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南丘陵红黄壤地区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

2019-09-15 12:55刘伟涂修亮瞿和平杨汉唐诗黄志谋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鄂南筛选再生稻

刘伟 涂修亮 瞿和平 杨汉 唐诗 黄志谋

摘要:为了进一步筛选适宜于湖北省咸宁市推广种植的再生稻品种,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在2017年再生稻专用品种筛选试验基础上淘汰了一批农艺性状较差、产量表现一般的品种,并在2018年重新增加了若干个品种,进一步开展了20个水稻品种作再生稻种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泸优9803、C两优33、C两优华占、深两优865、徽两优898、徽两优粤农丝苗、Y两优1号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较适宜于在该地区作再生稻种植。

关键词:再生稻;品种;筛选;丘陵红黄壤;鄂南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5-0009-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5.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creening test of ratoon rice varieties of hilly red-yellow soil in south Hubei

LIU Wei,TU Xiu-liang,QU He-ping,YANG Han,TANG Shi,HUANG Zhi-mou

(Xian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Xianning 437100,Hubei,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screen the ratoon rice varietie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in Xianning area, Xian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eliminated a batch of varieties with poor agronomic traits and general yield performance on the basis of the screening test for special rice varieties in 2017, and increased some varieties again in 2018 to further carry out screening test of ratoon rice using 20 rice varie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Yanyou 9803, C Liangyou 33, C Liangyouhuazhan, Shenliangyou 865, Huiliangyou 898, Huiliangyouyin Nongsi Miao and Y Liangyou No.1 were better in performance, and suitabl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ratoon rice in this region.

Key words: ratoon rice; variety; screening; hilly red-yellow soil; south Hubei

再生稻生产作为一种绿色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在福建、湖北、四川等地種植面积不断扩大。在长江学者、华中农业大学彭少兵教授团队的大力推动下,再生稻产业在湖北省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2018年湖北省再生稻推广面积达20万hm2,各地区对再生稻品种的研究与试验日益增多[1]。涂军明等[2,3]、陈杰等[4]分别于2013、2016和2017年在黄冈地区进行了两组不同水稻品种作再生稻种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优6326、新两优223、新两优6号、泸优9803、深优9521、德香4103、丰两优香1号、广两优9号、天两优616、两优8901、泰优390、准两优608、C两优华占13个品种适宜在黄冈市作再生稻种植。刘丹等[5]曾引进12个水稻品种在湖北省孝感市进行了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德香4103、广两优476、准两优527、丰两优香1号适宜于在该生态区作再生稻种植。再生稻生产受温、光、热、土壤条件影响和限制较大,不同品种在生态区的生产种植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咸宁市地处丘陵红黄壤地区,再生稻生产基础条件较江汉平原地区相对落后,笔者所在科研团队曾于2017年在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向阳湖试验基地用19个品种作再生稻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天两优616、甬优4949、深两优865共3个品种比较适宜于咸宁市推广种植[6]。由于每年的气候条件都有所不同,仅凭一年的试验数据和结果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有限,只有多年连续试验才更有说服力。为了充分验证不同品种在丘陵红黄壤地区作再生稻种植的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等,进一步筛选适宜于该地区生产推广的再生稻品种,2018年咸宁市农业科学院粮油所科研团队继续在咸宁市向阳湖镇进行了20个品种作再生稻种植的筛选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

试验在参考2017年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甄选,2018年试验品种有德香4103、两优8901、隆两优华占、天两优616、Y两优6号、深两优865、徽两优898、深两优9501、泸优9803、丰两优香1号、甬优4949、徽两优粤农丝苗、荃优粤农丝苗、C两优华占、Y两优1号、C两优33、徽两优华占、丰抗香、新两优223、E两优476共20个,以湖北省推广面积最大的丰两优香1号作为对照(CK)。

1.2  试验地点与条件

试验地点选在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向阳湖试验基地,试验田块前茬种植绿肥(红花草子)养田,肥力较高,土壤为红黄壤土,地力均匀,排灌方面,在该生态区中具有较强代表性。试验田总面积(含保护行等)为0.133 hm2。

1.3  试验设计

20个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次重复,共60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13.3 m2,所有品种均于3月27日播种,采用大田拱棚集中统一育秧,根据秧苗长势,于4月26日统一进行人工移栽,每个小区插50行,每行插7穴,每穴插两粒谷苗。

1.4  田间管理

水稻头季施用复合肥500 kg/hm2、尿素75 kg/hm2作底肥,5月6日追施尿素55 kg/hm2,5月26日追施復合肥150 kg/hm2。头季稻收割前10 d(7月20日至8月3日)施用促芽肥,施尿素130 kg/hm2、钾肥150 kg/hm2,促芽肥施用时期和施肥水平极显著影响再生稻产量形成[7]。头季稻收割留桩高度在35 cm左右,头季稻收割后1 d(8月1—14日)结合灌水施用尿素150 kg/hm2作提苗肥。水分管理遵循干湿交替的原则,头季稻收割前5 d断水,90%成熟时人工收割,治虫不治病,其他管理措施按照常规栽培方式实施。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生育期是评价品种能否作为再生稻安全种植的关键指标之一[8]。从表1可以看出,全生育期与对照品种丰两优香1号相当的品种有两优8901、天两优616、深两优9501、徽两优粤农丝苗、荃优粤农丝苗、新两优223、徽两优898、C两优33共8个,其中天两优616和对照丰两优香1号全生育期最短,为190 d。比对照生育期长3 d以上的品种有11个,主要包括德香4103、隆两优华占、Y两优6号、深两优865、甬优4949等,其中甬优4949全生育期最长,为205 d。

2.2  产量表现

产量是评价再生稻品种好坏的关键指标之一,相关研究[9,10]表明, 再生稻产量越高,表明该品种再生能力越强,两季稻总产量越高,经济效益越高。参试20个品种的头季、再生季产量及合计产量结果见表2。

2.2.1  头季产量分析  在所有20个参试品种中,头季实收产量最高的是C两优33,为10 474.00 kg/hm2,比对照增产16.82%;产量最低的是Y两优6号,为8 471.50 kg/hm2,比对照减产5.52%。比对照丰两优香1号增产的品种有德香4103、隆两优华占、深两优865、徽两优898、深两优9501、泸优9803、甬优4949、徽两优粤农丝苗、C两优华占、Y两优1号、C两优33、丰抗香、新两优223共13个品种。

2.2.2  再生季产量分析  再生季是再生稻区别传统单季稻或双季稻最显著的地方,再生季稻谷产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再生稻经济效益的高低。从产量结果来看,对照丰两优香1号再生季产量为6 965.75 kg/hm2,在所有20个参试品种中,位列第14位。水稻再生季产量超过对照的有德香4103、隆两优华占、深两优865、徽两优898、深两优9501、泸优9803、甬优4949、徽两优粤农丝苗、C两优华占、Y两优1号、C两优33、丰抗香、新两优223共13个品种。产量最高的品种是C两优华占,为8 314.25 kg/hm2;产量最低的品种是荃优粤农丝苗,为6 213.25 kg/hm2。

2.2.3  两季合计产量分析  根据湖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再生稻产业技术集成与创新”项目要求,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攻关要实现两季亩产吨粮。从20个品种头季和再生季合计产量来看,绝大多数品种在本次筛选试验中产量均实现了亩产吨粮的目标,仅 Y两优6号、天两优616产量在15 000 kg/hm2以下。两季稻谷产量最高的5个品种分别是泸优9803、C两优33、德香4103、C两优华占、徽两优粤农丝苗,比对照丰两优香1号分别增产16.14%、15.09%、12.57%、11.04%、9.56%。

2.3  主要经济性状及农艺性状分析

2.3.1  经济性状分析  不同的栽培管理方式、施肥量对水稻经济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1,12]。从表3可以看出,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经济性状方面有明显差异,再生季有效穗整体高于头季;头季每穗总粒数普遍高于再生季,且再生季每穗总粒数普遍在100粒以下,仅有少数品种在100粒以上;头季各品种结实率普遍低于再生季,且绝大多数品种再生季千粒重高于头季。

2.3.2  农艺性状分析  再生稻相较于传统单季稻整个生产周期要更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挑战也更多,因而对品种各方面的要求也更高。为了更加精准地筛选出适宜于咸宁市推广的再生稻品种,加大了对各品种头季和再生季的田间调查(表4)。从宏观层面来看,各品种在抗倒性方面,头季要强于再生季,在病害发生情况方面,再生季要优于头季;从不同品种比较层面来看,德香4103、荃优粤农丝苗、丰抗香、新两优223等品种抗倒性较差,尤其是德香4103在再生季出现了大面积倒伏情况;Y两优6号、深两优9501、荃优粤农丝苗抗病性能相较于其他品种要差。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各品种生育期、产量表现、经济性状、农艺性状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可知,泸优9803、C两优33、C两优华占、深两优865、徽两优898、徽两优粤农丝苗、Y两优1号较适宜于在鄂南丘陵红黄壤地区作再生稻推广种植;德香4103、丰抗香、新两优223尽管两季产量较高,但是抗倒伏性能较差,不适宜于作再生稻种植;隆两优华占、甬优4949生育期偏长,遇到年份不好的天气,再生季生产存在风险的可能性较大,农户应选择性的适当种植,注意避免寒露风的影响;深两优9501产量与对照基本相当,但再生季抗病性能较差,也不适宜于作再生稻种植;其他6个品种两季产量均低于对照,经济效益较低,不适宜于作再生稻推广种植。

良种与良法的配套是未来水稻生产的必然趋势。再生稻作为一种水稻栽培新模式,是湖北省推进“双水双绿”战略的重点领域之一,要想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必须不断推进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以良种促进良法。目前湖北省相关单位正在加强再生稻专用品种的选育工作,从2019年开始,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拟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多年多点再生稻专用品种区域试验,从而整体推进湖北省再生稻品种专用化、良种化和优质化。

参考文献:

[1] 发展再生稻大有可为[J].农村百事通,2019(3):19-20.

[2] 涂军明,曹志刚,程建平,等.一种两收适宜品种筛选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3):5666-5668,5672.

[3] 涂軍明,曹志刚,陈  杰,等.16个水稻品种作再生稻栽培的比较试验结果及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23):4475-4478.

[4] 陈  杰,涂军明,曹志刚,等.24个水稻品种作再生稻比较试验结果及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24):28-32.

[5] 刘  丹,黄修荣,王记安,等.孝感市再生稻品种的筛选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1):2739-2742.

[6] 刘  伟,黄志谋,瞿和平,等.鄂南地区再生稻专用品种筛选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17):26-28,33.

[7] 习  敏,徐秀娟,吴文革,等.促芽肥对再生稻准两优608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8,24(3):93-96.

[8] 涂军明,曹志刚,陈  杰,等.16个水稻品种作再生稻栽培的比较试验结果及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23):4475-4478.

[9] 柳开楼,秦江涛,张  斌.播种期对轻简栽培方式再生稻源库关系的影响[J].土壤,2012,44(4):686-695.

[10] 徐富贤,郑家奎,朱永川,等.杂交中稻再生力的鉴定方法[J].作物学报,2005,31(4):506-510.

[11] 罗龙学,游正礼,杨燕翼,等.不同时期追氮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6(4):39-40,42.

[12] 许  星,张  锋,王林萍.不同栽培方式对2个水稻品种农艺性状、细菌性条斑病抗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植物保护,2018, 44(4):92-98.

猜你喜欢
鄂南筛选再生稻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鄂南青年融媒体研究中心简介
鄂南三叠系延长组自生成岩矿物成因及期次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晋北豇豆新品种鉴定筛选与评价
不同西瓜嫁接砧木的筛选与研究
鄂南油田裂缝监测技术评价与应用
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