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践行为人民谋幸福初心

2019-09-18 11:56龚齐珍
老区建设 2019年14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路线以人为本

龚齐珍

[提 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就在不断探索为人民谋幸福的发展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之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顾新中国走过的70年历程,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都在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这颗初心正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法宝。

[关键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为实现为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在新时代,我们党和政府高举以人民为中心的旗帜,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70年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我们党和政府一直都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实践中,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把“为人民服务”明确为对我党、我军和一切革命同志的普遍要求。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七大政治报告中他又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要求我们共产党人和政府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都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作为自己行为的最高准则。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旗帜,迈开了我们党和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步伐。

(一)党和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多次指出,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决不允许利用人民所给予的权力来谋求私利。毛泽东一再强调:“我们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们的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不谋私利方面,毛泽东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如,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的许多亲朋好友纷纷给他写信,要求进京安排工作。他在回信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文字是“不要来北京”。从他的回信中我们能够读出信中的三大内容:其一,按原则办事,走正常程序,不搞特殊化;其二,言辞恳切,语气谦逊,从无居高临下之态;其三,共产党的干部包括他自己,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能谋取私利。

针对部分同志存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毛泽东在《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著作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人不能半心半意或者用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而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明我们党和政府无论处于什么时期,都不能丢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二)把为人民求福利、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負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新中国成立不久,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剥削制度,全国3亿多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得到了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拥护。为了迅速恢复因战争遭受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1953年,我们党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规模地进行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都已超额完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我国用于职工劳动保险、医疗、福利费用达到103亿元,公费医疗、劳动保护制度也落实到位。之后,又开始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新征程。到1965年底,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7年增长59.9%,全国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7年增长7.7%,人民生活大大改善。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我们党和国家的命运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之一

邓小平热爱人民、心系人民,始终对人民群众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毕生奋斗的目标。1978年9月,邓小平视察东北三省并发表讲话,我们的国家要大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要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要加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来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也开启了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人民谋幸福的新征程。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邓小平提出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之一,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一)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邓小平曾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含意或任务,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他还提出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一切工作的标准之一。强调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为人民谋幸福目标。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航向阔步前进。

(二)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摆脱贫穷,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还说:“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强调:“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发展才是硬道理。”字里行间满含着改善人民生活的期待以及诠释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深入发展,我国在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到1988年,我国人均消费水平达到714元,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有的地区还达到了小康水平,人民福祉不断增强。发展才是硬道理也成为是否真正有益于人民和国家的一把尺子,也为后来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肩负起领导党和国家的历史重任,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继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求,维护人民利益,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脉相承。

(一)人民政府要为人民办实事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江泽民多次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挂在嘴上,不能搞“虚功”,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积极想办法,每年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群众又需解决的实事”。2001年5月29日至6月3日,江泽民在江西考察时说:关心群众生活、代表群众利益,绝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十分具体地落实到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指出:“各级领导干部时刻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在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让我们的人民群众能真切地感受到切实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可见,这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执政为民,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作为党的工作重要内容来抓。

(二)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

人民群众不仅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各项工作取得胜利的根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坚持正确的群众路线,做到以人民群众为本。江泽民曾指出,我们的一切事情和工作若要取得主動权,就必须取信于民,按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去做,把群众工作做好,就必须联系、宣传、组织、团结好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只有这样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取得节节胜利。江泽民强调:“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希望每个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为本,摒弃工作中的不良习气,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正是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思想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党和政府才能应对当时的亚洲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1998年特大洪灾以及“法轮功”邪教组织等严峻挑战,经受住了来自经济、政治和自然界等方面的各种困难和考验,积极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并取得了各方面的巨大成就。到2000年底,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内生产总值达99776亿元,人均消费水平达到3632元,实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分析我国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新世纪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科学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明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站稳群众立场,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人为本体现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一)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在“权、情、利”面前我们能不能始终做到“为民”,关系到我们党执政的成败问题。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真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为此,我们党和政府在这一时期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犯罪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真正体现了我们党的三个“为民”情怀。

(二)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深入基层,了解民意,做好调查研究。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无论是想问题、作决策、还是做工作都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及时化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在各项工作中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一切行为,必须切实做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暧民心的实事。只有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才会在各项工作中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制定符合国情的政策。如,2006年1月1日,我国废止《农业税条例》,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再有,2006年9月1日,我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保障了我国公民受教育的权利。2002年到2012年,在战胜“非典”疫情、汶川地震灾害恢复重建等的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仍然得到大幅提高。2011年,我国GDP总量为471564亿元,是2002年的3.92倍,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消费水平达到12272元,是2002年的2.96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十八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2015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强调,“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足见我们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爱民情怀和价值追求,也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不忘初心。

(一)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贯追求,这个初心要始终牢记。习近平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2019年5月,习近平在江西视察调研时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又指出,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这些重要论述生动诠释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牢记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二)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为人民谋幸福不仅要记在心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到实处。一方面,习近平提出,在工作中要采取一切措施为人民谋幸福。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实现人民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归宿。习近平身体力行,模范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理念,他亲民爱民,足迹踏遍大江南北,特别是他深入太行山区、乌蒙山区、井冈山革命老区等访贫问苦,对群众嘘寒问暖,在基层听民声、察民情、思对策。先后实施了精准脱贫、东北振兴、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事关民生的大好事、大实事。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萬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6年时间减少了8000多万人”,创造了一个伟大的中国奇迹。另一方面,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3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但地区差距、贫富差距问题还比较大。如何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就必须建立全社会范围内的各种保障体系,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各项权益。目前,我国已建成包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低保、住房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从一个个数据里面,我们体味到,我们党和政府正在一步步兑现着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承诺,人民群众正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三)坚持拜人民为师,政绩由人民群众评判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习近平多次强调:“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深入基层,虚心向群众学习,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并作为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在政绩由谁来评判的问题上,习近平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就回答了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只能由人民来评判。无论我们国家处于什么时期,都必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是真正的英雄,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一事实。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正是因为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才能够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党和国家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一个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将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一个个庄严承诺,一项项宏伟目标,展现出我们党和国家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践行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可以说,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为人民谋幸福初心的奋斗史,就是一首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进行曲。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做到为人民谋幸福而奋斗,我们才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参考文献]

[1]《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4]邓小平文选(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江泽民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胡锦涛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0]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11]谷安林.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十八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路线以人为本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