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驭人术”

2019-09-16 04:42刘小兵
醒狮国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胡林翼曾国荃恩师

刘小兵

被称为清朝四大“中兴名臣”的曾国藩,最高时官至二品,曾经十年内连升七级,显示出卓而不凡的政治才干和领导力。曾国藩是如何达到这种超凡的为官境界的呢?

细究起来,其实也很简单,曾国藩会识人,更懂得合理地用人。他有个理念,自己的幕府就是一所学校。平常,他除了对幕僚嘘寒问暖之外,还十分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经常一月两次亲自出题,让他们作文或热议。一旦发现有可造之才,便与此长谈,进一步观察了解他,并且还要派往基层,以检验其实际能力。经过如此三番五次考察之后,曾国藩才会最终确定幕僚的具體工作:有胆气血性者领兵打仗,胆小谨慎者筹办粮饷,文学优长者办理文案,学问渊博者校勘书籍。可以说,其非凡的领导力,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他在识人用人上的不拘一格。他与胡林翼的关系,就经历了从疏远到欣赏,从初次合作到相知日深的过程。曾国藩以“拙诚”为本,追求的是无后患;而胡林翼以“权术”为用,注重的是高效率。两人虽在做人做事的行为理念上有出入,但“君子和而不同”的处事信仰,始终能让二人“事事相顾,彼此一家”。

曾国藩与李鸿章的渊源,更是将其求贤若渴的执念发挥到了极致,他不但发现和悉心提携了李鸿章,而且也使得自己的事业后继有人。有一年,曾国藩之弟曾国荃久攻不下天京城内的太平军,清朝政府急令李鸿章率淮军增援。久居官场的李鸿章深知其中利害,便致信探问恩师曾国藩的意见,老成持重的曾国藩在兜了一圈后暗示说“见机行事”。老谋深算的李鸿章一下猜透了恩师的意思,他不希望有人跟其弟去抢头功。于是,李鸿章一边致信朝廷,借故身体有恙,硬是按兵不动;另一边又写信给曾国荃让他加速进攻。看似这么一个复杂的局势,却在曾国藩的精心调度下,最终形成了皆大欢喜的局面——清廷收复了失地,曾国荃抢得了头功,李鸿章以极小的单价分得了胜利之羹……此后,曾国藩自然处处“罩着”李鸿章,两人虽也有过误解和矛盾,但共同的价值追求,一直让他俩保持着一团和气。

当然,曾国藩的驭人术也有失灵的时候。他虽然先后提携了左宗棠和沈葆桢二人,但此二人却少有胡林翼和李鸿章的圆滑和通融,一言不合之下,他们早将曾国藩的知遇之恩抛至九宵云外,过多的意气用事,最终也促成了二人与曾国藩的恩断义绝,实在令人唏嘘。

综观曾国藩的一生,他从年少时发愤功读,求取功名,到青年时反躬自省,注重内心修为,再到晚年不恋贵权,奉行清廉节俭,可以说,道学和儒家思想的浸润,为他仕途的高歌猛进、事业的马到成功、人格魅力的最终养成、精神境界的大幅提升,奠定了坚实的智力基础。正是这种精神濡染,造就了他开阔的胸襟和眼界,也赋予了他非凡的领导才能,让他放眼风物,以伯乐之气度,以容人之雅量,不拘一格降人才,在长期的宦海生涯中,实现了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生共赢。

诚然,对于曾国藩这类复杂的历史人物,还需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在他身上,有克己奉公勤勉进取的积极一面,时至今日,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而在他身上隐隐闪现的见风使舵明哲保身的官场陋习,则无论无何应该被我们毫不留情地予以摒弃。总之,只有带着不盲从和认真思考的态度,去审度曾国藩的其言其行,才能看清历史,也看清一个真实而立体的曾国藩。

编辑/徐展

猜你喜欢
胡林翼曾国荃恩师
一身正气,万口仁声的胡林翼
李鸿章的政治智慧
曾字拜见恩师
谢谢您,我的恩师
做官就是为了
曾国荃:我也是个猛人
怀念恩师欧阳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