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冯至早期爱情诗的特点

2019-09-19 07:39刘禹阳
名家名作 2019年7期
关键词:冯至爱情诗情愫

刘禹阳

在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史上有个不能被遗忘的名字,“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是鲁迅先生赠予他的美誉,他就是冯至。他一直热烈追寻着理想的爱情,却以含蓄的方式表达这种丰富而深沉的情思,只有细细品读过后,才能慢慢体悟,这就是他的诗歌所特有的魅力。

一、含蓄而幽婉

冯至笔下的诗文“不似郭沫若的爱情诗,坦率情烈如火;不似湖畔派诗人质朴自然,天真烂漫;不似徐志摩作品,在回荡的音乐旋律中,流露出甘甜……”,他的诗歌不华靡,不喧嚣,“把深情的关注和焦虑表现得极为恬淡”。

冯至忧郁内向的性格是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这种性格也决定了他在创作中将情感深埋于内心,含蓄而深沉,因此鲁迅称他的诗作为“幽婉的名篇”。如:

在我们未生之前/天上的星、海里的水/都抱着千年万年的心/在那儿等待你。

——《等待》

晴丝缕缕地沾惹着水面/脉络轻轻地叩我们心房/在这万里无声的境界/我悄悄地/叫你一声!

——《默》

“我”对“你”的感情之深邃如星如海,却不着意于张扬激荡,不直抒胸臆地宣泄,不浮想联翩地铺排激情,处处表现出节制的美。诗人对爱人表达爱意时,不使用山盟海誓的壮语,也不使用缠绵悱恻的呢喃,诗意含蓄、克制、曲折地流露,充分体现出幽婉的诗风。

二、浓重的孤独感

冯至在诗歌中所描绘出的爱情亦如他本身的情爱之路那样,是艰辛坎坷的,却远非灵犀相通、至死不渝。这些诗歌文本也随之笼上了浓郁的孤独气息,读之令人悲伤感怀。如:

没有一个听众/除了我自己的魂灵/死沉沉,没有爱情/死沉沉,没有生命!

——《我只能》

她还不曾看见,/酒却洒了许多!/我只好加水吧,/ 不知加了多少次了!/可怜我这一杯酒啊!/一杯酒的残余呀

——《残余的酒》

诗人满怀希望与赤诚,想要向所爱之人奉献一切,却不被接纳。尽管爱人在诗人心灰意冷、精疲力竭之时终于明白诗人宝贵的爱而回心转意,但莫名的失落感已经久久不能散去。

三、悲剧性

冯至早期的爱情诗中,我们所看到更多的是爱而不能的悲伤,而非那种幸福甜蜜之感,着实难以让人对爱情这一话题心生美好想象,至于这种悲伤情愫的产生恰恰引人深省。

《北游及其他·给盲者》开篇便唱出了苦痛的绝调:“诗人捧着一颗心来仿佛向世人诉说/爱情是人生的甘泉/失去爱情的滋润/生活便失去了美丽的颜色/只要有生命的存在/就应有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爱情的丧失便是痛楚的开始/无爱的生命将陷害入无边的黑暗与虚空。”在诗的字里行间,随处可见的是一个沉溺于情中的人哀婉伤感的状态,诗人在“爱情”上附着了一层悲剧色彩,美丽凄切,裹之以悲情哀伤的包浆,让人睹之荡气回肠又不禁思绪万千。

“我唱的这段故事∕请大家不要悲伤∕因为这里只唱到∕一个团圆的收场。”在《蚕马》的开头,诗人便向读者预示了这首诗的悲剧性;事实也确实如此,结尾马皮裹住姑娘全身的一瞬,故事似乎圆满了,但随之给人带来的却是爱情异化的感受。

与爱而不得相较,拥有苍白无感、失去甘甜的爱则更是让人绝望感伤的悲剧,若不能甘之如饴,爱便与“食之无味”的枯草没有区别,失掉清新與甘润的体验。在《问》中,情人间不断地摘取玫瑰赠予对方并一遍遍地探寻对方的爱意,待到玫瑰摘净,询问却并未停止:“她不能回答,被快乐隐去的泪,一起流出来了!他们身旁的玫瑰,一朵也没有了。”在行间字里无不显示出相拥有爱却无法挽留爱的痛苦和悲哀,其实这样的爱早已质变,变成了一种累赘而已,再无甘甜,就像《我是一条小河》中,欢愉的邂逅并不能阻止“流入无情大海”结果的产生。这种悲情的意蕴,让人倍感心痛。

爱而难觅,爱而不得,感伤情绪极为浓烈,但诗人没有任其肆意蔓延,也并未因此而放弃对理想爱情的向往与追寻。而恰恰相反,诗人在这其中添入了许多哲理性的味道,使得诗歌中蕴含的情愫更加深沉,更使得诗人自身的体悟和意识得以升华。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猜你喜欢
冯至爱情诗情愫
一本书的支持
写意情愫缱绻心头炽
你怎么写了一本爱情诗
最美的死亡
最美的死亡
关于爱情诗的写法(外二首)
《诗经》里的典型相思心理探析
冯至盛名之下贵自知
汪国真诗二首
剪不断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