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乡村学校发展水平的三条路径

2019-09-20 14:10曹国露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8期
关键词:发展水平乡村学校提升

曹国露

[摘 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前,乡村学校发展水平还普遍不高,乡村学校发展还面临着许许多多的现实问题。本文针对乡村学校发展的困境,结合个人的些许思考,对如何提升乡村学校发展水平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乡村学校;发展水平;提升

进入新时期以来,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差距被逐步缩小。但广大乡村学校与城镇学校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等客观层面,更为重要的是,乡村学校管理水平的局限性也显得尤为突出。为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乡村学校发展水平,如何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三条路径入手。

一、提升乡村学校发展水平,需要革新思维、转变方式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最高管理者,学校的发展与校长的管理格局和管理思路密不可分。然而,从乡村学校的具体情况来看,目前乡村学校的管理者大多是单纯听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工作上凭经验,按部就班,缺乏新思想。长此以往,工作就会停滞不前,学校发展缓慢。由此来看,提升乡村学校发展水平,需要从管理者思维方式的改变开始。乡村学校校长应该积极地开阔视野,打破固定的格局,将传统的管理办法与新时期科学的管理方式相结合,因校制宜,选择适合本校发展特色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本土化”教育教学的优势资源,持之以恒地选择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的“走好自己的路”。这就要求乡村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有自己的教育远见和教育抱负,既不能“闭门造车”的停滞不前,又不能盲目追风式的“邯郸学步”。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乡村学校的发展应该从提升乡村学校管理水平入手,只有管理者革新思维,敢于打破常规,破旧立新,才能够给学校的发展引来一江春水。

二、提升乡村学校发展水平,需要精准施策、张弛有度

长期以来,乡村学校都属于中国教育最薄弱的地方。无论是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师资力量都不能与城镇学校相提并论。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近年来国家为乡村学校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乡村学校因循守旧的面貌并未改变多少,这与乡村学校的管理水平不高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每一所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学校管理者的推动和引领。学校管理者除了要在常规管理中运用好制度的“尺子”外,更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遇事不搞“一刀切”,要认真研判,对学校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要精准施策,不等不靠,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不光如此,乡村学校的发展不能光走“老路”,要有自己的亮点和特色。这就要求,乡村学校也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不能仅仅盯着校园基础建设而忽视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内涵发展可以重铸学校精神。也就是说,只有走内涵发展道路,学校才会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在发展过程中才能够“弥补”短板。由此可见,要提升乡村学校的发展水平,就离不开学校管理者的精准施策和张弛有度的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校发展不走弯路,不走错路,在教育改革中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三、提升乡村学校发展水平,需要人文关怀、守正创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作为学校发展的领路人,校长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格修养和宽广的胸怀。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校长个人的“宽度”和“广度”往往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乡村学校而言,更是如此。近年来为推动教育公平,促進乡村学校发展,一大批免费师范生等新型人才被充实到了振兴乡村教育的队伍中。在未来的日子中,他们将是振兴乡村教育的重要力量。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要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平台,在工作生活中多些人文关怀,让他们安心扎根,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乡村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除此之外,乡村学校的发展还需要学校管理者具有守正创新的人格魅力。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应该胸怀正气,在公平公正中维护好学校发展,处理与广大师生利益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切实维护好师道尊严,以个人的谨言慎行、率先垂范带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和谐校园,为提升乡村学校发展水平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

乡村学校的发展是事关千家万户的大事。提升乡村学校发展水平显得刻不容缓,只有乡村学校实现快速发展才能够确保教育公平的实现,才能推动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遍地开花。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发展水平乡村学校提升
村落文化的传承与乡村学校的使命
论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的发展水平
新时代乡村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河北省“新四化”协调水平实证研究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