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置入PICC导管临床研究

2019-09-22 11:57罗昭梅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静脉炎心房体位

罗昭梅

目前,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置管技术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常用的引导技术为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风险小等优势。其操作主要是从外周静脉用导管穿刺,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和外周静脉直接接触,对血管起到保护作用,该方法也比较适合长期静脉输液[1]。但是因为外周浅静脉条件不足,很难穿刺成功,并且容易发生静脉炎、导管异位等并发症[2]。为了降低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PICC导管置入出现的并发症,提高穿刺成功率,本研究针对本医院患者展开相关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医院2017 年1 月-2018年12 月收治的60 例行肿瘤术后化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2 例,女性28 例,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48.2±3.5)岁,患病时间3~10 年,平均时间(5.6±2.3)年。肺癌患者14 例、乳腺癌患者10 例、食管癌患者9 例、胃癌17 例、直肠癌7 例、其他癌症3 例。研究选用仪器包括心电监护仪、心电导线、自制导联线、电极片、输液器、PICC导管及穿刺包、正压输液接头、无菌手套、注射器、胶布及生理盐水等。①纳入标准:以上患者均符合PICC置管要求;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并了解相关的治疗方案;经过相关伦理研究委员会同意。②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异常的患者;排除患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1.2 方法 应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将PICC导管置入的操作步骤如下:结合医嘱进行操作,护理人员清洗双手,穿戴好口罩以及手套,对患者静脉进行评估,优先选择贵要静脉,再到肘正中静脉,最后才是头静脉;在结合置入导管的位置合理摆放患者体位,对其壁围进行测量,确定选择导管置入长度;将心电监护仪连接上,选取肢体Ⅱ导联系统,PICC置管前先确认患者有正常P波。负责穿刺的人员需要进行手部消毒,对穿刺位置进行消毒,保证处于无菌状态下实施穿刺措施,提前浸泡好导管并实施检查措施,将止血带扎好后再实施穿刺;将套管针推进完成后,观察存在回血则可以将止血带松开;将导管送至25 cm的位置,速度保持2 cm/min匀速;连接输液器并输入生理盐水,连接准备的无菌导线,其中一端连接的是导丝末端、一端连接的是心电监护RA导联,观察P波变化,P波没有发生变化则可以考虑为异位,将导管退出,直到P波出现变化,当出现高尖P波或双相P波时,停止送管,回退导管,导管撤出至P波降至一半状态后继续撤出2 cm左右,此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 处;将导丝匀速退出,固定好导管,将20 mL生理盐水注射器连接好,连接完成正压接头和PICC连接器实施正压封管。完成以上步骤后对穿刺点周围进行清理,将纱布覆盖吸收渗血。

1.3 观察指标 观察进行PICC导管置管成功率、置管用时、导管留置时长并进行X线检查是否定位成功,后位肋部位比较固定,密度也比较高,所以X线定位后位肋位置是适宜位置[3]。综合对比该技术运用前后置管用时、导管留置时间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应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将PICC导管置入,置管成功的例数为57 例,置管成功率为95%;在心电图定位穿刺中,依照P波变化进行穿刺方向调整,置管后在进行X线检查定位情况,有4 例定位失败,1 例为颈内静脉、2 例胸壁静脉、1 例腋静脉,之后在进行手法复位。置管时长及导管留置时间与该技术运用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实施前后置管时长、导管留置时间的比较

表1 患者实施前后置管时长、导管留置时间的比较

时间 置管时长(min)导管留置时长(d)实施前 24.41±5.40 5.32±3.56实施后 36.72±4.82 8.71±1.52 t 12.012 13.112 P 0.001 0.001

3 讨 论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安全、可靠,能够实现长时间留置,对患者造成的风险因素比较小,但是在置入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导管异位、漂移的情况,容易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4],影响穿刺成功率,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二次创伤。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置管时需要提前进行专业的培训,熟练掌握置管技术,在置管的过程中根据心电图指征,对导管头端做好准确定位,确保操作成功,避免出现过多的并发症。

3.1 PICC置管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并发症 ①影响因素:导管头端出现异位且没有出现P波:影响因素包括体位、姿势,患者没有保持合适的体位,使得导管头端进入的不是心房而是其他静脉,因此无法出现高P波;导管头端过深或过浅:进行操作时出现的高P波为导丝介质所激发的,需要护理人员拥有熟练的技术,控制好导丝长度,过长时会出现置管过浅,过短时则出现置管过深。②并发症:出现静脉炎。原因主要是在置管时发现没有高P波出现,反复地调整体位及导管,对血管内膜造成过多的摩擦,损伤内膜,才会出现静脉炎。

3.2 PICC置管的针对性护理对策 ①做好患者体位调整知识宣教:在PICC进入锁骨下静脉的过程中需要让患者头部往置管侧偏,采取转头低头位,避免导管会进入颈内动脉[5],在导管行进时采取相应手法按压方法对异位静脉的分支根部进行按压,避免出现导管拐弯的情况,退出导管时需要护理人员协助。②提高操作技术:护理人员接受严格的心电图引导技术培训,具有丰富的置管经验。在置管之前对导丝和导管的位置进行观察,确保其保持同一水平,避免导丝过长的情况。③选择合适的监护仪:在使用监护仪之前需要提前看好厂家说明,避免出现链接错误的情况,尽可能选择防信号感染能力比较强的,避免心房内心电图会受到其他的信号影响,需要不断进行体位以及导管的调整,患者在出现静脉炎后,采用喜疗妥、金黄散等进行外敷治疗,有利于静脉炎恢复。

总之,诱发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置入PICC导管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因素存在于多个层面,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有关诱发因素进行重视,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便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静脉炎心房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左心房
花开在心房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