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黔阳盆地江口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2019-09-18 08:58吕书君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9年4期
关键词:锰矿板岩江口

吕书君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〇七队,湖南 怀化 418000)

湖南江口锰矿床位于黔阳盆地内,区内含锰岩系出露完整,已发现碳酸锰矿体平均厚度2.0 m,平均品位16.39%,探求碳酸锰矿储量778.0万吨,成矿条件较好。文章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的综合分析,初步认为:矿体受一两翼陡,核部产状逐渐变缓的向斜控制,含锰岩系倾向上延伸超过2 000 m,矿体往深部延伸稳定,且深部矿体尚未封边,在该区向斜的两翼,特别是扬起端靠近向斜核部、深部,都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湖南黔阳盆地是我省重要的成锰盆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区内矿产勘查工作的开展,发现了多处中小型锰矿床,有江口、照洞、新路河、洗马等锰矿,探明储量1 500余吨,远景资源量超4 000 t,显示出较好的找锰矿前景。其中江口锰矿为黔阳盆地内的代表性矿床,通过初期的勘查工作,发现较好的碳酸锰矿体,平均厚度2.0 m,平均品位16.39%,探求碳酸锰矿储量778.0万吨。而对于江口锰矿的研究基本空白,这无疑制约了该区锰矿找矿突破。

1 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处于南华准地台江南地轴与湘中湘南加里东-印支褶皱带相接处之轴缘褶皱带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板溪群、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和第四系,其中大塘坡组为锰矿的主要赋存层位,厚0~139 m,为一套间冰期泻湖相沉积,以黏土质悬浮物为主,碳酸盐类次之,不含或偶含粗碎屑物。

本区褶皱、断裂发育,褶皱为单斜构造,岩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50°~85°。盖层为下古生界,构造形态主要成弧状,部分较开阔,为一复式背斜褶皱,即所谓Ⅲ级构造单元称轴缘褶皱带,轴向北东30°,大致与基底走向一致,有龙坪山—白竹山背斜、彭家—黄山冲向斜、江口—洪桥背斜等,它们的轴向及轴面和岩层的走向及倾角基本上一致,背斜向南西倾没,向斜向北东扬起。

区内岩浆岩较发育,多处出露中酸性岩体。主要的岩体有:形成于加里东期的黄茅园花岗闪长岩体,形成于印支期的中华山黑云母花岗岩体、崇阳坪岩体。岩浆活动与本区金、钨等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对锰矿的后期改造与富集有一定的影响。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含锰岩系

南华系大塘坡组为含锰岩系,主要由砂质板岩、含碳泥质白云岩、含锰板岩、碳酸锰矿等组成,厚11~50 m,内含三层碳酸锰矿层。现简述如下:

(1)灰黑色砂质板岩,局部夹灰岩透镜体。厚0~4.67 m,一般厚2 m左右。

(2)黑色块状含炭泥质白云岩。厚0~23.14 m,一般厚5~12 m。

(3)黑色含砂质板岩。厚0~5.41 m。一般厚2~3 m。

(4)碳酸锰矿层(Ⅰ号矿体)为本区主矿层,厚0~5.41 m,一般厚2~3 m。矿石为黑色、茶褐色。主要组分为菱锰矿、白云石,次为炭泥质、锰方解石,少量锰铝榴石、绿泥石、石英、黑云母等。藻屑泥晶结构,条纹状、块状、薄片状、碎裂状构造。矿石具铁白云石化,局部具硅化、绿泥石化等。矿层呈似层状产出。矿层向南西倾伏,侧伏平面方面夹角约12°。矿层氧化带深度约30 m,浅部氧化锰矿已采完。

(5)灰黑色薄层微晶白云岩。呈透镜状产出,厚0~1.08 m。

(6)灰色细砂岩。厚0~1.79 m。

(7)碳酸锰矿层(Ⅱ号矿体)。呈透镜状产出,仅在局部处见到。

(8)黑色含锰板岩。地表风化呈棕褐色疏松土状之铁锰质黏土层。新鲜者为黑色。多呈透镜状,厚0~8 m,一般厚2~4 m。

(9)碳酸锰矿层(Ⅲ号矿体)。矿体呈透镜状产出,仅在局部处见到。厚0~2.28 m。

(10)黑色含锰板岩。主要组分为泥质、粉砂质,次为炭质、锰质、钙质等,含浸染状黄铁矿。岩石呈板状。厚0~0.26 m。

(11)黑色白云岩。呈透镜状夹于黑色板状中,厚0~1.09 m。

(12)黑色板岩。本层局部保存,厚0~7.64 m。

总的来看,含锰岩系自上而上,颜色由浅变深,结构粒度由粗变细,其顶、底部黑色板岩中富含浸染状或细脉状黄铁矿,与下伏岩层呈渐变过渡关系。

2.2 矿体特征

锰矿体赋存于大塘坡组碳酸盐岩与炭泥质硅质岩的交互层中,受彭家—黄山冲向斜控制,该向斜目前认为是一箱状褶皱,即褶皱两翼陡,转折端平直,呈箱状(图1)。已发现有Ⅰ-Ⅲ号三个工业矿体,其中Ⅰ号为主矿体,产于含锰岩系下部,距底板一般1~5 m,矿体底板为白云石或炭泥质、硅质板岩,顶板为黑色炭泥质、硅质板岩,大多数为冰碛砾泥岩。长1772 m,厚度0.2~4 m,平均厚2.3 m,品位8.10%~25.73%,往深部品位有升高趋势。矿体形态较规则,呈似层状或藕节状。矿体主要由含少许原生氧化锰矿的碳酸盐岩、菱锰矿和炭硅泥质板岩夹层组成。矿石多呈深灰、灰黑色,致密块状、条带状构造,隐晶、隐晶胶状结构。

图1 江口锰矿主矿体剖面图

3 找矿潜力分析

江口锰矿处于湘黔地区次级裂谷盆地(Ⅱ级黔阳盆地)中,矿区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 含锰岩系出露完整,长18 km,成矿条件良好。该区以往仅针对向斜北西翼北东段的浅中部开展了勘查工作,共探求碳酸锰矿储量778.0万吨,锰矿体平均厚度2.0 m,平均品位16.39%。反映本区碳酸锰成矿条件良好。矿体受一两翼陡,核部产状逐渐变缓的向斜控制,含锰岩系倾向上延伸超过2 000 m,矿体往深部延伸稳定,且深部矿体尚未封边,在该区向斜的两翼,特别是扬起端靠近向斜核部、深部,都有较好的找矿潜力,碳酸锰远景资源量可达7 000万吨以上。

近年来,毗邻黔阳盆地的松桃盆地锰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道坨超大型锰矿、李家湾、杨家湾、西溪堡大型锰矿床多处,新增锰矿资源量6亿吨建立了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成因模式——古天然气泄漏沉积型锰矿,提出中心相是寻找锰矿的最有利地段。而反观江口锰矿区菱锰矿体形态主要为似层状、层状,局部见透镜状,菱锰矿体之间未见凝灰质粉砂岩透镜体,矿石主要以块状和条带状为主,锰矿体厚度中等,平均厚度2.0 m,品位中等,平均品位16.39%,含锰岩系厚度20 m左右,接近过渡相特征。

综合分析认为,矿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是一个找到大型—超大型锰矿床的有利地段。

4 结论

江口锰矿目前揭露到的锰矿体平均厚度2.0 m,平均品位16.39%,探求碳酸锰矿储量778.0万吨。矿体受一两翼陡,核部产状逐渐变缓的向斜控制,含锰岩系倾向上延伸超过2 000 m,矿体往深部延伸稳定,且深部矿体尚未封边,在该区向斜的两翼,特别是扬起端靠近向斜核部、深部,都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猜你喜欢
锰矿板岩江口
鹿寨江口宝塔与柳宗元诗
贵州锰矿资源现状简析及发展建议
锰矿渣制备多孔整体式催化剂探究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炭质板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优化研究
锰矿区周边土壤中锰污染及富锰植物调查现状综述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地质专家周琦:风雨兼程寻“锰”人生
上公山隧洞4+439部位TMB卡机地质条件及后护盾顶部塑性变形分析
横观各向同性板岩层理角度与抗压强度及断裂韧度的相关规律
江口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