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2019-09-20 04:51王文超
时代经贸 2019年7期
关键词:农村土地测量土地

王文超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问题成为新的讨论热点。优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格局,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率,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工具和平台,在土地规划、土地整理、土地流转、土地质量监测等方面的作用愈加重要。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确权工作中,除了制定必要的法律,在实际测量时,通常会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传统丈量与遥感测量相结合,实现对农村土地权属和地块分布的准确界定。在城市规划和在建设中,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空间和地理信息处理、空间分析与模型分析技术等,实现土地空间利用质量评价、空间演化模拟预警及政策仿真,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测量;土地流转;土地规划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快速向城市集中,城市空间快速扩张和农村土地抛荒、低效利用现象同时发生,这使得人地关系日益紧张,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农村土地抛荒、低效利用与城市土地资源紧缺和无序规划,已经制约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因此,转变土地开发利用理念,优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格局,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合理有序规划开发土地资源,是在当前土地资源稀缺、土地质量差异大且分配不平衡的国情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地理信息系統是一种用于获取、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作为一种工具和平台,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领域内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在应用中,地理信息系统呈现出两大发展趋势,一是作为空间技术的核心逐渐实现了与其他空间技术(如遥感技术、卫星影像和全球定位系统)的互动融合,二是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同网络服务、移动技术、社会媒体、云计算等连接,实现了数据共享与融合。这将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实践工具。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使用规划、土地整理与集约利用、农村土地流转、土地质量监测评价等,越来越多的需要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二、地理信息系统与农村土地流转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就要求必须明确农村土地权属和权力分配,这是理顺农村土地产权关系是基础。只有在明确国家和村集体,村集体和村民之间的产权界限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完整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实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实施。一直以来,虽然在法律和政策上对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一直缺少可以清晰登记农村土地的账目和细致明确、图账对应的农村土地信息管理系统,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无法清楚地掌握农村土地的空间利用情况和变化信息:与此同时,村民之间,村集体和农民之间、国家和村集体之间留有许多历史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很多且很复杂,并且很容易导致所有权信息不清楚、难界定、不对应,这不利于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和“三权分置”工作的开展。同时,土地所有权划分不明确,使得农民对土地的投资不稳定,造成农田景观破碎,土地利用低效,农田生态土壤破坏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农村土地被征收后无计划流入市场,参与城市开发建设和扩张,造成土地资源过度攫取,对人民的财产权益造成巨大的影响。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首先需要确定地块区域边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首先需要确定区域界线:乡镇及以上行政区域界线采用全国陆地行政区域勘界成果确定的界线;村(组)界线采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成果:县、乡镇和村(组)界线未明确或存在纠纷的,应予以标注:基本农田界线采用国土部门提供的基本农田保护划区定界成果。确定区域界线能够避免测量过程中多测、漏测的错误,确定区域界线后进行地块界址测量。

现在常用的承包地块界址测量方法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图解法,通过现代空间测量技术获得的大型数字正射影像,与地籍图和地形图相结合,通过图形计算获得边界点的坐标。二是实际测量法,使用全站仪和GPs接收器等土地测量仪器,获取或解析现场边界点的坐标,并区分划定地块;三是组合法,利用遥感图像绘制陆地区域,辅以全站仪和GPs接收机等测量仪器的使用进行补充测量,准确确定边界点的坐标以及地块的面积和分布。我国农村土地具有面积巨大、分布零散等特点,如果按照城镇地籍调查的规程和标准开展农村地籍调查,将会面临任务重、投入高、时间紧的问题,因此,通常考虑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农村土地测量中。

中国的国土面积巨大、土地类型繁多且分布复杂交错、农村土地分布细碎化且多位于山区等现状,要求在进行土地测量时,选择利用传统测绘与遥感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两者的优势,以图解法为基础,辅以实际测量方法,获取更精准的土地测量数据。因此,针对中国农村土地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明确土地所有权,减少土地纠纷并解决土地遗留问题,除了在法律和政策上对土地的权利归属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外,也要充分利于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农村土地权属和地块分布的准确界定,确保地块测量和划分清晰,明确农民承包地的地理位置归属,在此基础上,通过土地“确权颁证”方式,明确土地所有权,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土地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据,是对土地资源具有基础性地位的一种宏观管理方式。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的核心,也是土地管理及其相关工作的重要支撑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获取、存储、查询、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功能,创建与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方案的制定供基础数据支持。土地资源规划和利用的基础,是掌握土地空间利用的现状并预估未来发展趋势。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空间和地理信息处理、空间分析和模型分析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集成技术,对城市土地空间的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并且利用城市规划演化模拟技术,设计城市土地空间的利用规划,开发城市空间利用监测评价预警系统,实现城市土地空间利用评价、模拟预警及政策仿真,为城市土地资源合理开发、高效集约利用等提供支持,满足不同城市建设的个性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收集、分析功能,获得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城市规划的总体把握,实现对城市建设规划和景观格局的整体规划与评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建设速度迅猛,城市建设的同质性趋势明显,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在不断扩大规模地建设城市的同时,往往忽略城市建设带来的对大气、土壤、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的影响,仅借微观抽样监测还不能全面反映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地理信息系统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实现对城市建设进程及影响的动态监督管理,确保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土地资源得以有效规划和利用。

四、总结与展望

土地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而且是有限的,而人类对土地的需求却是无限的。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与能量,在土地上进行劳动生产活动。同时,作为消费者,人类消耗自然界中的资源,并将产生的废物排放入环境中,无时不刻地与自然界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水平不断提高。不合理的利用与改造带来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土地问题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对土地带来诸多问题。

面多这些问题,除了进行必要的法律规制和政策规定,还应当在实操层面进行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产品和技术手段,实现对土地破坏情况的监测、预警、调控。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充分发挥这一功能,实现对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监督、预警和调整。将土地资源管理与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有机结合,是实现土地资源有序利用的基础,也是保护土地资源、爱护生态环境,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途径和手段。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测量土地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新形势下农村土地确权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
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与实现路径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土地承包法修改的基本原则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
测量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