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辈的卓见与自信

2019-09-21 05:44
党员干部之友 2019年9期
关键词:义勇军进行曲先辈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擘画了波澜壮阔的美丽画卷,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华彩乐章,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民族复兴展现光明前景。面对史料、面对文物、面对影视艺术作品、面对历史见证人,我常常惊讶于我们先辈的智慧,是先辈的远见卓识与强大自信,让我们的祖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着实不容易。

电视剧《特赦1959》,反映的是我党改造高级战犯的历史,对这个特殊群体,我们党不是从肉体上去消灭,而是对他们进行灵魂上的改造,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自信。因为改造人的灵魂是最难的。

改造一个人的灵魂,不是洗洗筷子、刷刷碗那么简单,筷子和碗上的脏东西,容易洗去,灵魂上的污垢洗去就难了。但是再难,中国共产党人也做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能干最难最难的事儿,而且能干成。正是有这种强大的自信,我们创造了人间奇迹:卫星上天、原子弹研制成功、飞船翱翔太空、蛟龙号下水、飞驰的高铁、港珠澳大桥、天眼……

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曾跟我讲,他小的时候就不相信以后天天能吃上白面馒头,如今不但天天吃上了白面馒头,而且吃上了更精美的饭菜。不光是自己吃上了,而且全国人民都吃上了,单这一点,就是人间奇迹。消除贫困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政府从中国国情出发,始终致力于减贫脱贫,消除贫困问题和贫困现象。客观地说,这在世界上是独树一帜的,取得的成果是举世公认的。盯住贫困不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胸襟和格局。

我曾经采访过中共党史研究专家李捷先生,他讲了这么一个历史典故。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在冷静地思考。特别是在领导度过三年严重困难时期的时候,这种思考和反思就更加深入,并且发展成为全党的反思。到了1963年的时候,要制订第三个五年计划,当时国家计委的一些同志脑子很热,定了很多高指标。毛主席就把李富春他们叫来,对他们说,现在我们一定要吸取过去的教训,定指标的时候“千万不要以我们这些人的寿命来计算时间”。“千万不要以我们这些人的寿命来计算时间”,这句话很了不起,这是痛定思痛。要充分留有余地,要尊重科学规律,有这样的反思,很不简单。正是有了这样的远见卓识,我们制订的一个个目标,才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完成着。道路尽管有曲折,但有着光明的前途。

70年前,我们的代国歌定为《义勇军进行曲》这也是了不起的决定。“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这些掷地有声的语言,这些悲壮的文字,化作催人奋进的音符,成为新中国的最强音,历经70年而不衰。这就是生命力,这就是感染力,这就是民族的风骨。当时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就是高瞻远瞩。1949年9月,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协商座谈会,马叙伦等主张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许多政协委员表示赞成,但歌词中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历史性的词语,有人建议把歌词修改一下。张奚若、梁思成认为,这首歌是历史的产物,为保持其完整性,词曲最好不做修改,并举出法国的马赛曲为例。毛泽东、周恩来同志赞成“安不忘危”的思想,何况新中国要达到真正安定、安全,还需要经历各种艰难困苦,周恩来同志说:“用原来的歌词才能鼓动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毛泽东同志拍板同意歌词不修改。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上,全体委员表决通过《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诞生在抗日战争年代,历经烽火洗礼,在和平年代越唱越响,成为凝聚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载体。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先辈,是他们的卓见,决定了新中国国歌的存在。

先辈的自信与卓见,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来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在5000多年文明史的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了,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传承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比如实事求是。这个成语出自《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我曾到岳麓书院参观,看到在书院讲堂的檐前,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题“实事求是”四个字。有学者考证,“实事求是”匾额是民国初期湖南公立工业高等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所撰。他是推崇“实事求是”理念的早期教育家之一。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1940年1月,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他又强调“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进行了具体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同志把实事求是这个成语赋予了时代内涵,进而成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最可贵,坚持实事求是,就是清醒,就有利于我们事业的发展;不坚持实事求是,就是糊涂,我们的事业就会走弯路。坚持实事求是是真正的自信。

比如忧患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忧患意识”强调得特别多。一部《易经》,可谓忧患意识的鼻祖,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在告诫,都是在忧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有远虑,方可有卓见。孔子说的“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捕鱼,不射夜宿之鸟。《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都是对生态环境的忧虑。

忧患意识是一种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是促进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催化剂和动力源。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必须做到“两个务必”。在从西柏坡前往北平的途中,他提出了“进京赶考”的重大历史课题,并希望全党同志都要“考个好成绩”。改革开放以后,面对一些党员干部的骄傲自满情绪,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他强烈的忧患意识。比如谈党建,他说:“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卓见与自信,相辅相成。卓见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成功经验,也来源于失败的教训,最根本的是来源于强大的自信。而自信,来源于信仰的坚定、理论的清醒、目标的远大、使命的崇高。你自信,证明你想透了,想彻底了,想明白了。有了强大的自信,则远见卓识翩然而至。当然,卓见则让自信更少些盲目,更多些坚定,让自信基础更牢固,更多些光泽。

猜你喜欢
义勇军进行曲先辈
抗日义勇军英雄
——李海青
不忘先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先辈精神 再造澧县辉煌
精致
春之进行曲:看现场春意盎然
MAKE COOL 夏日清凉进行曲
青年义勇军军歌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
“包饺子”进行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