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革命”让永城乡村别样美

2019-09-20 07:58杨秋意赵润泽
农村.农业.农民 2019年17期
关键词:户户永城市永城

文、图/本刊全媒体记者 杨秋意 赵润泽

“从淮北到永城都说苗桥穷,从永城到淮北都说苗桥黑。”又穷又黑,是过去对苗桥的形象描述。如今,走进苗桥,润桥社区一幢幢整齐的楼宇,宽阔整洁的街道两旁是鲜花碧草,公园里老人们拎着鸟笼悠闲自得与城市里的老人并无异样;张楼村的孩子们在文化墙下荡着秋千,三五农人围坐在街角小花园旁玩着扑克牌,村外田野里郁郁葱葱的秋庄稼随风吹来丝丝青甜,这安逸幸福与过去的又穷又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环境美 生态宜居

苗桥镇位于河南省永城市的东部,与安徽的淮北相接,因其地处河南的最东边被称为“河南省东大门”。作为永城市的产煤区,这里的道路因运煤扬尘而黑黢黢的,过去因煤价上不去,又没有别的产业,穷与脏使这里留不住人才。随着永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推进,苗桥镇不断突出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向着特色美丽小镇发力。

近两年来,苗桥镇认真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紧扭住乡村振兴这一总抓手,致力于“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和“美丽小镇”建设,实施农村“四大革命”,推动美丽乡村由“一处美”向“处处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蝶变。

苗桥镇在“四大革命”的推动下,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实现规划提质、建设提速、管理提效,在规划上做到“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聘请郑州大学规划设计院科学编制了“一心、四轴、五个片区”的总体规划,强化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重点做好城镇重要区域、主要轴线及重点地段的城镇设计。坚持“特色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总体布局,按照“绿为韵、水为魂、路为骨、花为景”的城镇建设理念,突出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努力打造新型城镇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推动公共服务向城镇转移,产业向城镇延伸,人口向城镇聚集,不断提高城镇建设的规模和档次。拆迁煤矿沉陷区村庄12个,投资2.4亿元建设了润桥安置社区24.8万平方米,城镇常住人口近万人。在高标准建设润桥安置社区的同时,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完善镇区文化广场、人工湖、景观河、公厕、医疗、文化、便民、警务中心、社区中心小学等基础公共设施;争取专项资金建设镇区道路、排水、亮化、绿化、垃圾中转、污水处理等重点工程;投资近千万元建设占地130亩的多功能人民公园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完善镇区功能,提升档次,提升形象。

苗桥镇高楼新村广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改善居住环境、树立良好形象,提升镇区品位,营造文明整洁、环境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镇党委、政府按照“整治常态化、管理长效化”的总体工作要求,扎实开展保洁革命。镇党委书记蒋建介绍,镇区实行“双半”制度,即巡查人员半天巡查一次,垃圾落地清扫半小时内完成,保洁员实行八小时在岗作业。各行政村每天巡查两次,对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以及保洁员在岗作业情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同时,创新实施“路长制”,由村干部担任路长,一对一负责村内路段的环境卫生,确保村内环境整洁。强化资源配置,每村配备一名村级管理员负责统筹安排环境卫生工作,同时按不低于本村人口2‰的比例配备保洁员,全镇配备保洁员共计96人,保洁员全覆盖、无死角划分责任区作业。

苗桥镇农村环境整治是永城市乡村环境美化的一个缩影。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2018年以来,永城市大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保洁革命、道路革命、乡风革命“四大革命”,补齐发展短板,助推乡村振兴。

苗桥镇张楼村文化墙

截至2019年6月底,全市共完成农户改厕24.23万户,占需改厕的99.38%,基本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全域覆盖。每年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在所有乡镇建立了保洁机制,按照“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实现“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

道路通 干群融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对农村公路助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寄予了殷切期望。永城市委、市政府以“党晖温暖·乡村振兴”十大工程为总抓手,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开展一场“道路革命”,实现庄庄通、户户通。

行驶在侯岭乡的村村通户户通的水泥路上,乡党委书记黄新生给记者介绍说,“道路革命”不是空话套话,是真金白银的投入,乡里重点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主要是分两步走。第一,加大财政投入。经乡党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全乡所有次干道由乡财政全部兜底建设,除保工资、保民生外,节约每一分开支,穷尽所有财力投入道路建设。经普查,全乡次干道80公里,预计投资5000余万元。第二,动员社会捐资。各村入户道路由各村筹资建设,各村均成立了“道路革命”建设理事会,广泛宣传发动,动员群众筹资,号召在外成功人士、乡贤捐资,积极筹措入户道路建设资金。加强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侯岭乡共筹集户户通资金910余万元,修建户户通道路108公里;修建次干道(组组通)80公里,资金全部由乡财政出资兜底建设,总投资5000余万元;修建主干道(村村通)48公里,全乡全面实现了“庄庄通、户户通”的建设目标,彻底解决了困扰侯岭多年的群众出行难问题,温暖了群众的心。

黄新生走到路边随口问正在修路肩的农民:“老同志,咱村的路修得满意不?”农民答:“共产党只能恁好了,还能咋样?”黄新生说:“下步还要装路灯,还要建花园,还要建广场。”老汉开心地笑起来:“那俺没那么想,共产党只能这么好了!”

目前,侯岭乡在全面完成“道路革命”的基础上,其他各项工作正同步推进。一是对新建“村村通”“庄庄通”“户户通”道路实施了1.5~2米的路肩陪护和路灯、行道绿化树木的栽植;二是实施了人居环境综合“六治”。对房前屋后道旁垃圾、杂物进行集中清理;对村庄内污水旱厕、废旧坑塘、危旧房屋、残垣断壁、违章搭建进行集中拆除,生态宜居的环境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文明向上的乡风涵养了一股正气,一幅整洁美、卫生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的美丽乡村画面在侯岭正逐步体现。

开展“道路革命”,打通致富路。2019年,永城市投入6亿元,实现“庄庄通”“户户通”。上半年,全市已有1690个自然庄完成“户户通”,占比54.44%。计划到年底基本实现农村道路“庄庄通”“户户通”,彻底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问题。围绕“道路革命”做文章,条条幸福路,通到群众心坎上。

倡文明 永远美丽

永城市以“党晖温暖·敬老尚俭工程”作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重要抓手,开展“道德春风进万家”,评选“孝善之家”,完善“一约五会”制度,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2018年以来,市委书记、市长两次证婚“零彩礼”集体婚礼,致敬青春、树立新风。

永城市拥有全国文明乡镇1个、河南省文明乡镇2个,商丘市文明乡镇2个,永城市文明乡镇9个;全国文明村1个、河南省文明村1个,商丘市文明村10个。永城市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妯娌、好家庭等“六评一创”活动,今年以来累计评出各类先进典范近2000人,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时庄文化街

演集镇党委、政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一城三区”的总体布局,利用招商引资、社会捐助、政府投入等渠道,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开展时庄文化艺术村的规划建设。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进行北部3A级旅游景区全域规划,科学布局,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逐步改造提升,以民国建筑为主体风格,以灰色、土色为主色调,配以木阙、门楼、廊亭、水系,建设民俗文化墙,赋予浮雕件,凸显汉文化的朴素典雅之韵,营造独特的乡村民俗之美。已经建成的项目有:关公饮马泉、桃园结义亭、忠义亭、浍滨书院、曲水流觞、文化长廊、尚义街、影视城、秋林艺术馆,另外还有民俗体验馆、生态观光园、时庄村史馆等项目正在规划建设,现已入驻各类艺术机构30多家,涵盖书法、绘画、根雕、奇石、雕塑、剪纸、民间工艺、影视、茶艺等众多门类。文化的助力,给古朴的时庄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文化魅力,也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文化熏陶的好去处。目前,不断有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体验生活;艺术家慕名前来写生采风、创作作品,显现出文化助推经济发展、活跃精神文化的强大魅力。

今年,时庄村先后投资100余万元进行了道路、村庄、坑塘绿化,高标准实施了村庄亮化,道路全部硬化并实施了“户户通”工程。对原有主干道廊道进行增绿补绿,增加村民农宅的四旁树及庭院绿化。开展围村林改造,新栽植核桃树、桃树40余亩,实现村庄果园化。同时,大力抓好道路绿化、景区绿化,做到见缝插绿、应绿尽绿。

以前的时庄村没有路,到处坑坑洼洼,垃圾遍地。通过这几年的治理,村子绿了、美了、亮了。现在又打造了文化一条街,来旅游的人多了,村民自发地做起小生意,搞起服务,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也挣到了钱。

8月6日,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顶着盛夏的炎热调研永城,欣喜地看到时庄村发展田园文化、生态观光,吸引不少艺术家驻足,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还成为小有名气的特色旅游村。他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宝贵财富,环境变美了,文化丰富了,才能让乡村更有吸引力,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现在的永城,假期去图书馆看书,平时在家门口听戏,各乡村特色传统文化活动相继开展。永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基本完善,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群众乐享文化发展成果。今年上半年,大力开展了“政府买单、群众看戏”文化惠民工程,剧团送戏下乡演出60场,“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29场,民营剧团送戏下乡演出200场,“红色文艺轻骑兵”下基层演出200多场;深入部分乡镇开展广场舞和“百姓健康舞”培训,培训人员340人次;各乡镇文化站举办了乡风文明表彰会、戏曲文化周、广场舞大赛、农民运动会、民俗表演等活动,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新期待。

通过“四大革命”,永城这座因煤而兴的产粮大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向着生态环保要效益,绿色发展美了乡村,富了农民。

正如永城市委书记李中华所说:古韵悠长、文脉汤汤是永城城市品牌最厚重的气质;秀丽多姿、生态宜居是永城城市品牌最清俊的颜色;永争一流、众志成城是永城城市品牌最振奋的音符;面粉之城、产业汇聚是永城城市品牌最耀眼的成色。

猜你喜欢
户户永城市永城
河南永城:裹包玉米走俏 农民省心增收
永城市付利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 无公害农产品+农户扶贫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研究——以永城市为例
江南采风
永城市计生协走访慰问计生特殊家庭
“户户通”工作有序推进
河南永城市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中粮集团百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落户永城
内蒙古:6月底前百万农牧民广播电视户户通
由商丘入永城途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