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选择

2019-09-20 10:07沈凤国
北京文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书本纸质书籍

沈凤国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即他的阅读史。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信息爆炸时代以前,大多数人的阅读方式是基于书本、报纸的纸质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延续了千百年。

进入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迅猛发展,统领了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不可阻挡的潮流。一方面,新媒体拓展了表达空间,提升了表达自由度,极大地推进了信息传播速度,同时加快了信息的碰撞,促进了人与人之间、不同业界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推进了公共空间的建设,对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受其影响,我们传统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一部手机在承载起我们几乎所有的生活和工作的同时,更成为绝大多数人阅读的功能器。这是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可以无限制往里面装载的庞大资料库,一部手机即可代替这个资料库,携带一部手机,就相当于携带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对外沟通交流的平台。二则新媒体每天都会有大批高层次公众号平台和高修养的人物推送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宝贵资料,只要需要,都可以做成文字、音响、视频三位一体同步立体式呈现,丰富且直观。三则只要手机不断电,就可以保持随时阅读。与传统的纸质书籍相比较,受阅读空间和阅读条件的制约大大减小,实现了阅读的方便性和快捷性。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人们在尽情享受着互联网新媒体阅读带来的极大的红利时,又不免陷入这种红利带来的弊端。最直接的原因是信息进入互联网的成本低,门槛也低,缺乏监管,打开页面,各种各样的信息蜂拥而至,信息的泛滥化、泡沫化甚至垃圾化成为无可避免的事实。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该怎样阅读?以我的经验,一是时间问题。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可以选择一天当中相对固定的两三个时间段来集中打理庞杂的信息。二是方法问题。要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高效地过滤掉泡沫和垃圾,筛选那些有价值的信息。鉴于手机自身体量小、对视力有损伤等局限性,很难进行频率較高的深阅读,但可以将发现的重要信息收藏起来,之后再集中打印出来以供深阅读。此外,我建议将互联网阅读和传统的纸质书籍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身处互联网新媒体阅读方式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思考一个问题,就是纸质书籍、传统的阅读方式会消亡吗?对此,我持乐观态度,纸质书籍是不可替代的,传统的阅读方式也不会消亡,毕竟传统的阅读体验和新媒体阅读体验是两种不同的阅读体验,如同我们不会因为快餐的出现而放弃了手工烹饪,也不会因为高铁的出现而拒绝体验骑马乘船。因此,在你的枕边放几本你最喜欢的书,不失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睡前手捧一本书,与你一味地刷流量所获得的幸福感是不可比拟的。

从甲骨钟鼎竹简木牍帛书到纸质书籍再到互联网新媒体,变化的是书的形式,不变的是人们对于阅读的需要。你无法选择你所处的时代,但你可以选择你的阅读方式。主张传统纸质书本阅读而否定新媒体阅读无疑是保守和落后的,全盘推崇新媒体阅读而否定传统纸质书本阅读也是武断的。人类离不开阅读。日新月异波澜壮阔的信息爆炸时代,如何选择好阅读方式,使用好阅读媒介,取舍好阅读信息,才是阅读的本义所在。

责任编辑 黑 丰

猜你喜欢
书本纸质书籍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指导小学生纸质阅读的研究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手来释卷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
电子疲劳
四书五经有哪些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蠢骡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