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章:一生在中药延胡索的探索里“安贫乐道

2019-09-23 09:04郜阳董纯蕾
科学导报 2019年20期
关键词:金国药理学药学

郜阳 董纯蕾

1  从农田走上药学路

金国章或许自己也不曾想过,会这样走上药学之路。他出生于浙江永康前渡金村,七八岁时就学会了踏水车,成了祖父的务农小帮手。初中毕业后,一场持续数月的副伤寒突如其来,令他高烧七天七夜不退,甚至一度昏迷不醒。父亲曾请来中医诊治,孰料却加重了病情。可正是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让金国章对中医药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研究中药,治病救人”的种子牢牢埋在了他的心底。高中毕业时,老师“科学报国”的赠言更坚定了他的信念。

那年,他在高考志愿表里划去了曾经心仪的农业机械化专业,选择了更感兴趣的药学。药学在当时是一门新兴学科,被寄予无限期望。尽管教职人员和实验设备都不齐全,但浙江大学五年紧张而高强度的学习,开拓了金国章的学术视野,也为他的药理学追梦之旅做好了理论准备。

大学毕业后,金国章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由于新中国要发展科学事业,药物所正在创建药理学实验室,亟需科研人员。金国章成为刚从美国回来报效祖国的丁光生教授的第一位助手。丁光生教授在上海药物所创建了药理学科,引领金国章迈进了药理学研究大门。1956年,在留苏归国的胥彬教授指导下,金国章承担著名镇痛中药延胡索有效组分的药理学研究任务,从此步入神经药理学的研究领域。

2  奋力跑好前辈的“接力棒”

延胡索是什么?李時珍在《本草纲目》中便有阐述:味苦微辛,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妙不可言。金国章常说,在延胡索研究中,如果说李时珍是执棒起跑的第一人,那么赵承嘏先生是接力第二棒的人,自己只是站在两位巨人肩上,要奋力跑好“第三棒”。

以前,人们在用中草药防治疾病时,或用水煎、酒浸,或做成丸、散、膏等各种剂型。然而,它们的有效成分究竟是什么,却始终是个问号。中科院上海药物所首任所长赵承嘏院士在极其艰难的工作条件下,系统分纯了延胡索的十多种生物碱,以甲、乙、丙等命名,还确定了其化学特性和结构。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将这些珍贵的生物碱精心保存,使得金国章对“延胡索乙素”的研究成为可能。

经过8年多艰苦卓绝的精心研究,金国章和胥彬教授阐明了l-THP是中药延胡索镇痛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又找到新的药源罗通定,均被临床验证所确认。l-THP研究成果被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功的第一个神经系统药物,也是科学整理中药取得成功的一个范例。后成为新药,列入国家药典,载入多版药理学教本中,沿用至今。

这项成果也被纳入建国十周年国庆献礼项目。1959年10月1日,金国章作为上海市科技界代表之一,在天安门观礼台观看了国庆十周年阅兵式。此事,令他终生自豪。“时隔半个多世纪之后,每每谈起这次精神嘉奖,金先生总是难以抑制激动之情。”上海药物所所长蒋华良院士回忆。

3  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左旋延胡乙素(l-THP)获批成为镇痛新药后,该药的新颖作用仍然萦绕在金国章的心头。金国章先生通过大量的大鼠、犬和猴的动物实验,发现它不是抗炎镇痛药;不同于吗啡镇痛,无成瘾性;有助眠作用,但不是催眠药;最终确定l-THP具有明显的“安定作用”,这超越了中医药文献所有记载,也超越麻醉性镇痛剂吗啡的药理作用范畴,其实质又是什么?

“药物作用机制的指导作用,往往会超过具体药物,影响面更大,时间更持久,作用意义更深远。”困惑中,时任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药理学科学术委员的张昌绍的一席话,让金国章如饮醍醐。在日后工作中,这个科学哲理也让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科研工作理念——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1978年,“科学的春天”到来。经过慎重权衡,金国章决定回归研究l-THP的安定作用机制,他顺利地证明了l-THP安定作用的实质就是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的作用。l-THP的多巴胺受体阻滞作用对科学整理中药延胡索的神经药理,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中药科学研究的核心是明确有效组分的化学结构。左旋延胡乙素具备了明确的结构与功能的构效关系,这为上海药物所现在的多个临床获批的新药提供了最有价值的先导化合物,奠定了理论基础。”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李扬介绍。

以l-THP的作用为源头,金国章与药物化学家嵇汝运、陈凯先、蒋华良院士合作,开展构效关系研究,成功地开拓了四氢原小檗碱同类物作用于多巴胺受体的研究领域。

更有意义的是,从中发现左旋千金藤啶碱(l-SDP)对多巴胺受体既有激动又有阻滞的新型药理作用。对于这一特定试验条件下的偶然发现,金国章敏锐地意识到意义不凡。又经过7年深入不懈的研究,他明确了l-SDP对多巴胺D2受体是阻滞作用,但是对D1受体的激动作用需要受体超敏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药效。这是在国际上的首次发现,且超出了当时主流观点的范畴,直到20多年后人们才真正理解了金国章的先见之明。

金先生在1987年正式明确了l-SPD的“兼容作用”,1997年又提出了“匹配治疗”的观点。然而,当年学术界和制药界相信“单靶点、高亲和”的策略,很少有人敢于认可和接受“匹配治疗”的观点。实际上,在随后的十多年里,科学家们陆续发现疗效好的的神经系统药物往往具有多靶点的特征。最近六年来,美国FDA陆续上市的抗精神分裂药物,也都是多靶点的药物,基本符合金先生提出的“匹配治疗”观点。事实证明,金国章提前20多年为抗精神分裂症指出了“匹配治疗”的开创性研究方向,可谓“大智大勇”。

更难能可贵的,日后的研究进一步说明,“匹配治疗”的思路不仅针对抗精神分裂症,对抗抑郁焦虑及抗帕金森氏症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已成当今新药研发的重要指导思路。

猜你喜欢
金国药理学药学
学习迁移理论在“药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及作用分析
布鲁纳理论在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作用探讨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药理学教学中“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初探
洪迈的“摆头”
药理学“慕课”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