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基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探讨

2019-09-18 09:02向佐伟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9年4期
关键词:第四系岩土基坑

向佐伟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三队,湖南 常德 415000)

随着岩土工程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越发规范和严格,也推动了岩土勘察技术的发展。为给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通常需要通过岩土工程勘察,全面了解工程所处位置的地质结构和水文条件,从而为工程项目制定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特点

(1)综合性。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专业技术工作,其涉及测量学、物理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等多门学科知识。

(2)地域性。勘察工作中实行的岩土勘察技术,随区域不同,其气候、水文条件不同,岩土参数变化很大,对应的施工图设计参数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3)不确定性。工程环境、施工不同,岩土性质受到影响,其岩土工程性能参数也会随之变化。这就要求岩土工程勘察时,要加强对外围环境的检测,对各种不利因素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来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和合理。

2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案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本次勘察拟建(构)建筑物为基坑开挖工程,设计地坪标高66.8 m,7栋39层,地下设4层,地下室埋深19.20 m,基础埋深-22.20 m,采用天然基础。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建筑基坑支护技术的相关规范,结合勘察技术要求和拟建建筑特点,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本次岩土工程勘察为甲级。

2.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1)地形地貌。场地原始地貌单元为河流冲积阶地,现为已拆迁空旷场地,地势较平坦。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各钻孔孔口标高变化在65.189~68.194 m之间。

(2)岩土类别及工程地质特征。根据本次21个钻探揭露,场地内埋藏的地层主要有填土层、第四系冲积层、第四系残积层及白垩系泥质粉砂岩。各地层的野外特征自上而下依次描述如下:①杂填土(Qml):杂色,稍湿,松散~稍密状态,主要成分为砖渣、砼块及少量砾石,底部以黏性土为主,密实度不均匀;场地内所有钻孔均遇见该层,层厚0.50~4.80 m。②第四系冲积(Qal)粉质黏土:黄褐、红褐色,呈可塑~硬塑状态,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局部夹砾石,无摇震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有12孔见该层,层厚0.60~2.60 m。③第四系冲积(Qal)圆砾:灰色,石英质,不均匀,含约20%~30%的粗砾砂、黏性土及卵石等,卵石粒径大者达10 cm;呈稍湿~饱和、密实状态;场地内所有钻孔均遇见该层,层厚2.20~7.60 m。④第四系冲积(Qal)卵石:褐黄色,石英质,粒径介于2~7 cm,最大可超12 cm,含约10%~30%的细粒土,钻进过程跳转剧烈,呈饱和、密实状态;有6孔遇见该层,层厚0.80~2.50 m。⑤第四系残积(Qel)粉质黏土:红褐色,系泥质粉砂岩原地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可辨,呈可塑~硬塑状态,无摇震反应,光泽反应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场地内所有钻孔均遇见该层,层厚1.80~5.80 m不等。⑥白垩系(K)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红褐色,粉细粒结构,大部分矿物成分已显著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少量土状,岩块用手可折断,锤击声闷,易碎,为极软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V级;场地内所有钻孔均遇见该层,揭露层厚3.50~6.20 m。⑦白垩系(K)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红褐色,粉细粒结构,部分矿物成分已风化变质,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短柱状、柱状,锤击声脆,不易碎,为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Ⅳ级;场地内所有钻孔均遇见该层,层厚不详,进入该层16.80~23.10 m。

2.3 岩土设计参数分析

根据现场土质鉴定、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岩力学性质测试资料,参照相关规程规范,结合本地区工程经验,场地内埋藏各地层的有关工程特性指标值建议见表1。

表1 岩土工程性能参数推荐值表

2.4 水文地质条件

(1)拟建场地处亚热带温湿气候带,地势较平缓,主要地表水系为大气降水。场地附近无明显的地表径流。根据场地岩土条件及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结合地区工程经验,场地地下水变化幅度按2.0~4.0 m考虑。

(2)根据室内渗透试验结果及野外抽水试验结果,结合地区工程经验:场地内除圆砾③层、卵石④层为强透水性地层外,其余各地层均为弱透水地层。杂填土①主要由碎砖块和砼等建筑物垃圾组成,呈松散状态,透水性相对较强。

(3)为了判断地下水的水质情况及土腐蚀性,在钻孔中采取了2件上层滞水试样、2件潜水试样分别进行了水质分析,在钻孔揭露杂填土①、粉质黏土②中共采取了4件试样进行了腐蚀性测试,结果表明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该场地内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3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具体应用

(1)运用GPSRTK测绘技术。本次采用GPSRTK测绘技术,其通过卫星定位导航和地表终端设备相结合,能有效提高勘察精度和勘察速度。该岩土工程的地势比较平坦,同时利用高德地图和奥维互动地图的辅助选点,采用中海达GPSF61仪器进行测量,以工程控制点为检校点,利用湖南省HNCORS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长沙基准站进行RTK工程测量,每个点均采集得到固定解,点位平面、高程数据各项限差均能符合规范标准,确保了整项勘察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运用工程钻探、原位测试、采样测试技术。钻探是最常用、最直观的勘察地质方法之一,可直接观察岩芯和取样,并对孔内原位测试、岩芯采样测试,从而查明该基坑工地的岩土分层情况以及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再结合项目地区工程经验,给出场地内埋藏各地层的有关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

(3)其他勘察技术。基坑工程应遵循“信息化施工”与“动态设计”理念,加强施工地质工作,如通过一定的开挖揭露,进一步查明岩层的层理、节理性质、产状;锚索施工成孔同时作为勘探孔,查明本次勘察因条件受限未能深入查明的红线外地层分布、性质与工程性能等。当在地质上有新的发现或更深入的了解时,应分析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对前期未能预计的岩土工程问题,应及时反馈勘察、设计,以便及时果断作出应对响应,避免形成难以逆转的不利局面。

4 结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保证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与基础。在岩土工程的勘察阶段,根据工程建设的不同、工程土质情况的差异、勘察目的的不同,找出适宜的勘察方法,充分应用钻探技术、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测绘技术等,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专业水平,为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需要的数据。

猜你喜欢
第四系岩土基坑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基于BIM的岩土工程设计优化及应用策略
渤海湾西第四纪以来差异性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指示
全套管全回转咬合桩在基坑支护中的技术应用
基坑开挖及加固方法研究
抚顺东露天煤矿第四系边坡锚索加固设计
面向地质灾害防治的第四系空间信息提取研究
江苏丹阳地区第四系物性特征研究
基坑开挖对邻近已开挖基坑的影响分析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