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纲要”课将地域抗战文化资源融入“十四年抗战”史教学的四重维度

2019-09-12 06:06王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9期
关键词:纲要黑龙江省

王坤

摘 要 黑龙江省地域抗战文化资源丰富厚重。依托这些地域抗战文化资源,突出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重点讲好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整体历史进程;讲好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讲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决定因素;讲好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地位。这是黑龙江省高校“纲要”课开展“十四年抗战”史教学的四个基本纬度。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纲要”课 抗战文化资源 “十四年抗战”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1月,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全国各级各类教材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以落实“十四年抗战”精神。因此,在大学生中系统讲好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史,牢固树立“十四年抗战”概念认同,这也是全国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全文简称“纲要”课)的新命题、新担当。黑龙江省偏隅祖国东北,抗战文化资源厚重丰富。因此,基于历史的禀赋,黑龙江省高校“纲要”课有责任、有义务积极推动地域抗战文化资源融入“十四年抗战”史教学,率先为范,为全国高校“纲要”课开展“十四年抗战”史教学探索道路、积累经验。

1黑龙江省“纲要”课要充分依托地域抗战文化资源,突出局部抗战,讲好“十四年抗战”的整体历史进程

“十四年抗战”的提法由来已久,早在2005 年 9 月 3 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31 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大会上再次明确:“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基于这样的根本遵循,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提法被最终确定下来,即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九·一八事变到8·15日本战败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历经局部抗战再到全面抗战,整整十四年。“十四年抗战”的提法,不但完整还原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全貌,更是对中国人民浴血抗战最客观的历史表达。但是,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和政治宣传中,中国的抗战大多表述为“八年抗战”,这一概念在人们的历史记忆里根深蒂固、耳熟能详,以至于人们对局部抗了解甚少,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当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了解局部抗战、全面抗战与“十四年抗战”的历史逻辑关系,甚至部分大学生遗忘了六年局部的浴血奋战。所以,“十四年抗战”及其内在的历史逻辑是当代大学生对抗战史全面认知的新盲区。因此,实事求是的还原局部抗战的历史全貌、突出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在“十四年抗战”新史观的视域下,有机统筹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历史逻辑关系,全面讲好“十四年抗战”史,这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落实“十四年抗战”精神,牢固树立“十四年抗战”概念认同的教学关键。

黑龙江省高校“纲要”课,可以依托地域抗战文化资源优势,深入发掘江桥抗战遗址的时代价值,系统讲好“十四年抗战”的历史起点以及“十四年抗战”历史逻辑问题。九·一八事变后,不甘屈服的东北人民掀起了武装抗日的高潮,而江桥抗战尤为瞩目。江桥抗战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有准备的抗击日军,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远而震惊中外,因此被中外史学家评为“江桥之战打响了中国抗日第一枪”至今还刻有“江桥抗战打响了武装抗日第一枪”赫然大字,江桥抗战遗址也成为了全国50个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因此,黑龙江省“纲要”课可以将江桥抗战的宝贵历史资源有效的融入到“十四年抗战”史教学当中来,突出江桥抗战的历史地位,鲜活的讲好局部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历史起点问题。以卢沟桥抗战(七·七事变)为标志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由江桥抗战发展到卢沟桥抗战标志着中国抗战由“六年局部抗战”阶段发展到“八年全面抗战”新阶段,即“十四年抗战”历经“六年局部抗战”到“八年全面抗战”两个历史阶段,这两个阶段无论是在空间还是在时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它反映了中华民族抗日洪流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不断加深的历史背景下,持续发酵再到最后总爆发的整体过程。这样就可以鲜活的讲好“六年局部抗战”、“八年全面抗战”与“十四年抗战”内在的历史统一性问题。

2黑龙江省“纲要”课要充分依托地域抗战文化资源,讲好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这不仅贯穿于“八年全面抗战”,更体现在“六年局部抗战”当中。回顾“六年局部抗战”,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历史地位更为凸显:其一,九·一八事变以后,在日本侵华野变本加厉、中华民族抗日高潮尚未形成、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又叫嚣云上。但是在这些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却高瞻远瞩、先知先觉,率先表达民族危机意识,最早举起抗日大旗。九·一八事变第二天,即1931年 9 月 19 日,中共满洲省委就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宣言》; 1932 年 4 月 15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发表《对日战争宣言》。其二,选派大量党员干部,秘密进入东北,领导东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以后,罗登贤、杨靖宇、周保中、赵一曼、冯仲云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远赴东北,发动民众,擎起了抗日大旗,这是东北局部抗战的脊梁。其三,组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力量,开展了艰苦卓越的抗日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基础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这是中国共产党组建的最早的抗日武装力量。东北抗日联军共11个军,最多时达到3万多人,其中有9个军主要活动在黑龙江境内,三江大地,烽火连天,东北抗日联军不但给日军以重创,还牵制了大量日军挥师南下,以至被日本帝国主义称为“满洲的癌症”。从“六年局部抗战”中走来,又掀起“八年全民族抗战”高潮,中国共产党不愧为“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而把握住这一主线,则更能印证“十四年抗战”自始至终都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因此,黑龙江“纲要”课应该充分利用满洲临时省委遗址、抗联遗址遗迹、东北抗联博物馆、尚志陵园、赵一曼被捕地等抗战文化资源,凸显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抗战时期的核心历史地位:一方面,让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另一方面,以认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为主线,在大学生群体中牢固树立“十四年抗战”的概念认同。

3黑龙江省“纲要”课要充分利用地域抗战文化资源,讲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十四年抗战”精神

1945年10月,时任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的彭真同志曾经这样评价过:“中国共产党人20多年来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东北抗日联军的14年苦斗。”“十四年抗战”中东北的抗战环境最艰苦:一是,东北抗日联军在和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长时期孤军作战,更得不到国民党中央政府的援助,甚至杨靖宇同志牺牲一年后,中共中央才知道;二是,东北抗联的生存环境最艰苦,没有援助,医疗匮乏,甚至每一粒粮食、每一颗子弹都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从敌人那里夺取。抗联有的部队几年没住过房子,还要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林海雪原里与日寇殊死搏斗;第三,面对的敌人异常凶残,抗联人数最多的时候只有四万余人,可是他们却要同日本最精锐的70余万关东军和40万伪军作战。然而就在这抗战最艰苦的十四年里,却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张家洲、冯仲云、李兆麟等一大批抗日英雄,传诵着赵一曼、冷云、八女投江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以这些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为底色,凝练形成了以“矢志不渝、忠贞报国、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克服困难、百折不挠、休戚与共、团结战斗”为核心的抗联精神。这种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一道构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谱系。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就是要将东北抗联精神统筹到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的高度,将东北局部抗战过程中涌现出的民族英烈和英雄事迹纳入到“十四年抗战”整体教学中来讲述,增强思政课堂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因此,黑龙江省高校“纲要”课可以充分依托抗日义勇军遗址遗迹、抗联密营遗址遗迹、林口县八女投江殉难地、赵一曼被捕地等地域抗战文化资源,深入发掘东北局部抗战中所彰显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而讲好抗联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一脉传承,增强“十四年抗战”的情感认同。

4黑龙江省“纲要”课要充分利用地域抗战文化资源,讲好“十四年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地位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中,作为东方的主战场,中国军民消灭和牵制了大量日军,并以巨大的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曾指出:“‘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而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黑龙江地区的历史地位尤为突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和终点都源于这里。以九·一八事变为标志,日本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历史把中华民族推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前沿。1931年11月4日,江桥抗战爆发,不仅打响了中国武装抗日戰争的第一枪,也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因为它比1935年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侵略战争早了整整 4 年;比1939年波兰反抗德国法西斯侵略战争早了整整 8 年;比苏联卫国战争和美日太平洋战争早了整整10 年。同时,黑龙江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落幕的地方。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法西斯宣告投降;1945年5月7日德国法西斯宣告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投降。而就在日本宣布投降时,在黑龙江地区的虎头要塞和东宁勋山要塞的两处日军却痴迷不悟,负隅顽抗,直到8月26、30日,上述两股日军才被东北抗日武装力量和苏联远东红军联合最终歼灭,这比日本法西斯宣布投降整整推迟了半个月,因此,这里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落幕的地方,虎头要塞至今还矗立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的纪念碑。十四年艰苦抗战史就是十四年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中华民族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国际上,特别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作用和战略地位,却并没有给予客观公正的对待。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曾在《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一书中提出,“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并没有被西方社会承认,作为被遗忘的盟友,中国受到了极为不公的历史待遇。”因此,黑龙江省高校“纲要”课要充分依托江桥抗战遗址、虎头要塞、东宁勋山要塞、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碑等地域抗战文化资源,重点讲好中国“十四年抗战”如何有效牵制日本北进苏联,防止日德夹击苏联;讲好中国“十四年抗战”如何吸引日军主力部队,延缓了太平(下转第120页)(上接第97页)洋战争的爆发,为盟国反击法西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以凸显中国“十四年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卓越贡献,以期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自信,这是黑龙江高校“纲要”课的历史新使命。

综上述所,在“六年局部抗战”基础上发展到“八年全面抗战”,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气贯长虹、波澜壮阔。由“局部抗战”发展到“全面抗战”的历史逻辑,深刻的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不断扩大升级的历史真相,更折射了民族意识由持续发酵到最后总爆发的自觉过程。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牢固树立“十四年抗战”概念认同,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精神,这是黑龙江省“纲要”课坚持“以本为本”、恪守“四个回归”的育人担当!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5-09-04(01).

[2]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5-09-04(01).

[3] 魏国忠,都永浩.论江桥之战标志着我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03):69.

[4] 赵亮,纪松.冯仲云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159-160.

[5]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4(01).

[6] 李玉.向世界传播中国抗战学术成果———访复旦大学教授石源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3-11(03).

猜你喜欢
纲要黑龙江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