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认知及意愿分析

2019-09-17 07:32药雅静王文昌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泽州县

药雅静 王文昌

摘要:根据山西省泽州县13个镇(乡)368份农民入市意愿的问卷整理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从农民自身特征、入市认知和入市相关政策满意度等3方面11个因素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农民整体对入市的认知程度不高,农民职业、文化程度、土地依赖性、入市了解程度、入市风险感知、入市政策满意度、入市价格满意度、入市后生活改善预期等8个因素对农民入市意愿影响显著。农民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主体,其意愿对入市有直接影响。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研究以农民意愿为切入点,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户意愿;Logistic模型;泽州县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07-0324-04

土地资源是稀缺资源,一方面城市建设加快,土地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农村亟待发展,土地供大于求[1]。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可以同时解决这2个方面的问题,不仅能够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也可以盘活农村土地,增加农民收益。2015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拉开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序幕。

目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学术界对其研究主要有入市增值收益分配研究[2-4];入市存在问题研究[5-7];入市障碍及其对策研究[8-10]等。张冰楠等指出,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是入市的核心[11-12];王秋兵基于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等利益主体视角分析了当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13];郑风田就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涉及到的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农民利益保护、社会稳定和农村基层冲突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土地增值税收体系、重新解释宪法相应条款、农村土地规划放松管制、分类管理及产权界定的建议[14-15];付宗平指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存在相关规划不完善、运行机制不规范等问题[6]。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相关学者将关注点落到农户权益的保障上来,而保障农民权益就要关注农民的意愿,其影响因素多样,并且关乎入市的成效。基于此,笔者以山西省泽州县为研究区,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农户对入市的认知,分析影响农户入市意愿的因素,并针对农民入市认知低、意愿弱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泽州县位于山西省东南端,太行山最南麓,晋豫2省交汇处,四周环抱晋城市市区,属半山区半丘陵地貌,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县域南北长约58.85 km,东西宽约 62.75 km,总面积为2 024 km2,占晋城市总面积的21.3%,其中,农用地面积为1 271.93 km2(其中耕地保有量为 497.86 km2,基本农田为41.40 km2),建设用地面积为 166.06 km2,未利用地面积为586.40 km2。泽州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总面积为 144.20 km2,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6.83%。其中,全县共有 26.67 km2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占集体建设用地的18.50%。

2015年,泽州县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典型地区之一及山西省的唯一地区被选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成为全国33个入市试点之一,对该地区农户入市认知及意愿进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或建议,有利于我国中部地区入市工作的进行。

1.2 数據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泽州县13个乡(镇)20个村的农户调查结果。调查以问卷形式为主,结合访谈,以泽州县截至2018年5月参与入市的13个乡(镇)的20个村庄作为研究区,以农户为调查对象,问卷主要包括农户基本信息、农户对入市的认知及农户对入市相关政策的满意度等3个部分,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68份。

2 研究模型

2.1 变量选取及说明

本研究因变量为农民参与入市的意愿,愿意参与入市,因变量y取值为1;不愿意参与入市,y取值为0。

自变量为影响农户参与入市的因素,本研究选取农户基本特征、农户对入市的认知及农民对入市相关政策的满意度等3个方面的11个指标作为自变量,自变量的选取、赋值见表1。

2.3 数据处理

本研究对368份有效样本数据(选入标准为α=0.05,剔除标准为α=0.1)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该模型进行检验,由统计结果可知统计量-2对数似然值为82.165、Cox & Snell R2为0.655、Nagelkerke R2为0.905,模型拟合优度整体较好。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3.1.1 样本特征 从表2可以看出,在所有被调查样本中,男性占48.37%,女性占51.63%。从年龄区间看,主要集中于41~60岁,占48.91%;从文化程度看,小学和初中学历最多,分别占30.98%、41.58%;从家庭收支状况看,赔本、盈亏平衡、一般、赚钱、非常赚钱的分别占19.84%、24.18%、45.11%、10.05%、0.82%,家庭收支一般者最多;从职业状况看,务农者居多,占比48.91%,务工和兼业者占比分别为32.07%、19.02%;从农户对土地依赖性来看,基本不需要土地的有53户、想种就种的有41户、基本维持家庭温饱的有132户、大部分收入来源的有82户、所有收入来源的有60户,分别占14.40%、11.14%、35.87%、22.28%、16.30%。

3.1.2 农户认知状况 从表3可以看出,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农民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了解程度比较低。

农户对于入市的了解程度,不了解的占比最大,为70.65%,一般的为23.37%,很了解的仅为5.98%;在问及“您村是否有入市案例”时,24.18%的农户回答有,34.78%的农户不清楚,还有41.03%的农户回答没有;在问及“每年入市收益分红”时,选择没有或不知道的占34.78%,500元以下的占 49.46%,500~1 000元的占8.15%,1 000元以上的占 7.61%;对于入市后产权归谁这个问题,农户选择不清楚、所有权归政府、使用权归企业,所有权归集体、使用权归企业及都归企业的分别为34.70%、33.42%、13.32%、18.48%;调查中愿意参与入市的占65.49%,其原因为增加农民收益的为39.83%,政府推动的为32.78%,市场推动的为12.86%,其余为不清楚;不愿意参与入市的占34.51%,原因多为对入市价格不满意、收入依赖土地过高、缺乏社会保障等, 三者占比分别为36.22%、42.52%、16.54%,其余为其他原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户对入市的认知程度较低,从侧面反映出农民获取信息能力较弱,政府宣传不到位等问题。而入市认知程度和入市意愿密切关联,认知低会直接影响农户入市意愿,从而影响入市进程,阻碍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因此对农户入市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就更为必要。

3.1.3 农户满意度 本部分主要调查农民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价格的满意程度、对入市政策的满意度和入市后生活改善预期等。调查结果(表4)显示,农户对入市政策表示很满意的仅为8人,占2.17%;选择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分别占31.52%、36.41%、26.63%;选择很不满意的占3.26%。对入市交易价格满意度表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无所谓、基本满意的分别占10.60%、38.04%、34.78%、16.58%,表示非常满意的为0。入市后农民生活改善预期比流转前更差的占9.24%,略差的占13.86%,基本不变的占52.99%,选择略强和明显改善的分别占23.10%、0.82%。从以上分析可知,农民对于入市相关政策满意度不高。

3.2 计量模型结果分析

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产生了对模型影响显著的解释变量,包括农户特征中的职业(P=0.018)、文化程度(P=0.000)、土地依赖性(P=0.000),入市认知中的入市风险感知(P=0.001)、入市了解程度(P=0.016),农户对入市相关政策满意度中的入市政策满意度(P=0.003)、入市价格满意度(P=0.000)、入市后生活改善预期(P=0.002)等。其中,性别、职业、土地依赖性和入市风险感知呈现为负相关,其余为正相关。年龄(P=0.485)、性别(P=0.393)、家庭收支状况(P=0.801)等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5)。

3.2.1 从农民自身特征来看 职业、文化程度和土地依赖性能够较好地解释农民的入市意愿。职业和土地依赖性对农民入市意愿影响显著的解释是相对于外出务工和兼业者来说,务农者入市意愿比较薄弱。务工和兼业者可以通过入市获得额外收益,而务农者对土地的依赖性较高,没有其他生存技能,仅依靠耕作作为收入来源和生活给养,因此他们入市意愿较弱。文化程度与入市意愿呈正相关关系,文化程度高的相对于低的,入市意愿要更加强烈,更能理解、支持新政策,有较强的承担风险的能力。年龄和家庭收支状况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调查中年龄大的农民表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状况欠佳,又因投入大产出小,无心再耕种,因此愿意入市;家庭收支状况可能的解释是部分家庭收益低的农民希望通过入市增加收益,改善生活;部分收益高的农民不依赖于通过入市增加收入。

3.2.2 从农民对入市的了解认知情况来看 入市了解程度和入市风险感知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入市了解程度与入市意愿呈正相关,说明农民对入市越了解,参与入市的意愿就越高;相反,对入市了解甚微的农民,其意愿就较弱。风险感知与入市意愿呈负相关,表明农民感知到入市的风险越高,越不愿意参与入市。

3.2.3 从对入市相关政策满意度来看 入市政策满意度、入市价格满意度和入市生活改善预期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均与入市意愿呈正相关,农民对入市政策和收益越满意,入市意愿也就越强烈。

4 结论与政策建議

4.1 结论

本研究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选取11个影响农民入市意愿的变量,基于山西省泽州县368份调查问卷,分析农民对入市意愿的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27人不愿意参与入市,241人愿意参与入市。(2)农民入市认知程度较低,且影响因素复杂。影响农民入市意愿的因素有农民自身因素,包括职业、文化程度、土地依赖性等;农民对入市的认知情况,包括对入市的了解程度、风险感知等;农民对入市相关政策的满意度,包括入市后生活改善预期状况、入市政策和价格满意度等。(3)尽管农民对入市的认知程度较低,但是大多数农民对入市仍然持支持态度,希望通过入市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因此他们对于入市制度的出台有着紧迫的需求。

4.2 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要顺利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出台和相关措施的制定实施必须要重视农民的意愿。因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4.2.1 加快制定配套政策,提高农民入市意愿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能否顺利入市,与其相关的政策体系能否建立密切相关[16]。并且政策实施后的效果,对农民意愿会产生直接的影响[17]。政策的实施效果,又取决于弱势群体的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18],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对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最为关心,在对入市预期收益不满意的情况下,农民担心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从而选择拒绝参与入市。因此,要加快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制定,保证收益分配合理公平,最大程度上保障农民利益。

4.2.2 构建风险防范机制,消除农民后顾之忧 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最终的目标就是要解决农民问题,而农民的利益是重中之重。农民入市意愿低的原因之一是担心入市存在风险,包括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平的风险、失去社会保障的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风险等,担心自身权益权益受到侵害,因而参与意愿低弱。因此,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和风险处理机制,解决农民后顾之忧[19]。风险预警机制就是要根据事前风险评估构建风险处理预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风险处理方案等都做好详尽的规划;风险控制机制就是要在风险无可避免的情况下,采取风险缩减措施或转移,将风险控制到最小,最大程度保护农民利益;风险处理机制就是要对农民失地风险、生计风险和利益风险提出解决办法,这就要从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区域二三产业入手,提高农民生存技能,增加其收入来源,解决农民失地发展问题。

4.2.3 开展多方政策宣传,促成农民支持认可[20] 调研发现,大部分农民对于入市及其政策不了解或是一知半解,农民了解渠道单一,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弱。政府应当在保证受众理解和接受的情况下,创新政策宣传方式方法,除了传统的村集体政策公示以外,运用电子网络将信息传送到群众手中,使农民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新政策及其实施情况,也可以定期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印发宣传册等,以此来提高农民对入市的认知,提高入市意愿。

本研究针对农民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认知程度低、意愿弱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当前入市处于试点阶段,今后还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试点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足见其复杂性和艰巨性,所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须要审慎推进,兼顾各方的利益,尤其是弱势群体一方。新一轮土地政策出台要正视农民意愿,加快入市配套政策的制定,建立入市试点工作机制,推进入市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周应恒,刘 余.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态:由农村改革试验区例证[J]. 改革,2018(2):54-63.

[2]坚德慧.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探析——以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为例[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38(4):99-103.

[3]申文金,张文主.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探析——以江苏省试点经验为例[J]. 现代管理科学,2018(7):51-53.

[4]岳永兵,刘向敏.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探讨——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为例[J]. 当代经济管理,2018,40(3):41-45.

[5]夏柱智.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进展,问题和启示——基于33个试点的资料[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19(5):5-17.

[6]付宗平.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成都市的实证分析[J]. 农村经济,2016(9):31-36.

[7]宋志红.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的三个问题——基于德清、南海、文昌实施办法的规范分析[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6,29(7):4-9.

[8]刘益林,徐 霞,王 森,等. 基于ISM的我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约因素研究[J]. 宏观经济管理,2017(增刊1):12-13.

[9]尹 超,陆 琼,夏 莲.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障碍与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3):190-192.

[10]胡中华,谌 宇.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場化的法律障碍及其跨越——以入市交易资格为切入点[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4):36-45.

[11]张冰楠.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研究[D]. 郑州:郑州大学,2016.

[12]罗雅纯.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收益分配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13]王秋兵.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障碍因素分析——基于利益主体视角[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4):255-258.

[14]郑风田.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四大问题(下)[N]. 中国县域经济报,2015-01-29(1).

[15]郑风田.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四大问题(上)[N]. 中国县域经济报,2015-01-26(1).

[16]罗湖平,唐 禹. 基于农户入市意愿的长株潭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Logistic模型分析[J]. 系统工程,2015,33(12):115-120.

[17]邓爱珍,陈美球,林建平,等.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社会认知与意愿实证分析——以江西省赣县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26-28.

[18]翟 彬,梁流涛.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农户认知与意愿——基于河南省324户农户调查的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10):7-12.

[19]陈乙萍.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培育问题及运行机制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7.

[20]黄克龙,朱新帅,蒋晓贤,等.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租赁入市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17(4):463-469.白世秀,王 宇. 我国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DEA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7):328-332.

猜你喜欢
泽州县
泽州县举办草地贪夜蛾、粘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会
巴公大葱 点土成金——泽州县双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新常态下泽州县资源型城镇转型发展对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