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区出土的商代原始瓷器

2019-09-16 06:51申永峰
文物天地 2019年8期
关键词:釉陶方格商城

文/申永峰

上世纪50年代,在郑州商代遗址的历次发掘中,出土了一些带釉的器物残片。这些器物的胎骨多呈灰白色或黄白色,坚硬致密,表面施有一层光亮的青绿或黄绿色釉。最初,学者们以“釉陶”称之,即带釉的陶器。此前,在安阳殷墟的发掘中,也曾经发现“釉陶”的身影,现在郑州又出土了时代更早的“釉陶”,自然引起人们的关注。

此类“釉陶”,与普通陶器相比,在质地、色泽上都明显不同。它们的胎骨比陶器坚硬得多,并且釉层光亮雅致,制作上也精细得多,显然不是同一类器物。那么,这些“釉陶”意味着什么?它们是瓷器吗?没人能轻易下这个结论。当时人们的基本认知是,瓷器产生于汉魏时代。

图一 商 折肩浅腹原始瓷尊高11.5、口径18.3厘米

图二 商 折肩浅腹原始瓷尊高14.4、口径19.8厘米

1960年,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安金槐先生,通过严谨的对比研究,论证郑州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所谓“釉陶”与陶器有质的区别,应该属于瓷器的范畴。他发表了《谈谈郑州商代瓷器的几个问题》一文,提出判断 “釉陶”是陶器还是瓷器应该看几个标准:其一,用什么原料。瓷器是以瓷土即高岭土为胎料烧制而成,陶器是以黏土为胎料。用瓷土烧制的才能称为瓷器,用黏土烧制的只能是陶器。其二,烧成温度如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达1200℃左右,而陶器烧成温度多在700-800℃。这是因为瓷土熔点高,在1200℃的高温下才能烧结,胎体达到致密坚实;而黏土熔点低,一旦温度过高容易烧熔变形,烧制出的器物吸水率高。其三,表面是否施釉。瓷器表面施釉,有光泽,透明洁净;陶器多不施釉,表面粗糙,吸水率较高。按照这些标准来衡量,郑州商城出土的所谓“釉陶”,已经基本达到了瓷器的标准。不过,这些器物尚处于瓷器生产的早期和初级阶段,其制作工艺还比较原始,表现出一定的原始性和过渡性,可称为“原始瓷器”。这一结论,将中国生产瓷器的历史由汉魏上推至商代前期,提前了1000多年,立即在学界引起强烈震动和反响。

图三 商 折肩深腹原始瓷尊高25.6、口径21.4厘米

图四 商 折肩深腹原始瓷尊高27、口径27厘米

图六 A型原始瓷尊

图五 商 折肩浅腹原始瓷尊高14、口径20厘米

图七 B型原始瓷尊

多年来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原始瓷器出土地域广阔,可以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两大区域。南方地区以浙江为中心,包括邻近的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原始瓷数量较多,种类丰富,生产序列比较完整。北方地区以河南为中心,包括陕西、山东、山西南部等地区,原始瓷出现时间较早,主要出土于都城遗址或重要城址、大型建筑遗址、较高等级贵族墓葬中,但西周中期以后逐渐消失不见。

郑州是北方商代原始瓷器的主要发现地,也是探索中国古代瓷器起源的重点区域,郑州商城、郑州小双桥、新郑望京楼等几处重要商代遗址都曾发现原始瓷器,其中以郑州商城出土数量为多。不过,相对于这些遗址中发现的数以万计的其他各类遗物,原始瓷器可算是其中最为珍罕的品类,比青铜器、玉器等文物更为稀见,且大多为残片,能够复原的并不多。正因为如此,更显示出原始瓷器的珍贵。

郑州商城出土的原始瓷器,以敞口、宽折肩、鼓腹、圜底或底微内凹的尊类器为多,另有少量罍和罐类器。这些原始瓷器的胎骨多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胎质烧结较好而坚硬,击之可发出清脆的金石声;釉质光亮,以青绿色为主,少数为褐色釉或黄绿色釉;胎釉结合比较紧密,少数有流釉现象,釉下饰有方格纹、云雷纹、弦纹和绳纹等图案。

目前郑州商城出土的较为完整或能够复原的原始瓷器,从器形上看全部为尊类器,制作较为细致,堪称商代前期原始瓷器的代表,择要介绍如下:

折肩浅腹尊(图一),上世纪50年代郑州南关外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浅腹,大敞口,宽沿外卷,唇呈方形,长颈斜向内收,颈与腹相接处略呈卷状,折肩略圆鼓,圜底微内凹。胎质坚硬细腻,呈灰白色。器表除颈部为素面,肩部与腹部满饰拍印斜行而密集的方格纹,外施一层发亮的黄绿色釉。

折肩浅腹尊(图二),上世纪50年代郑州南关外出土,现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浅腹,敞口,方唇,唇面上有一周浅凹槽,颈部素面但不甚平整,肩斜直,折棱明显,腹斜向内收而略鼓。肩腹、腹部与底部满饰排列密集而规整的斜行小方格纹,纹样上涂黄绿色釉。

折肩深腹尊(图三),1954年郑州市人民公园商代贵族墓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深腹,大敞口,卷沿,沿面上有一周窄凹槽,唇面略近方形,唇面上也有一周浅凹槽;长颈内收,圆肩,深腹略鼓,圜底内凹。器口沿内部、颈部有明显的轮制痕迹,肩部、腹部与底部饰密集的细绳纹。胎质细腻坚硬,呈灰白色。通体施色泽光亮的青灰色釉,有轻微的流釉现象。

图八 商 浅腹大口原始瓷尊高12.8、口径22.4厘米

图九 商 浅腹大口原始瓷尊高12.5、口径21.6厘米

折肩深腹尊(图四),1965年郑州市铭功路第十四中学商代贵族墓出土,现藏郑州博物馆。敞口,圆唇,束颈,折肩,深腹,下腹部内收,圜底向内凹。肩部以席纹装饰,腹表与底表满饰密集的纵横短篮纹。胎质细腻坚硬,呈黄灰色。器表的花纹上部与器内壁上部,遍涂一层黄绿色釉,釉面光亮晶莹,有些地方釉料积聚形成深绿色斑痕。

折肩浅腹尊(图五),1983年郑州市木材公司出土,现藏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浅腹,敞口,方唇,高领,大折沿,鼓腹,小底内凹。颈部素面,肩和腹部饰细密的小方格纹,青灰色胎,火候较高。口沿内及器表施青釉。

1996年2月,郑州商城西城墙南段外侧约50余米处发现一座商代青铜器窖藏坑,除出土青铜方鼎等大量青铜器外,在窖藏坑的下层还出土了3件原始瓷尊,依其整体形态可分A、B二型。A型2件,特征是敞口,高领,折肩,下腹急收成小圜底,下附小圈足(图六)。B型1件,特征是侈口,矮领,鼓肩,弧腹矮胖,下腹内收,平底内凹,底部无圈足(图七)。

除郑州商城外,在郑州望京楼遗址和小双桥遗址也有原始瓷器出土。小双桥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北约20千米的石佛镇小双桥村,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里陆续发现夯土建筑基址、祭祀坑等遗迹以及青铜建筑构件、石磬、原始瓷器、朱书文字等遗物。碳十四测年显示小双桥遗址的年代在公元前1435-前1417年之间,内涵丰富而重要,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商代中期的一处都邑遗址。小双桥遗址出土的原始瓷器大多为残片,一般为青灰胎,外施青绿或青灰釉,器表饰小方格纹,个别为变形云雷纹。小双桥遗址原始瓷中有2件可复原的浅腹大口尊。其中一件(图八)浅腹,方唇,大敞口,肩斜直,腹部斜收,小平底;肩部和腹部模印斜行方格纹,施有较薄的青褐色釉,部分釉层脱落。另外一件(图九)大敞口,方唇,唇面上有一周浅凹槽,颈部素面,肩斜直,折棱明显,腹斜向内收而略鼓。肩部和腹部满饰排列密集而规整的斜行方格纹,施黄绿色釉,釉层有较多脱落。

望京楼遗址位于郑州之南30多千米的新郑新村镇,上世纪60年代以来,遗址中陆续出土了商周玉器和青铜器等重要遗物。2010年,为配合郑州南出口暨郑新快速通道基本建设,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望京楼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二里头文化与二里岗文化时期城址各一座,这一考古成果对于探讨研究夏商王朝更迭等具有重要意义,并入选了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次望京楼遗址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一件商代原始瓷尊(图一〇)。该尊为折肩浅腹式,大敞口,方唇,折肩,下腹急收,小圜底;青灰色胎,火候较高;肩和腹部拍印有细密的小方格纹;器表施青褐色釉。

原始瓷器与陶器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它坚固耐用、洁净美观,在当时来说,既是一种具有很高价值的实用器,也是较为精美的工艺品。北方地区商代原始青瓷主要出土于重要遗址和贵族墓葬中。

在我国原始瓷器研究中,还有一个问题存在较多争论,那就是原始瓷的产地问题。有些学者认为,我国原始瓷器创烧于南方,郑州商城等地的原始瓷器是从南方而来,理由是:北方原始瓷的化学成分与南方原始瓷相近;江南地区的商周原始瓷器出土数量多,有些器物的形制、纹饰和釉色与河南的商周原始瓷器相类同;北方原始瓷都出土于墓葬和遗址中,一直没有找到烧制原始瓷器的窑址;西周中期以后,南方地区原始瓷器逐渐达到鼎盛,北方地区却基本绝迹,可能是由于贸易中断的原因。

图一〇 商 原始瓷尊高9、口径18.4厘米

图一一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宫殿区贵族墓出土的原始瓷残片

安金槐先生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郑州商城是商王朝的都城遗址,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郑州附近烧制原始瓷器的原料——瓷土的埋藏相当丰富,这些都为瓷器的烧制提供了条件。南北方原始瓷器的形制、纹饰和釉色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不同。当时交通极为不便,将易于破碎的原始瓷器由南方运到北方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从考古资料来看,郑州商城出土有烧坏的原始瓷片,它们显然不可能是由南方流通而来。事实上不只在郑州商城发现了烧坏的原始瓷,安阳殷墟和郑州小双桥遗址也有。郑州小双桥遗址出土的一件原始瓷尊,腹部严重变形,并粘连着一大块窑壁类残块。安阳殷墟王裕口遗址发现了6片原始瓷片废品。

现代科技手段的进步,使研究判别我国原始瓷的产地有了新的方法。一些学者通过中子活化分析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对我国各地出土的原始瓷进行了新的研究,不过目前来看,关于原始瓷产地的两种观点都获得了相应的数据支持。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这些研究中所选取样本的数量偏少,代表性不足,或者是测试样品的选择和处理方面存在一定偏差。总之,关于我国早期原始瓷的产地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郑州是我国商代原始瓷器的主要发现地区,这与郑州在商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紧密相关。郑州商城是商代早期的都城,新郑望京楼遗址和郑州小双桥遗址也均是具有重要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商代遗址。实际上,郑州商代原始瓷器只在这几处重要遗址中出土,其他商代遗址中则基本不见。

郑州商代原始瓷器形态简约古朴,比不得后世那些瓷器的精巧细腻,但从生产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显然已不是瓷器初创阶段的产品,不论从器形、胎质、釉层等各方面考察,都已经脱离了最原始的状态,在此之前,早期瓷器的生产应还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上世纪70年代末,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原始瓷片20余片,有的饰篮纹、方格纹,其胎骨呈青灰色,质地坚硬致密,器表施青绿色薄釉,釉色为青中泛黄,或黄中呈绿,胎釉结合比较紧密,烧结程度好,吸水率小,击之有铿锵声,与商周原始青瓷十分相似。这些原始瓷片出土于龙山文化遗址第三层,属龙山文化晚期遗物,经碳十四测定约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夏代纪年之内。2002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宫殿区贵族墓中,出土了1件原始瓷残片(图一一),长、高约10厘米,长流平底,研究认为系长流平底盉的残片。中子活化分析显示胎土成分与白陶相近,胎骨为青灰色,较薄,质地致密,吸水性弱;器表涂有一层薄薄的青绿色釉,器身饰弦纹和云雷印纹。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性遗址,这件原始青瓷属于二里头文化第二期遗存,时代上约相当于夏代晚期,是研究由陶向瓷转化过程的重要标本。由以上这些考古发现来看,至少在夏代时期,我国原始瓷器已经产生并且相对成熟,瓷器起源、发展的历史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追溯。

郑州商代原始瓷器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在我国早期瓷器认知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的瓷器生产,就是从那些不太标准的原始瓷器开始,不断开拓创新,逐步发展成熟。从青瓷到白瓷,从单色釉瓷到青花瓷,再到各种彩绘瓷,中国古代瓷器不断推陈出新,并以其净雅奇幻之美,沉淀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堪称可与四大发明相媲美的重大科技创造,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猜你喜欢
釉陶方格商城
方格里填数
陕西西安月登阁村唐杜华墓发掘简报
方格里填数
宜兴釉陶
丹阳市十墓山西汉墓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丹阳市十墓山西汉墓出土器物
分方格
分方格
商城
51,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