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毓秀工程”创新教师培养模式

2019-09-17 07:26黄旭雄
广西教育·D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毓秀教师队伍工程

黄旭雄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玉林市玉州区是一个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教育大区,近年在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大兴教育”的背景下,积极创新教师培养模式,通过从“毓秀工程1.0”到“毓秀工程3.0”的逐步升级,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推动区域教育健康、优质发展。

一、从“1.0”到“3.0”,“毓秀工程”推动教师培养工作的深化

优秀教师是推动区域教改的生力军。2001年,玉州区成为全国38个课改实验区之一,自此以后便走上了教育改革创新之路,创新教师培养模式也就成为玉州教育发展的新课题,“毓秀工程”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毓秀班”是“毓秀工程”的1.0时代,这一时期玉州区从改革教法入手,旨在让师生变得活跃、课堂变得有效。2004年3月,玉州区整体引进MS-EEPO有效教育(以下简称有效教育),对教师队伍进行“宝塔式”培养,即培养500名基础性实践的“塔座”教师、200名综合性实践的“塔腰”教师,再从“塔腰”教师中遴选38名进行深度培养,使之成长为专家型的“塔尖”教师。然而,随着人才的快速流动,到2009年初仍坚守在有效教育“阵地”上的实践骨干不足100人,真正能在教学中自如运用有效教育操作模式的更是凤毛麟角。

为培养新生代有效教育应用人才,玉州区以自愿为原则,于2009年5月组织成立了由65名中青年教师组成的“毓秀班”,目的是培养会备课、会上课、会评课、会培训的能熟练操作有效教育基本教学方式的“四会”教师。经过5个月的培养,“毓秀班”学员成长迅速。2009年10月18—22日,中国教育学会在玉州区举办全国初中新型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系列展示与讲评活动,“毓秀班”学员在活动中的优异表现,赢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赞赏。这让“毓秀班”一下子成为玉州教师们热捧的“宠儿”,许多教师纷纷要求加入,掀起了一股学习有效教育操作方式的热潮。“毓秀班”很快由原来的1个班增加到5个班,学员人数也从原来的65人发展到350人,“毓秀”因此成了“优秀者”“教改骨干”的代名词。

2011年,经过充分的实践和论证,玉州区决定把“毓秀班”升格为“毓秀工程”,并开始实施“‘毓秀工程第一个五年计划(2011—2015年)”,这是“毓秀工程”的2.0时代。这一时期,玉州区以培养优秀人才为主要目的,重在培养新型行政管理人员、专家型名师。玉州区以“毓秀班”学员为主要力量,组团走进学校,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执行具体的培训方案,为各学校培养骨干教师力量。2011—2015年,玉州区共培养出175名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培养对象、1 000多名玉州名师、300名优秀行政管理工作者、500多名学科骨干,为区域教师队伍整体成长与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正因如此,玉州区的“毓秀工程”在2011年荣获了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

2016年,玉州区启动“大兴教育”战略,继续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毓秀工程”也迎来了第二个五年发展期(2016—2020年),这是“毓秀工程”的3.0时代。这一时期所要培养的不再是“尖子生”,而是面向全体教师,利用此前培养起来的骨干,通过师徒结对、学科培训、学区引领、校际联动等方式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构建教师培养“新秀、隽秀、毓秀”三层体系,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网络互动平台,推动优质教师资源的共建共享,从而实现“集群共进”“螺旋上升”的教师发展形态。通过五年时间,玉州区要初步形成人才培养渠道通畅、方法新颖、资源优化的工作局面,初步形成科学的、结构合理的人才培养网络,初步形成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等人才的培养系统和评价机制,初步形成以思维发展为前提的新教育文化理念。

二、从建构模式到打造文化,不断深化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

玉州区有效教育改革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如今仍能持续推进,这与实施“毓秀工程”分不开。但“毓秀工程”作为一种模式,只是人才培养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的目标不止于此,而是要以此为突破口,建构一种人才培养文化,以不断提高区域教师队伍发展的续航能力。

首先,玉州区立足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目前,玉州区根据本地实际,制订了“一体三层五维”的顶层计划。“一体”即全体教师,目的是培养师德师风、综合素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师队伍。“三层”包括“新秀”“隽秀”“毓秀”三层,新秀层主要培养新进教师、对有效教育知之甚少的教师、教育教学基础薄弱的教师,隽秀层主要培养有效教育实践骨干、学科骨干和带头人、学校管理人员,毓秀层主要培养高级人才培养对象、专家型教育者和管理者。“五维”即文化引领、目标管理、过程评价、区域联动、成果共享5个维度。“文化引领”是打造具有教改特色的教研文化、教学文化、育人文化等,以此引領玉州教育的新发展;“目标管理”是以教师成长带动学生、家庭成长为核心目标,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有的放矢的引领与管理;“过程评价”是对教师培养进行过程性评价,并结合评价指标制定激励机制;“区域联动”是以集团化办学、学区制改革为支点,在学区内、校际间开展各种教研训一体化的教研活动;“成果共享”是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共享教师成长的经验与成果。

其次,建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培育人才培养文化。在十多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中,玉州区逐渐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师培养课程。该课程以有效教育为底色,以核心素养、学科素养、综合素养为灵魂,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设计不同的课程,如:培养新秀教师重在学习、应用有效教育的操作体系,使之掌握基本的备、教、学、评等技能;培养骨干教师或管理人才,则增加培训、指导、展示以及团队“作战”的项目训练,以及管理工作的具体业务。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尤其是启动“毓秀工程”之后,我们走出了一条有效实用的教师培养之路,形成了一种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贵在坚持的文化,这一文化如今已渗透到玉州教师的血脉中,成为区域教育教学发展的活力源泉。

再次,探索人才管理新机制,推动教改不断前进。实施有效教育改革十五年来,玉州积累了较为成熟的教改理念和操作方法,取得了突出的教改成绩。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谋求教育发展的一席之地,成为玉州教育所要探索的新方向。特别是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深化的当下,玉州教育发展的条件得到极大优化,教育信息化迈上了新的台阶。于是,玉州区便结合“互联网+”“党建+”的新时代思维,积极探索人才管理新机制,搭建了三大网络平台:一是搭建教育云平台,利用该平台对“互联网+教师研修”、“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名校长培养、名师工作坊工作以及“国培”“区培”等工作产生的资源进行优化与整合,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相补充的教师培养网络,汇集更多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使之为广大教师所用。二是搭建综合评价平台,激励教师全面发展。近年来,玉州区不断深化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研发出了一系列评价工具,紧扣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构建起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体系的形成,有助于引导教师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形成自身教学特色。三是搭建学区引领、教育联盟平台,完善集群共进机制。玉州区近年大力实施学区制改革,以学区为单位对教师培养工作进行系统有效的管理,从而构建了教师成长集群,使教师“抱团式”发展成为常态。

如今,“毓秀工程”已成为玉州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推动了玉州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培养层级合理、质量过硬的教师队伍,使之成为提升区域教育品质的有力杠杆。(本文作者为玉林市玉州区教育局局长)

(责编 蒙秀溪)

猜你喜欢
毓秀教师队伍工程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