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众传媒的精神扶贫功能

2019-09-23 08:02杨雪梅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内生动力大众传媒功能

杨雪梅

摘  要  当前,贫困地区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脱贫攻坚的规模和进程,贫困地区需要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以振奋的精神状态实现精准脱贫。大众传媒在扶贫中具有重要的精神扶贫功能,能够通过新闻报道、评论等手段,增强当地群众的文化自信,调动群众脱贫的积极性,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

关键词  大众传媒;精神扶贫;内生动力;功能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5-0100-02

1  精神扶贫的定义

当前我国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经各地考察后提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的扶贫方略,注重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他指出,弱鸟可望先飞,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扶贫必扶智,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播①。精准扶贫也就是做到六个“精准”,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精神扶贫也就是从人的意志和精神入手,调动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攻破群众以往“等、靠、要”的思想,提高群众的精神追求,促使当地群众发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以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内生动力是人们行为机制的原动力,从消极变积极、从被动变主动,从“要我富”到“我要富”。在当前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一些贫困地区出现缺乏理想追求,得过且过、安于现状,脱贫动力不足的现状,群众的思想认识及文化水平相对落后,导致脱贫艰难、进程缓慢,严重阻碍贫困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拔除精神层面的“贫根”,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需要在物质扶贫的同时注重精神扶贫。

2  大众传媒的精神扶贫功能

以报刊、广播、电视等为载体的大众传播媒介在脱贫攻坚中具有舆论导向、社会教育和信息传播的重要功能,能够通过新闻报道、新闻评论等形式恰当地进行舆论引导和社会教育,对贫困地区进行信息扶贫、教育扶贫、精神扶贫。大众传媒的精神扶贫功能体现在促进群众发生认知、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大众传媒可以影响贫困地区群众的信息获取和应用过程,从而影响人们的认知,可以通过新闻报道改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态度,以先进人物事迹鼓舞人心,激发当地群众脱贫的精神动力,从而转化为行动力。

我国一些贫困地区遇到的脱贫难题不是资金、政策问题,而是群众思想懈怠、消极应对的阻碍,出现坐等政府出手、自身不出力的“等、靠、要”的思想,其精神贫困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扶贫的进度,精神脱贫也因此成为更加长期和艰巨的任务。解决精神贫困的问题是大众传媒不可推卸的责任,大众传媒在精准扶贫中具有重要的引导和监督功能,是扶贫问题的发现者和报道者。在我国,新闻媒体是连接政府和人民的桥梁,媒体对精神扶贫问题的重视直接影响政府的精神扶贫力度以及成果。

3  当前我国媒体精神扶贫的现状

随着我国扶贫工作的深入,许多媒体逐渐关注贫困地区的精神面貌,开始重视贫困地区的精神扶贫问题,加强了对当地教育、文化状况的报道。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贫困地区要激发走出贫困的志向和内生动力,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②。在此背景下,很多主流媒体开始了新的探索,央视2018年12月推出大型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记录了我国社会发展变化和人民的精神风貌,第十二集《一个都不能少》聚焦云南怒江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以及巨大的变迁,重视当地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的展现,64岁老县长高德荣退休后依然奋斗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扶贫工作队队长龙秀林带领村民种植猕猴桃致富,扶贫期间虽然困难重重,但群众一直默默坚持。央视2018年推出的《绝不掉队》,以喜闻乐见的叙事方式讲述了真实、感人的扶贫故事,重视人物精神的挖掘,在《封丘篇·独自撑起一个家》中讲述了河南封丘的张好群,虽然身残,但从来没有向贫困低过头,让观众认识到脱贫攻坚的紧迫性。

地方主流媒体如云南卫视的《经典人文地理》不仅展现当地的自然风貌,更是结合国家的扶贫战略,把地方实情与扶贫政策结合,讲述当地群众为脱贫致富的点滴,以脱贫故事振奋人心,鼓舞志气。在精神扶贫上,虽然一些主流媒体开始关注并推出了许多优质的扶贫節目。但是,许多媒体依然欠缺对精神扶贫的重视,对精神贫困问题的报道相对较少。“‘精神原因所致贫困比‘物质原因所致贫困更具隐蔽性和传播性,危险性更大,精神脱贫也更加长期和艰巨。”③导致精神贫困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贫困群众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导致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因此,大众传媒需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功能。

4  大众传媒精神扶贫的措施

4.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贫困地区不仅要摆脱物质的贫困,还需要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2017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强调,贫困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萎顿。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一些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不仅是因为地理因素,还有教育程度低、思想封建落后生活技能较差等原因,对于他们来说“富脑袋”才能“富口袋”。大众传媒需要发挥宣传和教育功能,传达政策并普及知识,促进贫困地区意识和思路的改变,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进行适当的知识普及,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4.2  强化舆论引导,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主流媒体应该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掌握舆情发酵的时间,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效、度,大力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贫困地区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把精神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结合。一方面,媒体可以加强社会舆论的监控,及时澄清事实真相,引导群众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另一方面,媒体可以通过宣传先进典型,发挥先进人物的模范作用,以典型事例啟发群众智慧,鼓舞人心。《人民日报》扶贫频道经常推出扶贫先进人物事迹,包括扶贫带头人、扶贫专家以及群众代表等,以扶贫人物艰苦奋斗的精神鼓舞着人们,以先进模范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央视4套播出的《中国舆论场》对当下社会的各种舆论热点进行解读,包括扶贫过程中的舆论热点,即时进行舆论引导。

4.3  传播民族文化,增强贫困地区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④,建立文化自信,有助于坚定人们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有助于增强贫困地区群众的使命感,激发贫困户自强不息、勇于脱贫的内生动力。贫困地区文化自信的建立离不开民族文化的传播,大众传媒具有社会文化传承的功能,能够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和发扬者,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央视军事农业频道推出的纪录片《乡土》从民间文化出发,讲述一方水土的饮食文化、民俗、民间艺人绝活等文化样式,带领观众一起寻找家乡的味道,通过对外传播当地文化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激发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当地群众的文化自信。

4.4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主体意识

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主体,贫困群众的“志”与“智”直接影响自身脱贫能力和积极性的发挥,从而影响脱贫的进程和成果。扶贫需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通过“扶志”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意识,激发其脱贫的积极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扶智”提高贫困群众认知,提高其思想文化水平以及生活的技能。大众传媒可通过报道典型人物和扶贫故事,关注贫困群体的特殊困难,给予其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志气和信心,激发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人民网的扶贫案例既有感人的扶贫人物故事,也有产业发展、扶贫实践等信息,通过鲜活的扶贫故事震撼人心、鼓舞志气。在“扶智”上,大众传媒可加强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帮助贫困地区摆脱教育落后的面貌,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注释

①习近平的“三扶”脱贫论,新华网,2015.09.11。

②习近平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强调 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新华网,2016.07.21。

③点燃致富心火 重视“精神扶贫”,先锋队,2017.05。

④权威发布:十九大报告全文,人民网,2018.03.13。

猜你喜欢
内生动力大众传媒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我有特异功能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大众传媒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新常态下提升西安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
外源式扶贫背景下农户脱贫的内在动力研究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哈尔滨市长宋希斌:深挖“内生动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
功能关系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