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面临的时代困境及出路

2019-09-17 07:58骆蕊月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大学生

骆蕊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71063802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蕴含了古代少数民族人民的优秀结晶,新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具有高效性,共享性,本质上是一种进步,但他们的稀缺度却愈来愈高,这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利用互联网对推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有机遇,但更是一种挑战。通过探讨他们面临的时代困境,寻求传承和保护的新出路。

关键词:困境;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1

一、概述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的灵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精粹。[1]而保护和传承他们需要与时代接轨,与时俱进。

二、面临的困境

1、外来文化的冲击

在重阳节当日,某西安高校的外国语学院的某些学生拉起了横幅,上面却显示的是要举办日本文化节。在传统节日当天,大学生并未庆祝,反而“崇洋媚外”。他们把过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看作是一种时尚,而未重视少数民族的节日,甚至都不知道有哪些节日。

外来文化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满足国人新鲜事物的追求,引发一股欢庆西方文化节日的潮流,对传承与保护他们是具有一定的冲击力。

2、青年的断层

当代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催发出来了一种不仅仅只代表传播媒介,更代表新的社会形态的互联网。青年狭义上可指当代大学生,在这种社会形态下,青年更多关注的不是充满韵味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更多追求的是物质生活。

当代大学生多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满足于课本内容,以应付考试为目标,对于其他漠不关心。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由于各条件的限制,传播力度小,青年对它的了解度也小。青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需要青年,而青年相关意识淡薄,工作前景堪忧。

3、过度的商业化

市面上通过互联网,对濒临的技艺的产物进行炒作,激发国人的猎奇心理,进而销售从中牟利。

目前他们大多把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与工业、旅游等产业相结合,高价出售相关工艺品,遗址门票等。这些做法违背了互联网宣传他们的初衷,更具功利性。使得他们很多已不再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残留的只是被现代化发展速度吞噬的商业气息。

4、融合度低

在互联网时代下,少数民族人民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意识淡薄,且追求都市生活文化,导致族群迁移,分布散乱,互联网下,收集、整理、保护他们的难度加大。人口流动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人口迁移导致传承人流失,他们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堪忧。

互联网技术是数字化、高难度、开放化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是传统化、封闭性强的,二者存在的一定的冲突。少数民族地区对互联网的了解甚少,更何谈利用、融合,由此可见,传承和保护他们与新媒体的融合度是极低的。

三、出路

1、加大支持力度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对我国的价值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社会各界都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保护他们。

政府作为一个地区的领导者,对该地区的各项工作起着统筹协调的作用,因此政府需要发挥其职能,领导社会各界以及企业共同进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加大传播力度,增强人民传承和保护他们的意识。

2、落实到教育

当代大学生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淡薄,他们使用手机等上网频繁,更多关注有新鲜感的事物,缺乏对有价值和历史感的事物的关注,小学生和中学生也相差无几,但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和希望,传承和保护他们需要他们的接手,所以对他们进行普及是必要的。

将保護他们与教育德育相融合,开设课堂,举办相关竞赛,组织实践活动。发展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项目,以专业人士为领导,引导学生实地考察和实践,实现线上多媒体与线下实践的紧密结合,培养新一代继承人。

3、变革与创新

在新时代环境下,传统的传承和保护他们的方式已经过时,我们需要探索新的传承和保护道路,适当的变革形式,多方式的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把握好利益与价值二者的分界线,不忘传承和保护他们的初心。发展其特色产业,发展线上手工艺售卖和线下旅游行业。还可以从自身出发,以其内涵价值为核心,创新形式,在传承和保护中有所发展,吸引消费者,刺激市场需扩大,同样反向促进对他们的传承和保护。利用互联网,宣传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相关节日、场所等,发展特色旅游业。通过拍摄相关节庆活动,纪录片等,宣传和吸引旅游者,促进消费,提高少数民族收入,反向促使少数民族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4、系统、体系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众多,囊括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更是数不胜数,为确保传承与保护无所遗漏,应该运用多媒体对他们整理,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资源共享平台,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形成体系化、系统化。

对于传统手工艺和舞曲这类,如傣族慢轮制陶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侗族大歌和藏戏等,都可拍摄剪辑成视频,做成集锦网站。拍摄重视细节,记录完整的过程,更好地保存他们。

参考文献:

[1]严永和.论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之制度构建[J].文化遗产.2013,(4):78-80.

[2]赵慧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究[G].中国民族博览. 2019,(3).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大学生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文化遗产保护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