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2019-09-20 05:53李玉芬
读写算 2019年10期

李玉芬

摘 要 教学品德这一学科,要积极挖掘教材和身边的资源,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心灵扎根,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爱国情怀。不再受各种外来不良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成为宣传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和继承人。

关键词 活用诗词礼孝;扎根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0-0023-01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的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是,当前的小学生受到许多外来不良文化的冲击,如: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万圣节、圣诞节等洋节日;韩星、韩服等洋文化……导致民族自豪感不足,道德观念淡薄,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无知。所以,在品德教学中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进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品德教学中的渗透,增强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是摆在所有思想品德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活用诗词,沉淀传统文化精华

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精练、优美、生动,学生喜欢朗读和背诵,很多名句都能出口成诵。而且这些内容学生熟悉,很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古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语文教材每册都有古诗词的学习,但这远远不够,我们的品德课也要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更多的古诗词。

(一)用诗词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我用了《沁园春·祖国颂》导入新课,当学生读到“九州翔游,北国冰城,南海碧滔。看昆仑出世,峰高岭峭;黄河澄清,林欢木笑。舰旗猎猎,铁骨铮铮,享太平盛世乐逍遥。”时,从诗词中感受到了祖国的气势蓬勃,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课堂中引入古诗词,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怀

如讲到“黄河东流水”我用投影出示《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赠裴十四》“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这些诗句中学生感受到了黄河的波涛汹涌,一往无前的气概,让学生领悟到黄河就是代表着祖国永不低头折节,顽强拼搏的气魄,是中华民族拼搏的象征。课后或者在课堂上进行更好,可以布置学生选一首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古诗,用A4纸给诗配上精美的画,这样形式多样的诗词渗透,学生会对古诗越来越感兴趣。

诸如以上种种,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配上合适的诗词。课堂上,适时出示运用古诗,并配以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不仅能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诗词,积累诗词,中华的传统文化就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的心里发芽、生根了。

二、巧用节日,扎根传统文化底蕴

传统节日大都蕴藏着鲜活的故事和传说,在这些故事和传说中蕴藏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可现今,传统节日逐渐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洋节日。看,春节没有成群的孩子走家串户的拜年,都留在家里玩手机了,人们连一些春节传统食品也不做了;中秋节孩子们也不吃月饼,点灯笼了;问学生什么时候是端午节,知道的寥寥无几……近年来,过中国传统节日的人变少了,节日气氛也变淡了。小学生更是不知道什么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对“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就特别感兴趣。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必须让学生深刻地明白“传统节日不可忘,传统文化不可弃。”怎样才能让小学生了解、认识、喜爱并传承传统节日文化,从而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呢?

在三年级上册“秋天的节日”一课的教学中,课前我让学生制作灯笼,收集各地方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我还特意买了月饼和柚子,课堂上我们一边品尝着月饼柚子,一边畅谈中秋各地的习俗,有关中秋的传说;最后还有一个猜灯谜的比赛,孩子们都感受到了中秋节这样过很有趣。课后学生把自己制作的灯笼,挂满了课室,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这样动手、动口、动脑的节日课堂,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还会是无知无趣吗?从派红包、包粽子到做灯笼的亲力亲为中,中华的传统节日文化就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灵。

三、运用礼孝,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孝在中华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什么是“礼”“孝”文化?其实就是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在吃穿不成问题的今天,孝敬父母就显得更加有价值了,那我们的品德课如何渗透“礼孝”文化呢?

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一课中,我让每一位学生带一张与父母合照的照片,并向妈妈了解自己是什么时候会走路?什么时候会说活?什么时候能独立吃饭等,课堂上学生在说着自己的成长历程时都深有感触,父母养育自己真的很不容易。有一个学生说到自己小时候体弱多病,妈妈白天上班,晚上怎样照顾自己时不禁哭了;还有一个孩子说昨晚看了妈妈因为生自己留下的那条很触目惊心的疤痕时,心里很不是滋味;有些孩子講到父母怎样给自己过生日,假期出去旅游等等,整个交流的过程,学生边说边听边回忆边思考,这不就是洗涤心灵的历程吗?然后,我还出示了“卧冰求鲤”“九龄温席”等千古流传的孝义故事,学生从中更懂得孝敬父母不是给吃给穿就行,还必须让父母心灵满足,生活快乐。

总而言之,我们品德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和身边的资源,在课堂中渗透各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让学生从小就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不再受洋节日、洋文化的影响,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爱国情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宣传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和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