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流程化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2019-09-20 09:10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2期
关键词:脑部血肿脑出血

那 佳

(辽宁省沈阳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辽宁 沈阳 110041)

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多为慢性脑血管疾病引发,是发病率高,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很高的一种疾病,在脑出血早期,血肿迅速增大,伴有神经功能的渐进性损伤,并导致颅内压升高,导致预后不良,近些年,随着手术计数的发展,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大大降低,但由于手术过程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创伤,恰当的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创伤从而降低致残率,因此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本文探讨围术期流程化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34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研究组67例,男36例,女31例,年龄47~71岁,平均 (55.21±5.52)岁,平均出血量(30.48±4.22)mL;对照组67例,35例,女32例,年龄48~69岁,平均(56.52±5.37)岁,平均出血量(29.79±5.23)mL。纳入标准:经脑部CT或脑部磁共振确诊为脑出血且无手术禁忌证者。排除标准:无手术适应证者。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方案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流程化护理,具体如下:首先制定护理管理小组,由主任、主治大夫、护士长以及管床护士制定护理管理小组,对现有护理方案和手术方案制定以患者为中心的流程化护理方案。流程化护理方案具体包括:第1天对入院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指导患者恰当的卧床姿势,并介绍脑出血有关知识及护理的必要性;第2~3天,对患者进行体位、饮食及心理指导;第4~6天,向患者介绍手术常见并发症及功能障碍,指导患者及早进行运动,并指导家属预防患者可能出现的肺部感染或痔疮;第7~13天,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术后护理的目标,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协助患者进行床边运动;第14天至出院,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锻炼患者自行进食并进行健康知识宣教[2]。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和入院第14天脑部血肿体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和入院第14天脑部血肿体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和入院第14天脑部血肿体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院第14天脑部血肿体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和入院第14天脑部血肿体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和入院第14天脑部血肿体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脑部血肿体积大小 t P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t P入院第1天 入院第14天 入院第1天 入院第14天对照组 67 23.34±4.08 9.32±3.86 20.34 0.00 13.47±3.98 6.01±3.77 11.14 0.00研究组 67 22.98±4.15 13.77±4.09 12.94 0.00 13.36±4.21 9.74±4.35 4.89 0.00 t-0.51 6.48 - - 0.16 5.30 - -P-0.63 0.00 - - 0.88 0.00 - -

表2 两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 论

脑出血的发生主要与脑血管病变有关,而脑血管病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等。近些年来,脑出血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由于脑出血的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预防、认知、吞咽、行走等障碍的发生,对医疗技术及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本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和入院第14天脑部血肿体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院第14天脑部血肿体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相符。常规护理通常仅关注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波动情况,脑代谢情况,有无脑水肿或脑出血的其他症状等,缺乏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工作,由于脑出血后患者在自理能力及身体状况上会发生很大变化,需要及早及时的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脑出血的相关知识及护理措施,让患者在认识了解脑出血这一疾病的前提下做好充分的心理及思想准备,从而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流程化护理干预即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制度,从患者入院第1天至出院期间,详细全面的为患者和家属讲解相关的护理知识以及术后注意事项,有利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围术期采用流程化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相比,能明显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改善神经损伤,对脑出血患者今后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部血肿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