具有边境特色的重点旅游景区和线路,鼓励发展边境旅游、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农业旅游等特色旅游”[1]。该规划为沿边地区发展边境旅游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也使得沿边各地兴起了深入探索边境旅游开发的热潮。麻栗坡县沿边区位优势明显,拥有天保国家级口岸,是云南省直达越南首都河内里程最短的陆路通道。自1993年国务院批准天保口岸为国家级一类口岸后,中越两国不断探索合作机制,合作领域不断扩展,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加深。随着多年的探索,麻栗坡县边境旅游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面临较多发展瓶颈。本文通过对麻栗坡县边境旅游资源及旅游市场现存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对麻栗坡县边境旅游提出相应发展策略,以期能对该地区边境旅游开发有所启示。

一、概念界定

(一)边境旅游

随着边境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边境旅游概念的认识虽得到完善,但至今在国际范围内针对边境旅游的定义仍没有达成一致。1974年中国国家旅游局颁布的《边境旅游旅行管理办法》中,将边境旅游界定为“经批准和指定的旅游部门组织和接待我国及毗邻国家的公民,集体从指定的边境口岸出入境,在双方政府商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的旅游活动”。这是国内对于边境旅游较为通行的定义。之后随着我国边境旅游的不断发展,国内学者们相继对边境旅游的概念和内涵进行阐述,虽然学者们对于边境旅游组织形式、参游对象等进行了丰富和扩充,但概念的界定上还是围绕着1974年颁布《边境旅游旅行管理办法》中对边境旅游的概念进行的。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边境旅游概念的界定应该包括两个要素,一是边境旅游的政策性,即边境旅游具有政治敏感性,受到双方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影响和波动较大;二是边境旅游的时空性,边境旅游时间的长短是按双方政府商定的时间期限进行,同时,边境旅游必须是通过指定的边境口岸出入境并且只能在商定的地域范围内进行,相比出境游,在时间和空间上自由度较小。

(二)边境旅游资源

旅游业属于资源依附型产业,发展边境旅游必然要考虑到当地的旅游资源。目前,国内学者多沿用传统的观点,采用演绎的方法,将边境旅游资源界定为边境地区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2]。这一类定义均强调地域范围而很少强调边境旅游资源区别于其他类型旅游资源的特色。早期我国学者在探讨边境旅游时主要集中于本国旅游资源的探讨,陈永涛(2013)从系统的角度考虑,提出边境旅游资源应该包括边界景观、己方资源、对方资源三部分[3]。学者李庆雷(2017)对边境旅游资源等同于边境区旅游资源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边境旅游资源的界定应该体现其“边境”特质。学者们对边境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内涵的界定开始不断丰富、深化,这对于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麻栗坡县边境旅游资源依托及旅游发展

(一)麻栗坡县边境旅游资源依托

1.边界景观旅游资源。天保国家级口岸位于麻栗坡县南面,距县城40公里,距省会昆明420公里,与越南河江省城相距24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340公里,盘龙河穿境而过,到达越南边境则称为清水河,天保口岸与越南河江省清水河口岸相对应。天保口岸拥有261号国界碑、国门、联检大厅及口岸独特的地理景观和地理环境等物象的边界景观,同时也能看到代表两国形象的卫士、升旗仪式,还能看到口岸中越边民互市及日常生活的一些场景。物象和非物象的边界景观营造了天保口岸的边境旅游特色。

2.麻栗坡县旅游资源。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东南部,与越南河江省的“五县一市”接壤,国境线长277公里,沿边区位优势明显,同时麻栗坡县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结合麻栗坡旅游资源特色将其分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边关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边关自然旅游资源三部分。

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看,麻栗坡历史悠久,境内的大王岩画、小河洞新石器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老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目前麻栗坡旅游的主推品牌。麻栗坡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后经历过战争的地方,而老山则是历史记忆中不可遗忘的一个地方。2014年11月,经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批准成立了老山干部学院。2015年4月,挂牌成立了国防大学老山教学基地。老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括了麻栗坡烈士陵园、老山支前参战陈列馆、老山神炮军事主题公园、老山主峰作战战场遗址、八里河东东山战场原址、扣林山主峰、者阴山战场原址教学点等,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研学旅行的重要场所,也是麻栗坡旅游的最大特色。

从边关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看,麻栗坡县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县域内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傣等8种主要民族,民风淳朴,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大多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存较好,其中以董干乡城寨村最具特色,居住在城寨村的彝族白倮人在建筑、饮食、服饰、婚俗、民间文艺、节庆等方面都保留了古老的风俗习惯,彝族文化遗产保留完整,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城寨村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的传承点之一。同时,随着我国兴边富民政策的落实,老山沿线的少数民族村寨得到了较好、较快发展,将特色村寨建设、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民族民俗旅游的开发与特色农业发展相结合,日后将在麻栗坡全域旅游的开展和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边关自然旅游资源看,麻栗坡的自然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自然景点与麻栗坡的历史、民族文化、地理环境、区位条件相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老山风景名胜区与老山的历史背景相融合,山峰、峡谷、河流、云海、溶洞景观及所有要素的整合既展示了自然之壮观,同时也反映了老山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老山、扣林山、八里河东山、者阴山等这些险要的山脉既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天然屏障,又是中越两国的自然地理界线,它们因其特殊性,与其他自然旅游资源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同时,麻栗坡县地处低纬度,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7.6℃,气候宜人,县域内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大黑山、云岭的原始森林保护较好,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适宜开展户外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科考研学旅游。

3.越南河江省旅游资源。河江省是越南东北的边境山区省份,东邻高平省,南邻宣光省,西邻老街省和安沛省,北与中国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麻栗坡县、马关县接壤。 河江省境多山,降水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受工业污染小,自然环境保护好。河江省除京族外,还有岱族、汉族、瑶族、侬族、苗族等民族,多元化的原生态民族文化造就了河江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首府河江市离中越边境仅20公里,泸江穿城而过,市区植被丰富,风光旖旎,河江市人口6万,是一座丛林山地中的贸易城市,商贸较发达。河江省拥有越南第一个世界地质公园——同文岩石高原,其拥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生活于此的少数民族不断寻求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方法,造就了同文原生态的农业景观,大片荞麦花田、水稻梯田景观与岩石高原共存。同时河江省的山峰林立,山谷河流相间,马皮凉峰、儒桂江、北迷江等景点景色品质均较高。同时,沿线保存较好的少数民族村落、古老民居、特色少数民族服饰及古朴的民风民俗,游客能够从中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态旅游体验。近几年,随着越南政府对河江省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大力宣传,每年到河江省旅游的游客开始增多,其中国际游客的大量增加成为亮点[4]。

(二)麻栗坡县边境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麻栗坡县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有麻栗坡烈士陵园、老山支前参战陈列馆、老山主峰作战战场遗址等一系列的现代军事旅游资源、以天保口岸为主的边境旅游资源、以新寨彝族倮人民俗和猛硐苗、瑶风情为代表的民俗旅游资源和特色村寨旅游资源,还拥有以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及老山、扣林山、八里河东山、者阴山等英雄山在内的边关自然旅游资源。麻栗坡具有县开展红色旅游、边境旅游、跨境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生态旅游的独特优势,但由于受战争等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麻栗坡县经济社会发展起步较晚,县域内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水平较低,旅游资源特色挖掘不够深入,景点发展基本处于未开发或粗浅开发阶段,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旅游营销宣传不到位,加上天保口岸、越南清水河口岸边境旅游影响力较小、知名度较低等原因,导致了麻栗坡县的边境旅游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麻栗坡县有三家旅行社,而具有边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仅有麻栗坡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一家,能提供边境旅游服务的跨境旅游人才较为匮乏。2006年5月,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开通“中国麻栗坡县至越南河江2日游”线路,至今麻栗坡国际旅行社开发了麻栗坡-越南河江田园风光1日游、2日游两条常规线路以及一条越南河江北迷江魅力2日游的精品线路。从线路上看,旅游线路较单一,边境旅游的合作范围和层次还较有限。在麻栗坡天保口岸,国内游客可凭身份证办理越南一日游或两日游的通行证,可是办证的程序较为复杂,即便是实行异地办理通行证后,出入境通关时间也均较长,而出境旅游的时间较短、游玩范围限制较多,导致游客体验不理想,这样影响到了边境旅游的整体发展。同时,边境旅游还受政治经济文化大背景的影响较明显,1998年3月,中越两国地方政府实现了中国文山至越南河江的车辆互通,边境自驾游逐渐增多。2015年,由于越南口岸政策的调整,越南政府关闭中国车辆互通通道,边境自驾游也被迫停止,旅游客流量受到较大影响。自驾游越来越受到中青年群体喜欢,自驾游通道的关闭对于麻栗坡发展边境旅游、跨境旅游来说是有较大影响的。目前,从麻栗坡国际旅行社近五年接待的边境旅游人数看(见表1),天保口岸的边境旅游的影响还较小,边境旅游还不具备规模性,边境旅游的发展潜力还有待挖掘。

表1 2014-2018年度麻栗坡国际旅行社接待的边境旅游人数

(三)麻栗坡县边境旅游发展前景

全域旅游的提出,为区域内进行旅游资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麻栗坡县拥有独特的现代军事旅游资源、边关旅游资源、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云南省及文山州构成具有较强互补性的旅游资源格局。随着国家沿边政策的深入落实,沿边专项建设及相应政策的不断推进,沿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服务水平、老百姓生活均得到较大的改善,这极大促进了麻栗坡边境旅游的开展。同时,在《云南省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规划(2016-2020年)》中,麻栗坡(天保)被列为省级边境经济合作区,“麻栗坡-河口-越南”国际旅游线路也作为了云南省重要的跨界旅游线路,规划中还对沿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区域合作等方面作了明确指示,这一系列利好政策,对于麻栗坡提高旅游发展水平非常有利。在《云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2016-2018年)行动计划重大建设项目表》新建在建旅游重大建设项目中,英雄老山圣地旅游核心景区获1.2亿资金的支持用于建设游客服务中心、跨河大桥、改造景区公路、旅游厕所等。随着老山干部学院的成立,老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有所提升,随着后期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周边景区旅游资源的不断挖掘和丰富,麻栗坡的旅游影响力会逐渐增强,从近五年麻栗坡县旅游人数的增加便可以看出(见表2),这对麻栗坡边境旅游客源的增长和整体发展无疑是利好的。文山州近几年一直在推进滇桂黔片区旅游合作,旨在通过加强革命老区的合作,形成区域联动,以旅游业发展带动革命老区的整体发展。同时,《文山州“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全力建设文山州的普者黑山水、坝美世外桃源、英雄老山圣地三个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新兴品牌。从国家政策、云南省沿边建设及旅游投资建设、文山州的旅游发展规划中,不难看出,麻栗坡在未来无论是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项目建设还是旅游宣传上都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随着越南河江省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天保口岸-清水河口岸的边境旅游发展也将随之得到较快发展。上述的这些利好背景,对于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滞后的麻栗坡来说意义重大,麻栗坡县边境旅游的开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表2 2014-2018年度麻栗坡县旅游人数

三、麻栗坡县边境旅游发展对策

(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合力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

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落实,麻栗坡县旅游基础设施将得到明显改善,在发展过程中,麻栗坡县因利用好沿边建设的契机,将口岸发展、景区建设、沿线特色小镇建设相融合,提升整体的旅游服务水平。同时,为解决麻栗坡县边境旅游人才紧缺的问题,可与文山州内如文山学院等相关院校建立合作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方案,为麻栗坡县持续输送紧缺人才。

(二)立足边境区位优势,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区域合作,提升旅游影响力

麻栗坡边境旅游开展应该突出“边关风貌、民族风情”两大特点,在接待国内游客与越南游客方面,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对国内游客宣传的亮点在英雄老山圣地、边关民族风貌,通过观光游览、景区讲解、军事情节模拟体验、边关民俗体验,提升游客的综合旅游体验。对越南游客的侧重点应该在商务旅游、异域风情体验方面。同时,在线路开发方面,麻栗坡应该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强区域合作,与越南河江省、红河河口口岸及滇桂黔旅游区共寻发展契机,在线路设计、旅游产品、合作机制、旅游优惠政策等方面寻求机会,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区域边境旅游、跨境旅游的发展,以提升其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进一步简化出入境手续,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提供更便捷的出境服务、更多元的出境方式

近几年,天保口岸在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实现了边境旅游异地办证,并于2017年正式对第三国人员开放,进一步扩大了开放力度,促进了口岸的发展。但是出入境手续较为繁琐,需要填写的表格较多,大多数都必须现场手填,这增加了游客过关的时间,较大程度影响到了边境旅游特别是一日游的体验。需进一步简化出入境手续,提高办理效率,促进边境旅游的全面发展。同时,麻栗坡县应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争取恢复自驾游通道,这既符合游客多元化旅游方式的需要,也符合目前当地旅游基础设施、交通设施发展较滞后的实际需要。

(四)丰富旅游产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天保口岸的知名度

麻栗坡县边境旅游产品较单一,旅游线路少且吸引力不强,应不断扩充线路,探索区域合作新方式,增加旅游产品的丰度。同时,应该加大麻栗坡旅游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跨境旅游经济区整体形象宣传活动。以民族节庆活动为宣传平台,以旅游交易博览会等途径不断提升天保口岸边境旅游的知名度。

猜你喜欢
麻栗坡麻栗坡县老山
封面人物 麻栗坡民族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高仁斌
老山兰——战士的魂
耿老山的大海碗
云南马关—麻栗坡地区早寒武世地层的识别及意义
麻栗坡县林业现状与发展思路分析研究
醉美麻栗坡情系祖母绿
麻栗坡县古树名木现状与保护对策
谈谈云南《麻栗坡军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