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贤老人,在《开学第一课》上给同学们讲述国旗的故事

2019-09-21 02:01
北广人物 2019年36期
关键词:白公馆渣滓洞开学第一课

9 月1 日,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面对全国中小学生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如约播出,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是以“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为主题的。

节目中,95 岁高龄的郭德贤老人,为同学们讲述的是当年被关押在重庆白公馆里的革命志士,在听说了中华人民国和国成立的消息后,在狱中绣红旗的故事。

郭德贤,1924 年出生在四川云阳的一个富裕家庭。她的哥哥是一名中共党员,1936 年,他从上海回到家乡,准备组织发动一场武装起义,她的家就成了中共的一个联络站。当时,只有12 岁的她,也在哥哥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9年,郭德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担任了中共万县中心县妇女组长。1940 年,她和中共万县中心县县委书记蒲华辅结了婚,后来,一直以家庭妇女的身份,长期做掩护地下党机关的工作。1946 年9月,蒲华辅改任我党成都工委书记。她也跟蒲一起来到成都,公开身份是一名中学教师。

1949 年1 月,时任中共川康特委书记的蒲华辅被捕,随后叛变。蒲叛变后,出卖了包括郭德贤在内的我党30 多名同志,使我川东、川西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

敌人到家里来抓捕郭德贤时,她趁敌人未进屋前,烧掉了自己保管的党的文件,并托人给川康特委副书记马识途同志送了信,使马识途等一些同志得以安全转移。

郭德贤被捕后(与她同时被捕的还有她的一双儿女——四岁的女儿小波和两岁的儿子小可),先是被关押在渣滓洞,与“江姐”(江竹筠)在同一个牢房,一周后,又被转移到了白公馆监狱。在这个过程当中,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她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气节,保卫了党的机密。

1949 年6 月,渡江战役结束后,我军就开始了解放大西南的进军。国民党当局在溃败前夕,开始对在狱中关押的中共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进行了大屠杀。

9 月6 日,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及其秘书宋绮云,还有宋的儿子小萝卜头等6 人被杀害;10 月28 日,陈然、王朴、成善谋等10 人被杀害;11 月14 日,江竹筠、李青林、齐亮等30人被杀害……

11 月27 日,重庆解放在即,国民党反动派在逃跑前,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屠杀中共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的“11.27 大屠杀”,许晓轩、谭沈明、刘国志等近200 人被杀害。敌人还纵火焚烧了渣滓洞的男牢房。

据郭德贤老人回忆:那天,从下午四点开始,敌人就将关押在白公馆里的革命志士分批押赴刑场处决,一直到深夜……

最后,白公馆的牢房里只剩下了罗广斌(小说《红岩》的作者)和郭德贤等19 人还没有被杀害。当时,相隔五里之外的渣滓洞,还有200 多个革命者,渣滓洞的特务害怕重庆马上就要解放,为赶在天亮前,把集中营里的政治犯全部处决,就不断地向白公馆求援。于是,白公馆刽子手就把他们19 人交给了一个看守看管,便又赶往渣滓洞,对那里的革命者进行屠杀去了。说等那边完了事,再回来处理他们。

当时,有个留下来看守他们的特务名叫杨钦典,平时,罗广斌他们没少给他做工作,使他在思想上比较同情革命者。关键时刻,他选择了弃暗投明,打开了牢门。大家在罗广斌的指挥下,冲出了虎口。但就在他们刚跑出白公馆时,又遇上了敌人。好在当时是在夜里,天黑看不清楚,敌人也急着逃走,只是朝他们乱放了一阵枪,就没再管他们了……

在他们出逃的过程中,还有件事,为了顺利出逃,郭德贤将儿子小可带在了身边,将女儿小波交给了一名狱友,没想到,后来女儿和狱友不慎走散了。而且小波竟然稀里糊涂地又走回到了一支国民党军所在的地方。幸好,国民党军士兵不知道她是谁,还以为是哪位长官的孩子,就她带到了重庆城里。重庆解放后,经过多方寻找,郭德贤才将女儿找了回来。最终,被关押在白公馆与渣滓洞的500 多名政治犯,只有罗广斌、郭德贤等34人,在“11.27 大屠杀”中幸存了下来。这34 人,除了从白公馆逃出来的罗广斌、郭德贤等19 个人,还有一位名叫谭谟的,他本已被押上了刑场,竟身中四枪而未死,当敌人撤走后,他从尸坑里爬了出来,侥幸逃生。另外,还有从渣滓洞那边也逃出了13 个人,郭德贤是其中唯一的一名成年女性。

解放后,郭德贤一直在重庆市广电局工作,直到1985 年离休。离休后,郭德贤担任了重庆多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经常到各个学校给同学们作报告、讲故事。每年的清明节和11 月27 日,她都会去烈士陵园,看望当年的战友们。70 年,从不曾间断。

□木匠

以下是《重庆晨报》的记者,在今年清明节时,对郭老一篇专访——

《白公馆脱险志士郭德贤流泪忆战友:70 年来没一天不想你们》

郭德贤并没有看过那部讲述死亡和遗忘的电影《寻梦环游记》。但这位特殊的老人,用延续70 年的思念,让那些可爱的人们一直活在她的心里。

95 岁的郭德贤是“11.27 大屠杀”白公馆脱险志士中,唯一健在的(另外,从渣滓洞那边脱险的也还有一位健在的,他叫孙重)。

每年,她都会去烈士墓看望她的那些战友们。

今年,烈士墓前,她又来了。

逝者长逝,天人永隔。延绵不绝的思念,却让分别的日子变短了,让生与死,有了一种奇妙的连接。

纪念:坐着轮椅也要来看望战友

早上5 点不到,老人就醒了。“昨晚她辗转反侧,觉都没睡好。”护工苟女士语气里透着心疼。最近两年,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自从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就一直住在医院里,已经一年多了。现在,她在医院的走廊里走上十米,都会觉得很累。护理人员都劝她不要再出门了。但是她却态度十分坚定说:“要去。我还能去看望他们几次呢,去一次少一次了。”

起床后,郭德贤请护工把她满头的银发梳了又梳,直到她对着镜子觉得满意为止。她已早早地让人帮她从家里拿来了她平时最喜欢的一件紫红条纹的衣服,穿好衣服后,再系上一条素雅的蓝色丝巾,人看上去,显得十分精神。她希望长眠的战友们看到的“小郭”,还是像从前那样美美的。

郭老提前了一个多小时来到烈士墓,一群烈士家属围了上来,嘘寒问暖。她拉着这些弟弟妹妹的手,彼此问些最近的生活。和往年不一样,郭老今年是坐轮椅来扫墓的,“实在是走不动了,只好坐着轮椅来咯。”她有些抱歉地对大家说,又像是说给躺在那里的人听。

被推到烈士墓前时,郭老执意要从轮椅上站起身来。站好后,她凝视了烈士墓许久,然后,将手中的白色菊花抛出,泪水夺眶而出。在经过镌刻着312 位烈士英名的纪念墙前,郭老的眼神又变得温柔起来,她用目光一一扫过那些烈士的名字,似乎是在向他们问好。

思念:每一天她都在想念着他们

呈现在郭德贤眼前的,不仅仅是一片青草覆盖的坟冢。

那是江姐,一个个子小小,柔弱又倔强,组织狱友们跳秧歌的女孩,她带着50斤重的脚镣,要用绳子把脚镣拉起来才能迈开脚步,但她跳得却是那么轻盈……

那是她的云阳老乡刘石泉。被押解出去枪杀前,路过平二室时,跟罗广斌等同志告别。曾经当过炊食员的他笑嘻嘻地说,“老罗,我先走一步,我把饭煮好,等你们来吃。”多么一个乐观的一个同志,牺牲之前还在开玩笑……

郭老说,当年,在牢房里,每听见一声枪响,她的心就会颤动一下,感到痛不欲生。

在白公馆时,带着两个孩子的郭德贤是被单独关在一个牢房里的。特务看得紧,不能随意跟人说话,只能趁着每天十分钟的放风时间,大家相互看一看,笑一笑,用微笑鼓励着彼此。虽然大家平时接触不多,但非常团结。有女同志在监狱里生了小孩,男同志就会把吃的省下来,送到女牢房门口,把衣服脱了,给婴儿当尿布。

“今年都已经七十年了吗。”她抬起头,有些惊讶地问。老人或许对时间已没有那么敏感了,但在她心里,躺在草地和鲜花丛中的战友们,似乎昨天还跟她在一起说笑,他们一起热烈讨论着,从监狱里出来,会干些什么,会为新中国建设做些什么。

“我没有一天不在想念他们。”郭老说,这些牺牲的烈士,他们都已经听到了解放军的炮声,都知道黎明就在眼前,却被国民党反动派无情地杀害了。每每想起这些,她就会觉得万分心痛。

回忆:是黄显声将军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告诉了她

黄显声将军以前是张学良的副官,也是“小萝卜头”的老师。在白公馆郭德贤和黄将军是“邻居”。黄将军在狱中是享有一些“特权”的,特务们被迫给他订了一份《中央日报》。一有重大消息,黄将军都会写在一张小纸条上,从门上被老鼠咬出的一个小洞传给郭德贤。

每当有小纸条从门洞里塞进来,郭德贤都会看完藏好,然后在放风的时候,传给其他狱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来了,解放军打到哪里了,哪个城市又解放了……这些消息郭德贤和狱友们都是从那一张张珍贵的小纸条上看到的。

郭老还提到了一件事。当时,他们在白公馆,每天吃的,都是一碗饭上面有几根咸萝卜缨。8 月15 日那天,她竟破天荒地碗中挑出了一块回锅肉,有拇指那么宽,想来应该是特务在打菜时,不小心掉进去的。她心里乐坏了,因为那天正好是她的生日!她把那块肉,在嘴里抿了半天,才舍得吞下,“现在想起那个味道简直是太香了!”

激动:男同志用被面绣了一面五星红旗

难友们在狱中绣红旗的故事,广为流传(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上,郭老给同学们讲述的也是这个故事)。但郭老的讲述与《烈火中永生》等文艺作品中的江姐在狱中绣红旗有所不同,“那是经过艺术家的加工的。真实的情况是:绣红旗的是罗广斌、陈然和丁地平等几个被关在白公馆平二室的男同志。

“平二室牢房里关的都是大学生,很有学问,也有想法。10 月7 日,罗广斌他们在得知新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后,就在一起商量,我们也应该做点什么,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罗广斌建议道:‘我们也来做一面国旗吧。’”

大家都认为罗广斌的这个建议很好,也巧罗的被面是红缎子的,于是,大家就齐动手,将罗的被面拆了下来,并把上面绣的花剔掉。然后,又找来几张黄草纸,用一把用铁片磨成的小刻刀,刻了五个五角星。“那时,我们还不知五星的图案是如何排列的,大家就悄悄地议论,认为其中一颗应放在旗子的中央,另外四颗分别放在旗子的四个角上。

“就这样,一面五星红旗就做好了,红旗做好后,还不能被特务发现,于是,他们就把床下一块松了的楼板撬了起来,把红旗叠好后,放了进去,再把地板重新钉好。

“很快,‘我们也有了一面五星红旗,等到重庆解放了,我们就举着它,去迎接我们的党’这句话,就从一个牢房传到了另一个牢,白公馆里我们的同志就都知道了这个事情。”

郭老说她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激动得几天都没有睡好觉……

悲痛:不是说好了一起迎接解放吗?

但大部分同志还是没能等到重庆解放的那一天。11 月27 日,大屠杀发生了,三天后,重庆解放。12 月4 日,郭德贤和其余幸存者一起回到白公馆,收殓战友们的尸体。

“那场面真是惨不忍睹,很多烈士的尸体都已开始腐烂了,血肉模糊地浸泡在血水中,只能从衣着上去辨认。有的粘在了一起,只能用手一个个掰开。被大火烧过的渣滓洞,烈士们的遗体也被烧得面目全非了。我认识的一位名叫黎洁霜的女同志,是和丈夫还有他们的一对儿女一起遇难的。她和丈夫一人抱着一个孩子,女儿把妈妈的脖子搂得紧紧的,怎么分都分不开……”说到这里,郭德贤已经哽咽得说不出话了。

后来,他们在二层的楼板下,取出了那面五星红旗。郭德贤和战友们把红旗展开,又都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她流着泪哭喊道:“我们不是说好了,等到重庆解放的时候,我们要一起举着我们的红旗,迎接解放的吗?”

大家拉着红旗,抱在一起,边哭边喊着战友们的名字:“陈然,刘国志,王朴……你们在哪里?”

心愿:红岩精神永流传

当年和郭德贤一同脱险的战友们,如今都已相继离开了,但是郭老一点也不惧怕死亡。她说:“即使我们不在了,你看,还有这么多人来祭扫烈士墓,‘红岩精神’一定会一直传承下去。”“不忘记他们,他们就没有死。”郭德贤望向远处,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看着远方的战友们。

70 年的思念,很长,又很短。只要不遗忘,他们就会一直活着……

郭老还说,“现在的90 后、00 后,虽然喜欢上网、玩游戏,其实,他们也很爱听革命故事。像60 后、70 后,还有80 后,很多都是听着《红岩》的故事长大的。现在的孩子们,接触的东西多了,更不能让他们丢掉这样宝贵的财富。”

郭老还建议说,“除了要让孩子多听一些历史故事、多了解一些英烈事迹外,还可以多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

猜你喜欢
白公馆渣滓洞开学第一课
渣滓洞集中营游记
建党百年,悼白公馆渣子洞在烈火中永生的英雄们
参观重庆渣滓洞缅怀先烈
参观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旧址感怀
儿童音乐剧《小萝卜头》导演阐述
百年老宅品味·写意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