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山》中的大地伦理思想

2019-09-17 07:58蔡洪宁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弗雷泽查尔斯

摘  要:生态批评研究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美国作家查尔斯·弗雷泽的小说《冷山》是一部典型的生态文学作品,作者深刻洞察到人与土地的关系。小说揭示了一系列生态危机:战争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岌岌可危,自然环境逐渐恶化,人性和自我丧失,信仰和道德沦陷。本文用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学理论,解读《冷山》中所隐含的生态思想、小说作者弗雷泽作为美国南部作家所独有的传统生态意识,以及作者对生态问题的担忧和思考。

关键词:查尔斯·弗雷泽;《冷山》;大地伦理学;

作者简介:蔡洪宁(1995.1-),女,汉族,贵州大方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2

一、引言

查尔斯·弗雷泽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山区长大。目前,他与妻子、女儿居住在罗利,他们在那里养马度日,过着隐士般的生活[1]。他热爱和依赖大自然。希望过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以求在自然的美中找到“诗意的栖息”[3]。他的家乡风景独特,曾经是印第安人的家园。

《冷山》于1997年出版后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书商协会年度图书大奖,美国十大畅销书之一。它描写了人与土地的复杂情感与关系。被称为“惊心动魄的英雄史诗,感人肺腑的爱情诗篇,与《飘》并称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双壁”[1]。各大报纸杂志、知名作家更是不吝赞美之词。《冷山》是弗雷泽的第一部小说。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两条主线相互交织,一条以士兵英曼艰辛漫长的回家之路为主,描绘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与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另一条写艾达在鲁比的帮助下,在布莱克谷振兴她父亲留下的农场。

作者弗雷泽在《冷山》中没有过多描写战争,而是以战争中的生态、人际关系危机的描绘来表现反战与生态思想,小说富有深刻的大地伦理学思想。小说以美国内战时期为背景,批判了血腥残暴的战争,表达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不再的失落与担忧。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阅读弗雷泽的《冷山》,体会小说中的生态思想,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本文从大地伦理学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探索作者渴望人类融入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思想,呼吁人类学习生态智慧,以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二、《冷山》中的大地伦理思想

大地伦理学是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它由美国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提出。在他的《沙乡年鉴》的《大地伦理》一文中,利奥波德呼吁把道德客体的范围扩大,以包括大地、植物和动物等更多的组成部分。生态学不应把大地仅仅看成是可以按照人类的意愿随意使用和改造的死的东西,大地应该被看成是活的有机体:它可以是健康的,也可以变得不再健康;它会受伤,甚至会被杀死。利奥波德写道:“大地不仅仅指土壤;它是土壤、植被和动物的食物链循环所需能量的源泉”[2]175。这些部分共同构成了大地群落。尽管“我们还没有形成大地伦理观,但是我们几乎已经认识到了鸟儿也拥有继续生存下去的生物权力”[2]176。他的话暗示,我们应该把道德客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以包括鸟儿、土壤、水、植被和其他动物等更多的生态圈成员。那就是我们应该尊重大地的整体性。生态整体主义是大地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利奥波德指出,大地共同体不可分割的三个要素是和谐、稳定和美丽。他是从生态学和哲学的角度阐释这一原则的。他认为, 一个人的行为, 当有助于维持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 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4]。所以,维持和谐稳定的生态系统,保持多样性的物种,保持土地完整性的行为是符合大地伦理的行为。

2.1对生态整体遭到破坏的担忧

在《冷山》中,弗雷泽描述了战争背景下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恶劣,环境也遭到污染,美丽的家园被破坏,在英曼的“奥德赛”之旅中,他目睹了“这是一片神憎鬼厌的土地,这条宽阔的水沟,它甚至不配称为河流。堆满了黄色垃圾…… 和茅坑一般肮脏。 英曼慢慢行进着,抨击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他何以会认为这里是他的家园并值得为之战斗?只能是出于无知”[1]63。生态环境被战乱所破坏,也导致了人们的精神危机,人容易失去理智与人性,成为冷血的杀人机器。在弗雷德里克斯堡战斗中,北军每次数千人,轮番向石墙冲擊,前仆后继。“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去,直到被彻底击溃。石墙下的山坡上,躺满了数千名阵亡或垂死的士兵。残缺的肢体形态各异,无奇不有”[1]8。午夜过去了好几个小时,英曼来到战场上的一栋房子前,看见有人正用锤子宰杀一群重伤的北军士兵。联邦军来抢粮,想拿什么就拿什么,把人洗劫一空。突袭人家,洗劫农场,带走动物,烧了玉米仓。战争的行为加剧了人类生态的恶化,使人类丧失对信仰和对生命的敬意,只有实现了价值观向生态整体主义转向,才能有效解决生态危机。

2.2 大地伦理思想的体现

英曼对记忆里家乡的自然美景的眷恋和他对艾达的思恋是他回家路上的心灵寄托与精神慰藉。“一段时间之后,英曼的思绪已经从书中游离,开始回想家乡的风貌”[1]10。“每到秋天,黑棕相间的毛虫最为青睐的草地的一角;山胡桃树的一根粗枝斜伸到小路上,他经常攀到上面,看父亲赶着牛群从晚霞中走来,经过他的脚下,走向牛棚”[1]2。英曼还想起了他和切诺基小伙子们与印第安人在山巅扎营的快乐时光,其中包括游泳者。他们“尽情享受着高地凉爽的空气,悠闲地消磨时光。这确实是个怡人的地方。”[1]12英曼还读巴特拉姆的《旅行笔记》,这本书也是一部生态作品,带给他无限的慰藉。英曼向往着冷山上的一切,憧憬着与家乡的自然美景融为一体。

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生态与鲁比和艾达的生存相关。鲁比和艾达与大地融为一体,尊重大地,热爱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在鲁比的引导下,艾达感悟到自然界的奇妙,学会观察自然,洞察自然界的变化,分辨不同的声音,懂得了生命循环的规律,变得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在帮助艾达恢复农场和适应生活的过程中,艾达逐渐认识了大地。获得了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艾达静静地站着,眼睛不聚焦在任何东西上,逐渐地,她开始感觉到不可计数的细小生命在忙碌着到梗茎,直至地表。数不清地昆虫飞着、爬着、吃着。塞满了艾达迷茫的视野”[1]106。因此,鲁比在小说中扮演着唤醒人类内心生态意识的角色。

她们遵照星相选择播种时间、按照天意指示安排农事。经营农场时“蔬菜长得很好。鲁比说,这多亏她坚持遵照星相选择播种的时间。要在满月后月亮变小的时候砍柴,否则冬天一到,柴火除了嗞嗞冒烟什么用都没有;鲁比对本地各种生物生长习性的学问让艾达越来越欣羡有加”[1]102。“鲁比不需要法国、纽约或查尔斯顿这类地方的任何东西,即便在本地,也很少有什么她不能找到的。在一个井井有条的世界里,居民们都会非常适合自己当地的生活,人们都心满意足地守在家里,在她所设想地这样一个稳定地世界里,有些人可能快快乐乐过了一辈子。”[1]189鲁比推崇的这种生产与生活的方式加强了人类对土地与自然万物的依赖。也有利于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正当夏秋之交,一个温暖的下午,鲁比和艾达在坡下的田地上忙碌着,那里被鲁比划成秋菜园。她们在菜园里种植蔬菜,在农场中养家禽,给菜园锄地拔草,准备过冬的蔬菜,耕地,施肥,耙地,一步一步精耕细作。艾达和鲁比在农场中生存,依靠土地使她们免遭饥饿与寒冷。她们与自然合二为一,人与土地浑然一体,人与人之间关系和睦融洽。艾达受到鲁比的感染,情绪变得非常开朗。深深打动艾达的,是鲁比有一颗热情的心。在帮助艾达时,两人达成了某种平等关系。艾达有时也会给鲁比阅读文学作品,丰富她的精神世界。同时,土地上的收获也使她们有能力去帮助身处困境中的人。

鲁比出身不好,她从没见过自己的母亲,父亲斯特布罗德是当地一个臭名远扬、不务正业的酒徒。还是一个幼儿,鲁比就开始在树林里四处觅食,她最美好的童年记忆是有一次,回家路上,她的睡袍被路边的一株黑刺李钩住了,夜幕降临,唤起了所有的恐惧,但后来,她听到黑暗中有一个声音对她讲话,它似乎是某种产生于土地或天空的温柔的力量,一个把她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的守护神,她不再颤抖,也不再抽泣,直到第二天早晨一個钓鱼的人帮她摆脱了荆棘。之后,“她就像出生时脸上带着胎膜的人那样,能知道别人永远不知道的东西”[1]81。鲁比在面对象征邪恶与死亡的乌鸦时,却对其有着崇拜之感“她赞美它们的聪慧、没有傲气、喜欢恶作剧,以及在战斗中的狡诈。我们都应该向乌鸦学习。鲁比说道。”鲁比沉醉于聆听万物的声音和感知生态之美[6]。

作者还描写了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印第安人的生态自然观是: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而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自然万物互相联系,彼此平等,统一于一个和谐整体之中。“一只长着斑点的棕白两色小山羊走到她跟前,她伸手抚摸它的毛,在它脖子下面抓痒。最后小羊四腿一屈卧倒在地,长长的脖子朝前伸着。”[1]208老妇人平静而详和的杀羊过程,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尊重。这也符合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大地伦理是要把人类变成这个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5]。印第安妇人依赖大地。死了以后她也希望回归自然,“等到觉着快咽气了,她打算就往石崖顶上一躺,让渡鸦把她的尸体啄碎,带着她飞向远方”[1]218 。作者希望人类向印第安人学习,对自然界中一切生命充满敬畏。

三、结论

综上所述,作者在小说《冷山》中表达了对生态恶化的担忧、希望人们了解大地、善待大地、学习生态智慧、坚持生态整体主义。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和完整性,维持大地和谐、稳定和美丽的状态。从生态整体主义出发,关注环境的联系性,树立鲁比那样的土地责任感。对动物的生命心怀敬意,把道德伦理关怀延伸到大地,保护大地。建立和谐发展的、文明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查尔斯·弗雷泽.冷山[M].周玉军,潘源译.南宁:接力出版社,2004.

[2]Des Jardins Joseph R., Environmental Ethics: An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New York: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7)175.

[3]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M].

[4]葛丽丽.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探析[J].重庆: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8年第八期.

[5]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M].侯文慧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92.

[6]付小兰,夏喆.《冷山》的深层生态解读[J].唐都学刊. 2016年7月,第32卷第4期.

猜你喜欢
弗雷泽查尔斯
I ’m a Dog Lover
Tricks or Treats
My New Teacher
弗雷泽,风的颜色
风浪吹来的沙岛——弗雷泽岛
弗雷泽,风的颜色
帮忙
女佣
布兰登·弗雷泽是谁?又为什么被好莱坞抛弃?
查尔斯·埃利奥特:改变哈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