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革命文物保护现状及发展研究

2019-09-23 08:02张洛阳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数字化保护新媒体

张洛阳

摘  要  新媒体背景下,革命文物纪念馆通过丰富展陈形式、增强互动性、增设冥想空间等路径,提升革命文物的精神优势,激发革命文物保护事业的活力。未来,借助新媒体技术,或可通过拓展虚拟展陈空间、开发文创产品,数字还原战争全景等路径,提升革命文物的资源潜力,全面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5-0044-02

传统的革命文物保护工作主要包括维修革命旧址和展陈关于革命的物品等两方面。新媒体视阈下的革命文物保护主要指借助新媒体的技术手段、传播路径和文化环境,增强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的生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为人们提供一种“活的”革命文化实践和体验路径,提升文物的精神优势,激发革命文物保护事业的活力,是传统的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补充和发展。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10余次对革命文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为加强革命文物工作指明方向,提出要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革命文物都活起来。2019年3月底,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开始陆续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名单。

1  新媒体视域下革命文物保护现状分析

目前,借助新媒体思维方式和技术路径,各地大型革命文物纪念馆,在尊重历史真实性的前提和基础上,逐步实施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战略,增强了革命文物对人民大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帮助人们获得更深刻的革命文化体验,提升了革命文物的精神优势,激发了革命文物保护事业的活力。“革命文物”是中国特有的概念,主要指能够反映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理想、革命精神和革命风范的文物[1];保护革命文物的主要目的是传承革命精神。目前,新媒体视域下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展陈形式日趋多样

在新媒体新技术支撑下,各地革命文物纪念馆的展陈形式日趋多样,相继推出了桌面视窗、触摸视频、全息投影数字沙盘和VR体验等一批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陈列展览形式,向他们提供更多数字化服务,弥补了传统的文物展示形式单一,视觉感单调等不足,较为充分地突显了革命文物纪念馆的教育传播功能,满足了新媒体时代的参观者,特别是青少年猎奇探秘的心理,更有利于通过历史史实,激发起他们的震惊和悲愤等纪念情绪。

1.2  增强了与观众的互动性

新媒体时代,文化的核心是互动,各地纪念馆借助新媒体手段对众多参观者同时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与个体参观者的互动性。目前,普遍被各地纪念馆使用的触摸式多媒体展示平台,弥补了传统的讲解员制度同时段只能讲解相同内容的不足,赋予参观者主动选择权,增强了文物与个体参观者的互动性。多媒体展示平台被事先存储进大量的讲解视频,供参观者选择,每一则讲解都经过精心策划,不仅内容丰富,讲述了每一件馆藏文物背后的历史,而且每一段讲解后面都设有留言区,不仅有助于参观者在互动中,平复刚被激发起来的悲愤和震惊的情感,也有助于纪念馆根据留言内容,及时补充体现时代精神的展陈内容。

1.3  增设了冥想空间

新媒体时代,国内知名革命博物馆往往在参观流程的最后目的地增设冥想空间,一般通过播放口述史、幸存者访谈和故事片剪辑等,增加纪念情感的营造环节,引领参观者进入静默状态,升华纪念情感,完成完整的纪念情绪的抒发过程。

完整的纪念情感抒发的过程,并不仅仅包含经由观展产生悲愤和震惊情绪,还应该包含借助讲解与倾听平复情绪的过程,以及最后在冥想中升华情绪的过程。

2  新媒体视域下革命文物保护的发展策略

以上,新媒体视阈下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相比传统的革命文物保护方式,侧重在“展陈内容”层面吸引更多参观者,激发起他们的震撼和悲愤等激烈的纪念情绪,提升革命文物的精神优势;而下文的展望性文字则侧重在“展陈形式”层面着力,兼顾新媒体时代的经济模式,提升文物的资源潜能,支持文物旅游业的振兴发展。

2.1  拓展虚拟展陈平台

新媒体时代,线上虚拟展陈平台是线下实体纪念馆的延伸,线下实体纪念馆多展陈2D类图片和实物,而纪念馆官网、官微等线上虚拟平台并不照搬文物的图片原样,而是在充分考证每一件文物的基础上,精心制作3D图片和特效短视频,并按照一定的主题分类上传。这些特效图片和视频多角度、立体化呈现了革命文物的形状和大小比例,极大增强了视觉欣赏的效果,并克服实体纪念馆受众面窄的问题,突破纪念馆实体空间的有限性,在线上虚拟空间激发众多网民产生悲愤和震惊等强烈的纪念情绪,增强他们的革命文化参与感和认同感,振奋民族精神,更快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革命文物工作的良好氛围。

2.2  开发文创产品

新媒体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既要通过增强革命文物陈列的生动性、参与性、体验性,实现革命文物工作的社会效应,同时也要兼顾发展文物旅游事业,拓展革命文物利用途径。革命文物是独特的旅游资源,借助新媒体思维和技术有助于释放和提升革命文物的资源潜能。比如将虚拟展示和开发文创产品结合起来,在纪念馆官网和官微开辟线上文物文创产品交易平台,销售革命文物3D打印仿真模型和相关馆藏文物的网络游戏和数字动漫等文创产品。为增强纪念效果,让参观者能瞬间产生压抑、突兀等不舒服的情绪,以及从细节真实性层面满足大众的好奇心,增强感官体验感,革命文物仿真模型的3D打印可选择摸起来寒冷、粗糙、坚硬的材质,有助于从触觉层面增强革命文物与参观者的互动性,弥补人们不能触摸文物的遗憾。数字动漫类革命文物衍生产品,在充分尊重革命文物历史真实基础上,讲述革命故事,传播革命先烈光辉形象,从艺术层面上进一步保存了革命文物的精神价值,拓展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视野,可看做革命精神的一种新的现代表现形式。另外,加强革命文物创意产品开发,还有助于增进文物所在地人民福祉,促进文化消费,推助文物旅游事业的发展,既提升了自身价值,也符合新媒体时代的经济模式[2]。

2.3  数字还原战争全景

利用数字新媒体技术,在幸存者访谈视频和口述史视频中穿插宏大、逼真的特效战争全景画面或视频,有助于克服单纯的幸存者访谈内容和形式,给予观众沉浸感低的问题;宏阔的全景化战争场景,相比单个的文物展示,更有利于营造庄严、肃穆的纪念性氛围,并在观众周围形成一个虚拟的冥想空间,寓情于景,引领他们进入历史的沉思状态,以及对和平的追求中。

进一步而言,由于碎片化资讯时代来临,以及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风靡,相当数量的参观者对视频类产品的接受习惯或者说品味已经发生了变化,年轻人更乐于接受瞬间就能“内爆”快适情感的逗笑类短视频。那么,相比单纯的幸存者访谈,穿插数字还原战争全景的视频,不仅有助于增强沉浸感,帮助参观者抒发完整的纪念情緒,也有助于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在新媒体时代承担起另一种特殊的使命,即帮助年轻观众摆脱逗笑思维,超越娱乐需求,获得既震撼又高尚、严肃和内敛的精神体验。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加速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数字化、在线化进程,为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和多维路径。各地革命文物纪念馆通过丰富文物展陈形式、增强互动性、增设冥想空间,从“内容接受层面”有效提升了革命文物的精神优势,较充分地满足了参观者求知受益的心理。未来,借助新媒体技术,纪念馆或可在“如何展示”等形式层面更大有可为,将“线上/线下”“虚拟/现实”“在线/在场”“文化保护/文物旅游”相结合,开展各种文化实践和体验活动,进一步拓展纪念馆在线虚拟空间、开发文创产品、数字化还原战争场景等路径,将纪念馆的各个空间更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帮助观众完成纪念情感的完整抒发和升华,提升革命文物的资源潜能和服务功能,使得革命文化突破时空限制,成为任何人可以在线/在场体验的现代文化。伴随新媒体技术不断进步,新媒体技术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会更加紧密,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视野和路径也将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旭东.革命文物概念及其界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41-145.

[2]陈子焓等.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分析——以故宫出品App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10):78-80.

猜你喜欢
数字化保护新媒体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探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探讨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数字化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