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辅导员专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2019-09-19 00:38陈中润
山西青年 2019年17期
关键词:胜任专业化辅导员

陈中润 邓 瑛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240)

一、高校辅导员胜任力需求分析

“胜任力”指的是个人成功执行某项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它既包括显性层面的知识、技能等,也包括隐性层面的动机、特质、自我认知等。基于胜任力理论,对于担任某一特定人物角色所需要的胜任力要素进行综合,就构建起了胜任力模型。胜任力理论和模型在西方高校的学生事务专业教育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大学在胜任力框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事务专业教育体系,使从事学生事务工作的人员具备胜任职业要求的知识和能力,以及正确的职业观念和态度。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高等教育标准促进委员会提出的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者专业教育标准化要求:一是基础知识要求,包括历史、哲学、道德伦理、文化、研究基础等;二是职业素质要求,包括熟悉学生发展理论、了解学生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对学生影响的重要性、个体和群体干预、学生事务组织管理、评估、评价和研究等;三是见习实践要求,强调实践经历的必要性[1]。借助标准的推广,指导高校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培养学生事务工作者的知识、技能等显性层面的胜任力,以及工作动力、自我信心等隐性层面的胜任力。

我国高校辅导员是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坚力量,其工作素养、综合品质和人格修养等对学生思想行为等具有示范指导作用,同时肩负着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责任。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有着较高的职业胜任力要求。教育部2014年3月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出了对高校辅导员的基本要求,并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标准。这对高校切实提升辅导员胜任力和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结合我国高校特点,对辅导员胜任力的核心要求进行提炼,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自我认知、从业动机5个模块,其中包括显性层面的知识、技能等基准性胜任特征,也包括隐性层面的动机、特质、自我认知等鉴别性胜任特征。鉴别性胜任特征是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的隐形因子,属于核心胜任力素质,其内隐特征相对稳定不易改变,而外显的基准性胜任特征则属于表面胜任力素质,通过教育培训后较容易产生成本效益[2]。

二、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辅导员专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构建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

结合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要求,建立契合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辅导员专业教育体系,实施教育培训并开展成效评价。对各维度胜任力,结合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进行细化和阐释如下表1所示:

(二)基于胜任力模型实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教育

第一,采取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配备方式,组建优化师资队伍。既有专任教师,也有高校领导人员、一线资深辅导员等,以便于将实践经验充分运用到专业教育和培训中。拓宽视野,在学科专家、中青年理论骨干教师、党政领导、离退休教授和优秀辅导员中广泛选聘培训师资,加强校外师资共享,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专家库。

第二,以问题为核心,明确教学任务。学校将学生工作的问题和需求形成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学方案,并且以任务为导向制定教学大纲。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相关的课程和教材建设,逐步建立理论学习、能力训练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教材和课程体系,重点打造一批精品教材、精品课程。通过知识传授与课堂分享、理论教育和实践体验等,深化教育内容的思想性和实践性,使得针对辅导员的教育和培训能够抓住重点。

第三,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鼓励辅导员对照胜任力框架,对自己的发展进行有意向的规划。根据辅导员教育需求的调查结果,归纳梳理并设置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块,既有符合大多数辅导员需求的教学专题,也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性,制定出符合不同类型辅导员的教学专题。针对具体的胜任力要素,为辅导员度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列出拟参与的具体学习和实践项目清单,以及时间进度安排表。

第四,强化实践导向,建立实践课程学分制,将辅导员从事实践活动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必须环节。为辅导员提供包括思想教育、学生事务、就业引导、宿舍管理、社团指导、校园生活、社区服务等的一系列学生工作实践项目,既有在学校的管理机构、院系内部开展的,也有在校外开展的,鼓励辅导员有意向性地参与类型不同的实践项目,来发展他们所需要的胜任力模块。

第五,建立全过程、全覆盖的评价机制。根据高校辅导员教育培训的目标,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每个教学周期结束后,通过辅导员评价、专家评价与校方考核等方式,使承担教学任务的学院和教师认真自查不足;结合领导抽查、专家评教、教师相互教学观摩等形式多方位评价,及时反馈意见。

表1 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构建

三、思考与建议

近年来,关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话题,引起国内高等教育界的关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提出“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将专业化作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导向,而辅导员专业化的具体实现路径,仍需要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辅导员依托的学科专业有很多,作为辅导员个人同时成为这几个方面的专家有客观困难,但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将其中某一方面作为自己的专业领域,开展教育、教学和研究,逐步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同时也成为专家型辅导员,是现实可行的。目前教育部依托部分高校实施“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学、心理学等若干专业,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提供政策支持。同时,也可以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大胆开展深入探索,在分析形成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框架的基础上,建立辅导员专业教育体系,真正形成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为加快实现辅导员专业化、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做出有益尝试。

猜你喜欢
胜任专业化辅导员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