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2019-09-19 07:39姜雨昕
名家名作 2019年7期
关键词:汉字日本文化

姜雨昕

一、日本与中国的文字交流历史渊源

日本是我国的东方近邻。据文献记载,从汉朝时候起,中日两国就开始了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两千多年以来,中日两国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但回顾历史,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更为深刻。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文化的借鉴对象开始由东方转向西方。

中国文化的影响渗透到了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日本的语言文字、文学、宗教及社会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无不深深打着中国文化的烙印。对日本人而言,汉字也属于外来语,但由于汉字历史久远、内涵丰富,日本人民就把汉字看成是日语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作为日本文化的母体,在传入日本境内后,得到了日本人民的整理与发展,创造出了现如今的日本文化。在古时候,日本列岛与大陆之间隔山隔海,各方面交流十分有限,社会的进步也十分缓慢。到了西汉初期,通过朝鲜半岛渡海进入日本的中国人,带去了汉字。日本人把汉字的字音、字体、字训、用字法、表记法及词义与假名文字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日本的语言文字。通过吸收中国的语言文化,日语大大地丰富起来,日本也从此步入了文明社会。

二、日本与中国的思想交流

孔子,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华两千多年,他创立的儒家学派于公元4世纪传入日本后,对日本人的思想和信仰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日本的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反映儒家劝善惩恶思想的作品。到江户时代,孔子作为“先圣”而被幕府尊崇,幕府将军吉纲所建的汤岛圣堂,实为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堂。吉纲倾倒于儒学,建成孔庙“大成殿”,并亲自在此讲解《论语》。现在,汤岛圣堂作为历史古迹依然坐落在东京都的御茶水。圣堂里有座孔子像,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孔子像。堂内学术机构斯文会,自明治至今,一直以圣堂为根据地继承和传播儒教文化,除教授汉语以外,还集中了日本当代汉学界的权威来此讲课。可以说汤岛圣堂堪称当代日本的中国文化传播基地。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日本思想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三、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学术交际情况

隋唐时期,日本派遣大量留学生和学问僧前来中国。特别是到了8世纪,日本和中国的交往更加频繁,被视为日本汉文化的全盛期。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十几次派遣唐使前往中国,但受当时的造船航海技术所限,常常因暴风雨而航行失败。而鉴真东渡也使得唐朝文化传播到了日本,并在当地造成了巨大的轰动。

在这一阶段,日本崇尚汉文化、学习汉文化蔚然成风。私立大学在日本也相继开设,如左大臣藤原嗣设立的劝学院、在原业平设立的奖学院、恒良亲王設立的淳学院等。众多私立大学的兴起,带动了日本贵族学习汉文化,而日本人也把用汉文化培养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在这一时期,汉文化极度繁盛,中国文化在日本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

四、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两千多年以来,中国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日本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日本文化也影响了中国文化。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成为在亚洲率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基于它文化底蕴较为薄弱的历史根源,日本成为吸收各国文化的大熔炉。同时,它也成为我国的思想家所关注的重点。从改良主义者康有为、梁启超,到革命民主主义者孙中山、章太炎,都十分重视日本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我国现代文学的许多具有影响力的作家都与日本结下了深厚的渊源:人们所敬仰的鲁迅、郭沫若、田汉、郁达夫等,他们深厚的文学底蕴以及许多流传至今的著作,都与他们在日本的学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很多文学名著也是从日本转接引进过来,是由日文翻译而来。

近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有力地促进了双方经济的迅速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汉字日本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探寻日本
谁远谁近?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日本神社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