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集镇中心滑坡成因分析及其治理方案

2019-09-18 09:02李兴熠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9年4期
关键词:格构滑面集镇

邵 平, 李兴熠

(1.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二队,湖南 长沙 410000; 2.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某集镇中心后山受特大暴雨作用,发生初次滑动,形成2条主要纵向裂缝及多条横向裂缝,之后滑坡规模和滑动程度不断扩大,每逢雨季遇暴雨时,滑坡前缘小型崩滑现象时有发生。随着滑坡前缘的破坏,滑坡整体的稳定性趋于恶化,严重威胁着坡体下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 基本特征

1.1 滑坡区地貌形态及边界特征

该滑坡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地表植被覆盖较好。滑坡纵向上后缘及中部坡度稍缓,前缘陡峭呈凸状,坡脚因人工开挖呈陡崖状,坡度达60°以上。前缘为集镇街道,高出河水面约5 m。该滑坡由H1滑坡和H2滑坡组成。

H1滑坡位于坡体东侧,滑坡平面形态呈簸箕型,主滑方向为SE96°。滑坡后缘高程约248.70 m,前缘高程约218.00 m,相对高差约33.90 m,平均坡度约36°。面积2 854 m2,滑坡体平均厚约5.0 m,体积约14 270 m3,为小型土质滑坡。滑坡上发育有长度不一的裂缝及表层错断台阶,滑坡整体处于变形阶段。

H2滑坡位于坡体东侧,平面形态呈簸箕型,主滑方向为S180°。滑坡后缘高程约242.50 m,前缘高程216.46 m,相对高差约26.04m,平均坡度约46°。面积674 m2,滑坡体平均厚约2.6 m,体积约1 752 m3,为小型土质滑坡。H2滑坡上分布有多处小型崩滑,滑坡整体处于变形阶段。

1.2 滑坡体变形特征

H1滑坡变形特征主要表现在前缘崩滑、中前部小型拉张裂缝及中后部小型错断台阶三方面。从滑坡的整体变形特征来看,H1滑坡为小型牵引式土质滑坡,现处于蠕动变形阶段,未形成贯通性滑面,可能沿岩土分界面发生整体滑动。H2滑坡变形特征主要表现在前缘崩滑,表层岩土体在暴雨作用下发生滑动。从滑坡的整体变形特征来看,H2滑坡为小型牵引式土质滑坡,现处于蠕动变形阶段,未形成贯通性滑面,可能沿岩土分界面发生整体滑动。

1.3 滑坡物质结构特征

滑体可细分为两层;一层为粉质黏土(Qdl+el)①,黄褐色-红褐色,稍湿,硬塑-可塑,结构较松散,韧性及干强度性中等,层厚0.6~2.0 m;二层为粉质黏土(全风化)(Qdl+el)②,红褐色-黄褐色,硬塑,手捏易碎,韧性及干强度较低,层厚1.3~4.5 m。滑带为滑带土(Qdel)③,红褐色-黄褐色,稍湿-湿,可塑,主要为粉质黏土,夹少量强风化砂质板岩碎屑,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层厚0.1~0.4 m。滑床为震旦系江口组第三段(Zaj3)砂质板岩,岩层产状100°∠43°,可细分为两层:一层为强风化砂质板岩(Zaj3)④1,黄褐色、红褐色,碎块状结构,节理、裂隙极为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呈碎屑状-碎块状,为极软岩,层厚2.2~6.2 m;二层为中风化砂质板岩(Zaj3)④2,灰褐色-青灰色,层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属软岩,岩石基本质量等级Ⅴ级,RQD一般为10~30。

2 形成机制分析

该集镇中心H1滑坡和H2滑坡的形成机制十分相似,均为前缘崩滑逐步向后牵引发展,中后部裂缝发育,最终形成贯通性滑面而发生整体滑动。滑坡现阶段宏观变形特征较明显,局部崩滑、拉张裂缝及错断台阶等微地貌特征十分发育,综合分析该滑坡尚未形成贯通性滑面,整体处于蠕动变形阶段。该集镇中心滑坡的形成受岩土体性质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控制,而降水入渗、削坡建房等人类工程活动则是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3 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与评价及参数取值

滑坡稳定性分析滑面抗剪强度指标c、Φ值及其他物理力学指标的选取需要根据室内试验、反演分析、工程类比及参考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取值见表1。

表1 滑坡稳定性计算参数综合取值表

4 稳定性计算结果

本次勘查在滑坡纵向上布置了4条实测剖面,选取各个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折线形滑面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计算,滑坡各剖面稳定系数见表2。

表2 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表

5 稳定性评价及变形发展趋势分析

5.1 稳定性宏观评价

综合分析现场勘查资料,该集镇中心滑坡现阶段宏观变形特征较明显,局部崩滑、地表拉张裂缝及错断台阶等微地貌特征十分发育。根据滑坡体的变形特征,目前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的蠕动变形阶段,尚未形成贯通性滑面。但在地表水长期入渗影响下,将逐步形成贯通性滑面,在暴雨等因素诱发下,滑坡变形加剧而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发生整体滑动,严重威胁该集镇中心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5.2 稳定性定量评价

通过采用传递系数法分别计算滑坡各剖面的稳定系数,可以发现该集镇中心H1滑坡在天然工况Ⅰ条件下为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Ⅱ条件下为不稳定状态,H1坡体在一般工况下为稳定状态;该集镇中心H2滑坡在天然工况Ⅰ条件下为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Ⅱ条件下为欠稳定状态。滑坡在降雨条件下,随着雨水入渗,下滑力增大,抗滑力减小,滑坡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本次滑坡稳定性计算已进一步验证了当前状态,因此该滑坡亟待治理加固。

5.3 变形发展趋势分析

滑坡在自然工况下,整体发展趋势以蠕动变形为主,局部变形发育,主要表现为坡体前缘及上部的小型崩滑,整体稳定性较好;暴雨工况下,特别是长时间降水情况下,滑坡发展趋势以加速变形为主,在地下水影响下最终形成贯通性滑面,发生整体滑动。

6 治理方案建议

综合分析前期可研报告、勘查方案及本次勘查成果等资料,结合该滑坡自身特点,最终建议本次治理方案为“分级削坡减载+挡土墙+格构锚杆+坡面绿化+截排水工程”,以达到综合治理的效果。

(1)削坡减载工程:削坡可以有效减轻滑体自重,降低滑体的整体下滑力。该滑坡由于削坡建房,房屋离坡体很近,H1滑坡施工场地不足,削坡可以有效提供施工场地。

(2)截、排水沟工程:在滑坡周界外5 m修建一条外围截水沟,在滑坡削坡形成的第一、二、三级平台及坡底房屋后修建排水沟,两侧与外围截水沟衔接,在坡体上修建两条竖向排水沟。在坡度较陡排水沟交汇处设置消能池或落水井,同时修建、完善滑坡前缘排水沟和现有排水系统,确保极端气候下排水系统能及时排走地表积水。

(3)格构锚杆工程:锚杆分为预应力锚杆及非预应力锚杆两种,全孔灌注水泥砂浆,锚固段位于强-中风化砂质板岩中,格构配合锚杆使用,采用现浇钢筋砼矩形格构。锚杆格构施工应与削坡交替进行,上一级锚杆格构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下一级削坡。

(4)挡土墙:在一级平台与现有居民房屋之间设置一道挡土墙。

(5)坡面绿化工程:格构之间裸露坡面采用生态防护。

(6)监测工程:加强滑坡施工期间的监测,监测频率应根据施工进度确定。

猜你喜欢
格构滑面集镇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的土坡滑面确定与分析
考虑爆破作用的隧道爆破楔形体稳定性分析
考虑复合滑动边坡内部剪切约束机制的 刚体极限平衡方法
城镇化进程中集镇建设问题探析
浅谈工程边坡治理的应用
预应力锚索格构技术在边坡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华北铁路开通令沿线集镇层级有何变动
第一次做饭
边坡滑面正应力构成及分布模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