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吸引着他们,他们改变了农村

2019-09-15 07:25
中国周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茶油良渚先民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一首由袁枚诗改编的歌曲,经央视播出后,让梁俊家喻户晓。一年多过去了,梁俊现在在做什么?他的诗性教育实践之路走得怎么样?

本期“天下公益”会告诉你这个答案。

在中国,有许多像梁俊这样的年轻人,因为自己的理想,选择了一条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的路。

2016年,大学生村官秦玥飞选择扎根农村当一名村官,发起组织了“黑土麦田青年扶贫队”。留洋学生严晟晟,放弃美国读研机会加入青年扶贫队,在海拔800多米的南太村闯出了一条“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路;特警谭腾蛟,放弃公职,返回湖南山村,带领村民通过兴办产业走上了致富路;海外留学五年的陶品儒,经过3年多的苗村扶贫“插队”,使得大山里司空见惯无人问津的“苞谷酸”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且行销全国的“湘西特产”。

农村吸引着他们,他们改变了农村。

在扶贫攻坚战中,中国平安启动了面向“村官”“村医”“村教”的“三村智慧扶贫工程”,目前已在全国13个省区落实,覆盖贫困人口超过33万,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5万余人。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平安建立了扶贫闭环,出品“灵犀十八洞”茶油,助力产品销售,带动就业,并捐赠茶油销售利润用于乡村振兴。

一个国家的文明,不仅体现在多大程度上保护了富裕群体的权利,更体现在多大范围内消除了基层人口的贫困。古语有云:一人向隅,举坐不欢。消除贫穷,不单单是年轻人的努力,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期待有一天,在我们国家的土地上,再也看不到因为贫穷产生的悲哀。

文明的传递与回溯永远是重要的主题。随着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良渚玉器频频亮相。而以玉文化为代表的良渚文化玉料的来源一直广受关注。《探寻梅岭玉与良渚文明“家谱史”》揭示了直到宜溧山地的梅岭玉矿被发现,专家们才确定良渚玉器来源于“就地取材”的“谜团”。而“浮玉之山”天目山余脉一带的宜溧山地,很可能就是良渚先民早期生活的地方。到了良渚文化中期,先民们才带着梅岭玉来到良渚筑城而居。

本期还有追问生命与自由、善与恶的《青春禁忌游戏》书评,以及对刚刚去世的作家苏叔阳的追忆,带给我們无尽的思考和怀念。

猜你喜欢
茶油良渚先民
80件实物、99幅图片首次揭秘——良渚古城申遗全程
衡阳首届茶油美食文化节圆满举行
汉晋先民的丧葬观:以“魂瓶”为中心的考察
五千年良渚,四代人80年的发现
良渚人有文字吗?
镜头下的良渚: 还原先民的日常生活
奇妙的博物馆
浙大社推出“良渚文明丛书”
茶油果
说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