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绿色消费理念与行为研究

2019-09-17 07:56蒋丽
戏剧之家 2019年22期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消极影响

蒋丽

【摘 要】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值得关注。本文将以绿色消费为核心,以当代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深入探析大学生群体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的不良后果,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争取以绿色消费理念引导大学生养成低碳习惯,落实生态文明,以期推动绿色消费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消费理念;绿色消费行为;大学生群体;消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2-0219-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人们在消费方面的绿色意识逐渐增强,但消费主义仍然绑架了很多人的生活以及理想,这与生态文明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在众多消费群体中,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严重受到消费主义的羁绊,他们频繁购买和更换服装,挥霍食品资源,沉迷网购、网游和网剧等线上活动,诸多脱离绿色消费核心的消费行为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现状,挖掘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通过建立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来引导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消费行为,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理念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國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日趋提升,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培养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念成为不可忽略的时代焦点问题。但受到奢靡之风的消费环境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理念的认知水平较低,产生了一些较为偏颇的消费理念和消费心理。

(一)“面子”消费理念

在我国,“面子”日渐成为人们实施消费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受社会人情环境的影响,很多人在潜意识里把“奢侈消费”等同于“面子”,他们认为有面子的事情就是在消费上奢侈一把,这种偏执的炫耀心理实则是“面子”消费心理的延伸,它植根于我国独有的“面子”文化。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消费的主要群体之一,他们之间也普遍存在着人情消费和面子消费问题,主要表现为通过过度的物质消费获取心理优越感,把穿得时尚、戴得高档、用得昂贵等外在因素当成获取他人尊重,判断个人品位的标准。这种建立在攀比基础上罔顾实际消费能力的“面子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绿色消费核心,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用完就扔”的“一次性”消费理念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一次性餐具、拖鞋等一次性生活用品席卷校园生活圈,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即时、便捷和廉价的消费需求,却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给生态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污染负担。一次性消费品造成的垃圾在处理解决过程中会产生二噁英等有害物质,在污染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这种便捷至上的“一次性”消费理念不仅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利己的实用主义消费观,也说明了社会奢靡之风正在“稀释”大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三)“享乐主义”消费理念

目前,享乐之风打着“年轻人要学会享受生活”的口号在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群体中蔓延开来,这种价值观极易扭曲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开始用父母给的生活费购买名牌包包、名牌化妆品等高端商品,钱不够用就从同学、朋友及各种网贷平台预支,结果往往会造成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甚至会走上不归路。

(四)标新立异的“时尚”消费理念

时尚消费本身是一种具备“美”元素的消费方式,它反映的是人们在审美方面的消费需求。适度追求时尚消费是个性,反之则是一种浪费。新时代赋予了大学生独特的个性,他们追求时尚品位,喜欢新奇和浪漫的事物,对“时尚”有着别样的理解。在当前的消费市场中,为时尚买单的大学生消费阵容不容小觑,但是这种标新立异的“时尚”消费理念会导致大学生一味沉迷于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欢愉之中,从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提升。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理念总体来说是比较理性的,但是由于个性发展尚未成熟,自制力不强,又缺乏社会阅历,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产生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错位”问题,包括一次性消费、冲动消费、攀比消费和超前消费等。

(一)冲动消费,购买行为被“情绪”绑架

消费者在购买某样物品时往往会因为一时兴起,而忽略对其实用价值的考量。大学生作为新一代拥有相对自主消费权的青年人,俨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规模最大的冲动消费群体之一。对处在后青春期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个性尚未成熟,且涉世未深,对商品的实用性还缺乏高度的辨识力,因此他们经常会因为物品一瞬间的吸引力而盲目消费,这些物品的价格、质量以及实用性也在冲动下单中被忽视。

(二)攀比消费,以“贵”为“对”

攀比消费是基于炫耀心理,且脱离实际收入水平的一种不合情理的消费行为,正确的消费观指导我们的消费水平应当与收入水平保持正比。而作为大学生,经济尚未独立,对理财缺乏理性的认识,甚至会产生“贵”即“对”的错觉。对于那些华而不实的商品,大学生们购买的目的只是因为“别人有,而我也想要”,为了满足自我虚荣而产生的以“贵”为“对”的心理,助长了奢靡之风,使得攀比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盛行。

(三)超前消费,经济实力追不上消费欲求

超前消费,是指使用信用卡透支或分期付款等预先支付的形式来弥补实际收入水平不足的情况,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盛行至极。“蚂蚁花呗”的流行就是大学生经济实力追不上消费欲求的最好证明。由于经济尚未独立,大学生需要通过超前消费满足个人的消费欲望,并承担其带来的风险。大部分同学都是“借南家偿北家,必将噩梦”,远远超出自己的还款能力后,这笔欠款最后往往会落到父母头上。

(四)一次性消费,浪费社会资源,徒增生态负担

一次性用品对当代大学生乃至人类社会带来的方便快捷是不可否认的,但它们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一旦被丢弃,会对环境乃至人体产生不可估量的二次伤害。另外,我国作为一次性筷子的出口大国,森林覆盖率却很小,如此巨大的一次性木筷生产量会给规模不大的森林造成巨大的负担,极大地浪费社会资源,徒增社会负担。

三、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及行为培养策略

近年来,“绿色消费”理念依托高端的互联网技术迅速“走红”,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一代作为社会未来消费行为的主力军,他们的消费观念及行为对未来消费文化的构建影响重大。故而,树立和培养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和行为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及家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层面

一方面,政府需要建立与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的行为,加强规范校园周边的经济环境建设,严厉打击不法分子诱骗大学生“套路”借款或贷款的行为,为大学生群体肃清校园环境。另一方面,政府需要积极支持和引导大学生进行绿色消费,借助各类渠道进行绿色宣传,比如可以借助时下流行的短视频等形式弘扬绿色消费观。

(二)社会层面

社会各组织各机构应当加强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工作,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绿色消费渠道,广泛开展绿色活动,增强大学生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合理利用社会环境特有的引导力,引导大众共同营造绿色科学的社会消费环境,形成“人人参与,共建绿色家园”的氛围。

(三)学校层面

学校需要加强培养大学生绿色消费理念,引导绿色消费。一则开展与绿色消费相关的思政课程,将环保意识融入大学公开课中,在无形中引导学生的消费行为,普及正确消费观念;二则将绿色消费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挂钩,学校可定期组织开展绿色消费主题讲座、环保知识辩论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最后,家长也需要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绿色消费的榜样。

猜你喜欢
大学生群体消极影响
网络民粹主义对高校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人文关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大学生微博使用动机实证研究
网络心理咨询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运用探析
论基尼系数降低的法律完善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自媒体传播的文本特征及其消极影响
论新自由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消极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