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茶凉,怨谁

2019-09-19 02:53孙道权
公务员文萃 2019年8期
关键词:杆秤热茶群众

孙道权

“人走茶凉”这个成语,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单从字义上说,就是给客人倒一杯热茶,客人走了,这杯茶的时间久了自然就凉了。寓意为当一个人离开原来的地方后,他在那个地方的关系也就随即淡化了。这是一个通俗而形象的比喻,是对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的感叹。

其实,“人走茶凉”,是一种自然现象,大可不必为此烦恼和纠结。不过,凡是面临这样难堪境地、持有这种感受的人,固然有其客观因素和社会因素。

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人:他在“做官”之前,做人做事小心谨慎完全是个标准的“群众范儿”。可是,“官帽”一戴,好像又是另外一种模样:走起路来“正步”很少,“八字步”较多,时不时还要摇晃、抖动几下,其颈椎、腰椎也不在“正位”了;跟人讲话老是哼哈哼哈的,眼眯着,手背着,头昂着,肩耸着,肚挺着,觉得不这样就开不了腔;平日里油头粉面、西装革履、绅士气派,出行时,不是奔向豪华酒店,就是走进高档会所,“公事”只能在酒店里办或会所里干。他的“做官”理念就是:当上干部就得有“官样”,哪能成天跟老百姓扯在一起,只有拿点儿架子才有威信。

的确,有的人很在乎自己的能耐,遇事无须同群众商量,觉得自己就是比别人聪明。群众有事找上门,他都板着面孔,一句“照我说的办”便能打发一切。

有的人在位掌权时,只恨没有翅膀,有翅膀就能跟鸟一样地飞起来了,处处显得“官气”十足、不可一世,谁都不在他眼里,自命不凡、孤傲清高、独断专行。

有的人身居庙堂数十载,基层群众只闻其声、难见其影,只识其容、难近其心。有的人虽然从政几十年,也获得了“老领导、老资格、老革命”的尊称,但无建树,只不过是个“五场”(官场、酒场、舞场、情场、牌场)干部而已。

如今下台了,回归清静,门可罗雀,每日里独来独往,孤家寡人一个。没有了往日的随从与伺候,偶有老伴作陪,更没有了往日的“免费午餐”,只好一日三餐,自食其力,以往在位掌权时赚了一身肥膘,藏在肚子里的板油已所剩无几了。回想那些推杯换盏、高朋满座、迎来送往、以酒當歌的年代,似乎有些怅然与无奈。

还有,过去他们大权在握时,有人端茶倒水,有人驾车拎包,有人付费买单。各种庆典、宴会、剪彩、座谈、会议等相关活动都有领导的身影,只要“长官驾到”、张灯结彩,贵宾礼遇、前呼后拥,门庭若市、热闹非凡,新闻头条、媒体焦点。你说“官”做到这种份上,还想再去做神仙吗?

可惜的是,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官”是不能当一辈子的,一旦失去了权位,旧日的风光再也不复返了,那种呼风唤雨,一呼百应,一言九鼎的场景只能当作闲来“过过电影”了。因此,常常出现一种“人走茶凉”的想法也是理所当然的。

再如,当初他们在台上时,热衷于编织个人的“关系网”“互联网”“拉帮结派”“利益输送”“团团伙伙”。远君子而近小人,把上下级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庸俗化,疏远那些秉德无私、刚正不阿、不爱搞投桃报李的人,甚至对“圈外人”打击报复、无端指责,给“小鞋穿”,还筑上了“隔离墙”,装上了“防护网”。

他们呵护欣赏那些巧言令色、溜须拍马、唯利是图、投其所好的人,而且器重有加、栽培提拔,委以重任。于是,一些习惯于巴结权势、讨好卖乖的势利浅薄之辈,毕恭毕敬、鞍前马后、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们转,会时不时地奉上一杯杯“热茶”。可一旦为官者卸任而去,那些势利小人感到对他们用处不大了,视其如同路人,也不来送“热茶”了。

诸如此类的种种强大“落差”,使得这些从“权贵”的位子上退下来的同志,无论从心理上或感情上都难以一下子适应和承受。所以,耿耿于怀,一遍又一遍地叹息“人走茶凉”,个中滋味是可以理解的。

但“人走茶凉”是面镜子,它能照出官德之好坏,品行之优劣,人格之厚薄。同时也是一杆秤,从这杆秤上可以识民心之向背,察官品之高下,验政绩之虚实。所以,如果你为官在位时能“足秤”,百姓永远会记住你,“茶”永远是热的;如果你为官在位时“不足秤”,甚至“短斤缺两”而轻滑得挂不住秤砣了,当你告老还乡时,叹息“人走茶凉”“凤凰落毛不如鸡”就不足为怪了。

民间有一句大实话,叫作“你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人,人民会把你高高举过头顶;你是自以为‘了不得的人,你最终成不了什么‘不得了的人!”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善恶有报。一切因果传承皆系自身造化,怨不得别人。

(摘自《检察风云》)

猜你喜欢
杆秤热茶群众
喝热茶可降低青光眼风险
杆秤:渐被遗忘的衡器
茶凉了
寒夜
回乡
50年坚持做良心秤
50年坚持做良心秤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