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2019-09-17 07:56赵文雪
戏剧之家 2019年22期
关键词:曲式结构贝多芬

赵文雪

【摘 要】贝多芬作为古典乐派的集大成者,创作了许多广泛流传的音乐作品。本文立足于贝多芬的《悲怆》(Op.13)第一乐章,对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要点等方面进行简析。

【关键词】贝多芬;曲式结构;演奏要点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2-0060-01

一、贝多芬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城,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涉及到了不同的题材类型,例如奏鸣曲、变奏曲、协奏曲、交响乐等。在他创作的众多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体裁是奏鸣曲,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新约圣经”。贝多芬作为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巨人,同时也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他将主调音乐的发展推向了高潮,为后人的音乐创作起到了模范作用。

二、曲式结构

这部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奏鸣曲式,其中,引子为1-10小节;呈示部要进行一次反复,为11-134小节;连接部分为135-138小节;展开部为139-196小节;再现部为197-296小节;尾声部分为297-312小节。

在引子部分中,调式调性为c小调,可以分为4+4+2。第1-4小节采用了模进的手法,旋律线条的不断的上行,fp-fp-fp-sf-sf-p-sf的强弱进行,使情绪更加动荡不安,推动音乐材料的不断发展。

在呈示部中,它的主部(11-26小节)中,左手持续的八度震音与旋律声部上行走向是一种抗争性的体现。在连接部(27-50小节)中,调式调性具有多变性:由c—G—降A—降B构成。连续使用调性模进起到了巩固主题的作用。在副部(51-112小节)中,调式调性为降e—降D—降E。可以将其分为第一主题(51-88小节)和第二主题(89-112小节)。这两个主题运用不同的音乐材料及音区的扩张,凸显了这个部分贝多芬的内心反抗及斗争。在结束部(113-134小节)中,调式调性为降E大调。主和弦的运用巩固了调式调性。第130 小节的阻碍终止引出了新的音乐材料。

在连接部分中,调式调性为g小调。采用引子部分的音乐材料并进行变化,将调式调性改变,进一步强调音乐矛盾和冲突。

在展开部中,根据音乐材料的综合运用,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9-169小节)为导入部分,调式调性为e—D—降b—f—c;第二部分(170-188小节)为展开部分,调式调性为c小调,第三部分(189-196小节)为准备再现部分,调式调性为c小调。在这个部分中,可以感受到贝多芬内心斗争的不断升级以及矛盾冲突的不断碰撞。

在再现部中,大量运用主部的音乐材料并进行变化再现,回归到了原来的主题。其中,主部(197-222小节)的调式调性为c—降D,省略了呈示部中连接部的部分。副部(223-296小节)中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为223-254小节,第二主题为255-278小节。这两个主题与呈示部的副部音乐材料相同,但调式调性发生了改变,为c小调。

在尾声部分中,可以分为4+12,调式调性为c小调。在第297-300小节中,采用引子的音乐材料。第301-312小节中,采用呈示部的音乐材料并对其进行变化,连续的上行充满了动力性,第305-307小节出现了阻碍終止,在两小节的和弦进行后,出现了完满终止。

三、演奏要点

对于引子部分的演奏,要注意卡准节奏。其次对于和弦部分的下键,要弹奏的饱满有力,要求有分量并且集中。在第一个和弦弹奏之前,应先将延音踏板踩下去,弹完第一个和弦后迅速换踏板,以此来做到强后即弱的音乐效果。对于32分音符的演奏,要做到流畅连贯,音色不能尖锐。左手部分要做到明显的强弱对比,保持速度的稳定,将大起大落的音乐效果演奏出来。

在呈示部的演奏中,左手大量的八度震音是一个难点,手指与手腕必须合理的运用,手指贴键演奏,有节奏地轻摇手腕。右手的上行双音旋律要用手指的快速垂直触键方式,用手腕和手肘带动手指。在左右手交替的演奏中,手指要处于低位,衔接紧密,弹奏出轻微的跳音感觉;左手的伴奏织体要弹奏的弱而清晰。在89小节后,要进行单独分手练习,5指快速扔出去触键,双手都以5指为支点,手掌手腕要放松,踏板随低音进行更换。

在展开部的演奏技巧中,要合理控制弹奏的力度,将力量集中在指尖,连跳和强弱要做到鲜明的对比和突出。在第170小节后,右手的旋律要弹奏的清晰轻巧,要做到节奏对齐。延音踏板也需要勤换。

在再现部的演奏中,与呈示部的演奏技巧和难点相似,要控制好力度,注重将演奏者的情感注入演奏中。对于踏板的加入,可以增强声音的圆润性和表现力,避免声音的干燥。

在尾声部分的演奏中,要做到循序渐进的律动感,主题的结束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能降低速度,要按照原速甚至更快进行演奏。最后的五个和弦要有气势并逐渐渐强的结束全曲。

四、结语

通过对《悲怆》Op.13第一乐章这部作品的浅层探究,发现了这部作品中富含的斗争性、英雄性和戏剧性,充分表达了贝多芬敢于同命运抗争的英雄气概,同时也领悟出了贝多芬在这部作品中对生活的沉思以及反抗和斗争,表现了心中复杂的情感和思考,从而展现出了这部作品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黄雨奇.贝多芬<悲怆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解析[J].北方音乐,2018.

[2]马丽,李琪.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演奏分析.音乐天地,2011.

猜你喜欢
曲式结构贝多芬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贝多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