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保大麦16号产量的影响

2019-09-19 08:01赵加涛刘猛道杨向红付正波字尚永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肥效效益密度

赵加涛 刘猛道 杨向红 付正波 字尚永

摘要 为了大力推广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的大穗型饲料大麦新品种保大麦16号,研究了保大麦16号最佳播种密度和氮肥用量。结果表明,在密度210万/hm2、氮肥用量750 kg/hm2时,保大麦16号的产量最高。但结合效益分析及农业部制定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方案》,保大麦16号最适宜密度为210万/hm2,最经济环保的氮肥用量为全生育期施尿素 450 kg/hm2、种肥和作分蘖肥各50%。该研究为保大麦16号的大面积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保大麦16号;密度;肥效;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1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6-004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6.01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ffects of Sowing Density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Dosage on the Yield of Baodamai 16

ZHAO Jia tao, LIU Meng dao, YANG Xiang hong et al (Baosh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aoshan, Yunnan 678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extend the new variety Baodamai 10 in Baoshan City, we researched its optimal sowing density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dosag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2 100 thousand plants/hm2 sowing density and 750 kg/hm2nitrogen fertilizer dosage, the yield of Baodamai was the highest. Combining with the benefit analysis and the Action Plan for Zero Growth in Fertilizer Use until 2020, the optimal density for Baodamai 16 was 2 100 thousand plants/hm2, and the most economical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dosage for nitrogen fertilizer was  450 kg/hm2 in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seed manure and tillering fertilizer were both 50%. This research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large scale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Key words Baodamai 16;Density;Fertilizer efficiency;Benefit

近幾年来,保山市在调整作物布局中进一步明确小春作物结构调整思路,指出应合理压缩小麦种植面积,加快啤饲大麦优良品种选育进程,加速探索研究啤饲大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加大力度示范推广[1-2],2018年发展到3.27万hm2。保大麦16号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的大穗型饲料大麦新品种,2012—2013年参加云南省区试表现较好。保大麦16号于2014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登记编号为滇登记大麦2014008号;2016年被指定为云南省大麦主导品种;2017年9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DP大麦(青稞)(2017)530015[3]。作物的籽粒产量是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3因素协调作用的结果,各因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只有这些因素都能协调发展和乘积很大时,才能获得高产[4]。栽培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不断优化群体结构,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应协调产量构成因素,充分发掘品种的产量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大麦单位面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5]。栽植密度和施氮量是栽培调控的最关键技术途径之一,刘猛道等[6-7]研究表明,不同施氮法在不同品种的产量表现有所不同,保山市大麦生产宜采用种肥60%、分蘖肥40%的2次施氮法,该法便于操作且省工省时。向莉[8]、俞天胜等[9]、李长亚[10]研究表明,不同播种密度及施肥量对大麦的产量、生育期、农艺性状及品质都有一定影响。赵加涛等[5]研究表明,保大麦14号最佳栽培密度为基本苗 240万/hm2,最佳施氮量为全生育施尿素600 kg/hm2,且作种肥和分蘖肥分2次施。为了大力推广优质饲料大麦新品种保大麦16号,更好地服务于农户,根据保大麦16号的特征特性,笔者研究了保大麦16号的最佳栽培密度和施肥量,旨在为其大面积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保山市板桥镇小永村进行,前作烤烟,土质砂壤,肥力中等,海拔1 673 m,常年年均温15.5 ℃。

1.2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为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保大麦16号。

1.3 试验设计

以密度和肥效为试验因素,分别设3个水平,密度处理分别为A1(150万/hm2)、A2(210万/hm2)、A3(270万/hm2);肥效氮肥处理分别为B1(450 kg/hm2)、B2(600 kg/hm2)、B3(750 kg/hm2),氮肥按种肥50%、分蘖肥50%分2次施;采用正交全面试验设计方法,9个处理,3次重复,共27个小区,小区面积13.33 m2,四周设保护行。

1.4 田间处理

刨墒种植,拉线条播,2017年11月11日机械翻犁,11月15日开沟平墒,11月16日播种。播种时施复合肥(13-5-7)600 kg/hm2作种肥,氮肥依照试验方案按种肥50%、分蘖肥50%分2次施,混合撒施后接着播种,播后用耙子镇打墒面,碎土盖种盖肥。全生育期灌出苗水、分蘖水、抽穗杨花水3次。用5%爱秀加苯磺隆混合对水喷雾防除杂草1次。用亮蚜(0.5%藜芦碱)对水喷雾防治蚜虫2次。2018年4月30日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采用DPS[11]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区组间差异不显著;A因素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A2处理(基本苗210万/hm2)极显著高于A3处理(基本苗270万/hm2)、A1处理(基本苗 150万/hm2);A3处理显著高于A1处理(基本苗 150万/hm2)。B因素氮肥效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B2处理(施尿素 600 kg/hm2)显著高于B3处理(施尿素 750 kg/hm2)、B1处理(施尿素450 kg/hm2);B3处理显著高于B1處理。A×B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A2B3处理单产最高,为 8 449.5 kg/hm2,显著高于除A2B2外的其他处理;A2B2、A1B3、A2B1 共3个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产量分别为 6 829.5、6 790.5、 6 675.0 kg/hm2;A3B2、A3B3、A3B1、A1B2 共4个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产量分别为6 604.5、6 570.0、65 544.5、 6 490.5 kg/hm2;A1B1单产量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仅为 6 165.0 kg/hm2。A1处理中各肥效间进行多重比较,B3处理极显著高于B2、B1处理,B2处理极显著高于B1处理;A2处理中各肥效间进行多重比较,B3、B2处理间不显著,但显著高于B1处理;A3处理中各肥效间进行多重比较,B1、B2、B3处理间不显著,说明密度低需要多追施氮肥,密度高氮肥要适量,但当密度达270万/hm2时,增加氮肥用量增产也不显著。B1处理各密度间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A2、A3处理间不显著,但极显著高于A1处理;B2处理各密度间进行多重比较,A2处理极显著高于A3、A1处理,但A3、A1处理间不显著;B3处理各密度间进行多重比较,A2处理显著高于A1、A3处理,A1处理极显著高于A3处理。因此,保大麦16号最适宜密度为基本苗210万/hm2,基本苗低于 210万/hm2时可以通过增加氮肥用量来提高产量,基本苗过大,即使增加氮肥用量增产也不明显,甚至会减产。

2.2 不同处理对保大麦16号生育期的影响

生育期变幅150~154 d,极差4 d。生育期随着施氮量增加而推迟,施尿素750 kg/hm2处理的生育期最长,为154 d,施尿素 600 kg/hm2处理的生育期为152 d。

2.3 不同处理对保大麦16号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3.1 有效穗。相同密度间有效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施氮水平间有效穗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A3B3处理有效穗最高,达474万/hm2;A2B3、A3B2处理有效穗相近,分别为447、444万/hm2;A2B2处理为423万/hm2;A1B3、A3B1处理有效穗相同,均为418.5万/hm2;A1B1最低,仅为349.5万/hm2;A1B2、A2B2处理分别为402、374万/hm2。

2.3.2 穗实粒数。相同密度间穗实粒数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减少,同一施氮水平间穗实粒数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少。A1B1处理穗实粒数最高,为58.2粒;其次是A2B1处理,为 57.7粒;A1B2、A2B2处理穗实粒数相近,分别为55.7、55.2粒;A1B3、A2B3处理相近,分别为54.4、54.1粒;A3B3处理最低,仅为48.4粒;A3B1、A3B2处理分别为53.7、51.5粒。

2.4 不同处理对保大麦16号抗倒伏性的影响

所有处理株高相近, A1密度3个处理及A2的B1处理没有发生倒伏;A2密度中B2、B3处理倒伏程度为2级,倒伏面积B3处理(5.3%)>B2处理(3.3%);A3密度中3个处理倒伏程度为3级,倒伏面积B3处理(16.7%)>B2处理(12.3%)>B1处理(11.7%)。

猜你喜欢
肥效效益密度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在淤土上小麦不同氮磷钾配比肥效试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