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化视角下福建省渔业产业结构优化与渔业经济发展的耦合分析

2019-09-23 05:40张群
山西农经 2019年6期
关键词:耦合协调产业结构

摘 要:基于产业生态学视角,讨论了渔业产业结构和渔业经济发展的协同问题,认为要充分考虑渔业经济发展中的可持续问题,关注渔业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提高。从当前福建省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基于耦合理论,探讨了福建省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与渔业经济协同发展的现实状况,实证论证了福建省渔业产业结构和渔业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经历了从失调到协调发展的过程,并且总体趋势是稳步向更高级的协调程度发展,说明福建省在促进渔业生态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并且从总体上促进了渔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渔业增长;耦合;协调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6-0010-04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6.4;F205        文献标志码:A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渔业经济发展历史悠久,其渔业经济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这得益于海洋强国战略的政策优势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部署,福建省渔业经济尤其是海洋渔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优势。2014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福建省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深入探讨福建省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和渔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符合渔业产业发展的需要,也可为渔业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学术界关于渔业产业结构的优化问题也进行了广泛讨论。杨林、苏昕(2010)以产业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产业升级发展的规律特点[1],分析了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的目标以及实现路径。闫莹等(2016)从区域协同发展研究的角度出发,以京津翼地区协同发展为背景,分析了河北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问题[2]。刘盼成(2017)分析了渔业产业结构和渔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指出调整渔业产业结构,提高产业之间的协调能力和主导产业的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性问题[3]。杨卫等(2018)关注了渔业结构调整和渔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渔业一二产业的调整转换可以增加渔民收入并缩小收入差距,但是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表现有所不同,因此要因地制宜地调整不同区域的渔业产业结构,确实提高渔业经济发展水平[4]。回顾既有文献,关于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主要是从产业结构内部的关联性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要素进行分析。在当前积极推动渔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渔业产业发展规律,促进渔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终提高我国渔业产业的竞争力十分重要,有必要深入挖掘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渔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同机理。

1  渔业产业结构和渔业经济发展的耦合模型构建

耦合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是各子系统通过互动而相互依赖、相互协调和相互作用的动态关联关系。渔业产业结构和渔业经济发展被看作两个不同的系统,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同时又对彼此产生影响,通过分析两个系统的协调互动机理,来进一步探究二者的演进发展,从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要建立渔业产业结构发展指数及渔业经济发展指数,然后利用两个指数的变异程度计算出两个系统的耦合程度。

1.1  渔业产业结构发展指数和渔业经济发展指数

渔业产业结构发展指数和渔业经济发展指数见下式:

f(x)、g(y)分别表示渔业产业结构发展指数和渔业经济发展指数,指数值越大,说明渔业产业结构发展较高和渔业经济发展越好。如果f(x)>g(y),是渔业经济发展滞后型;反之,是渔业结构发展滞后型;f(x)=g(y),说明渔业产业结构发展与渔业经济发展同步。

1.2  耦合度模型

按照耦合的概念,建立模型反映两个系统之间的变异程度,以反映两者之间的协同关系,根据离差系数变化,耦合度表示为:

根据需要,假设k=4,耦合度C∈[0,1],表示渔业产业结构发展和渔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该系数值越大,说明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越佳;反之,则越差。

1.3  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其评价标准

耦合度系数可以较好地反映渔业产业结构和渔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水平,但是却很难反映出渔业产业结构和渔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发展状况和综合效益。比如高水平的渔业产业结构发展和渔业经济发展,以及低水平的渔业产业结构发展和渔业经济发展,其耦合度可能相似。因此,本文构造耦合协调度模型,以便更准确地观察两个系统之间的真实关系:

其中,R表示耦合协调度,P为渔业产业结构与渔业经济发展效益综合评价指数,?琢描述渔业产业结构发展水平权重,?茁描述渔业经济发展水平权重。假设渔业产业结构发展与渔业经济发展在指数中的重要性是一样的,所以?琢=?茁=0.5。R∈[0,1],该系数值越大,说明两系统协调较好,反之较差。

根据既有文献在耦合度模型问题中的理论探索以及数据验证,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关于耦合协调程度的判断标准。本文参考黄瑞芬(2009)、王艳明(2014)的判断标准,根据耦合协调度的大小,把耦合协调分为优质协调(0.9≤R≤1)、良好协调(0.8≤R<0.9)、中等协调(0.7≤R<0.8)、初等协调(0.6≤R<0.7)、轻度失调(0.5≤R<0.6)、中度失调(0.4≤R<0.5)和严重失调(R<0.4)等7个层次[5-7]。

2  福建省渔业产业结构与渔业经济耦合关系实证分析

2.1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根据渔业产业结构与渔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并借鉴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结合福建省渔业产业发展情况和数据获取的问题,最终选定相关指标并建立指标体系。在分析渔业产业结构系统时,分别考虑了渔业第一产业、渔业第二产业及渔业第三产业占渔业经济总产出的比重3个指标。而在生态约束视角下,讨论渔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渔业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既要考虑渔业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还要注重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的生态条件及漁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问题。鉴于此,研究结合产业生态化的内涵,并遵循数据的科学性、可获得性、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及整体性原则,构建了相应的衡量渔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包括渔业经济产出、渔业经济投入及渔业经济发展的环境资源状况3个准则层。渔业经济产出包括渔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及渔业劳动生产率,这是衡量区域在渔业产业生态化发展中取得的成果及发展效率;渔业经济投入包括设施投入、技术投入及人力投入,这反映了渔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另外,以水产养殖面积及污染造成水产品损失和受灾面积,作为渔业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状况的反映,产业生态化的升级发展应该要兼顾渔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适应性,环境承载力是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8]。本文选择了2008—2015年福建省渔业产业结构状况和渔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数据来自《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和《福建省统计年鉴》及相关网站。

2.2  数据标准化处理

首先,为消除数据的量纲影响,需要进行标准化变换,本文采用极差法处理数据标准化问题。

其次,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熵值法的原理是依据指标在统计区间内的离散程度不同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根据这种方法所确定的信息熵,能较好地度量系统的有序程度[9-10]。

2.3  渔业产业结构与渔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两个系统的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并建立指数,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和表2所示。

2.4  渔业产业结构发展与渔业经济发展耦合度的实证结果

根据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可以发现,2008—2015年,福建省渔业产业结构发展、福建省渔业经济总体发展及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基本上比较一致,都是在稳步的上升中,如图1所示。

渔业产业结构发展与渔业经济发展的关系,经历了从严重失调到中等协调发展。2008年由于渔业发展中,渔业一产的比重过大,而渔业第三产业产值占比相对较低,导致了渔业产业结构和渔业经济发展之间严重失调。2009—2015年,二者的发展都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其中,2009年、2010年,二者发展是初等协调,2011年则进一步发展到中等协调,在2013—2015年间保持这种趋势。以2010年为分界点,在这之前渔业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相对滞后,而2010年之后,渔业产业结构发展则呈现主导性作用,渔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可能是由于一系列的国家政策支持及“十二五”规划以后,福建省大力推進生态省建设,重视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并重点关注对渔业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低碳渔业、生态渔业及休闲渔业等概念被重视而且不断提起,并在政策实践中得以贯彻实施。促进渔业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以适应产业生态化、经济集约化发展需要,使渔业产业快速发展。

2010—2011年由初等协调进入到中等协调,得益于在渔业投入中权重较大的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经费、渔民参加技术培训的人数增加,以及渔业劳动生产率上升,大大促进了渔业经济的发展。2012年耦合协调度再一次降为初等协调阶段,这是由于2012年渔业经济发展指数降低,其中反映渔业发展的环境资源状况指标中,污染造成水产品损失及污染,造成受灾养殖面积两个值都是历年最大的,从而影响了渔业产业结构和渔业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也说明了重视保护资源环境是渔业产业结构与渔业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11-13]。

2013—2015年,两者都处于中等协同发展水平,其中2014年相对较低,这是由于渔民参加技术培训的人数下降,这也说明了渔业发展中,高水平、懂技术的现代化渔民,对实现渔业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  结论和建议

实证分析表明,研究区间内(2008—2015年)福建省渔业产业结构和渔业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经历了从失调到协调发展的过程,并且总体趋势是稳步向更高级的协调程度发展,说明福建省在促进渔业生态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并且从总体上促进了渔业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促进渔业产业结构和渔业经济发展的协同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4]。

第一,要注重保护渔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的合理化和持续性开发,积极构建发展现代渔业体系。具体而言,要进一步加强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开展渔业资源增值放流活动,深入研究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技术等。

第二,要不断提高渔业产业结构与渔业经济的协调度和高度化水平。渔业产业结构发展的高度化,就是要加快发展第二三产业,而相应的放缓捕捞业和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养殖业要发展健康养殖和绿色养殖,支持发展远洋捕捞,整合协调各种资源,提高各项效益。渔业第二产业的发展则是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强水产加工企业建设,通过提高渔业组织化水平,实现渔业生产标准化、渔业产品高质量化的目标。渔业第三产业发展要着力抓好休闲渔业、旅游渔业的发展,加强金融、交通、通讯等各方面建设,不断优化渔业资源的区域布局。

第三,要重视先进科学技术和优质的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发展现代生态渔业,开展核心技术研究,实现渔业低污染、低能耗、低成本的发展,提高渔业资源的产出率及水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并最终实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优质的人力资源是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政府要培养适应渔业生产需要的新型渔民,加大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的力度,并进一步建立和发展渔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渔业组织化建设服务于渔业经济。

参考文献:

[1]杨林,苏昕.产业生态学视角下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与实施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31   (10):99-105.

[2]闫莹,江书平,李维国.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渔业产业结构升级与路径选择——以河北省海洋渔业产业经济

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8(2):26-29.

[3]刘盼成.渔业产业结构对渔业TFP变动的影响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7.

[4]杨卫,严绵.渔业结构调整对渔民收入的地区性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1):324-328.

[5]张群,魏远竹.海洋产业集聚与环境资源耦合关系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5,18(6):47-52.

[6]黄瑞芬,王佩.海洋产业集聚与环境资源系统耦合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1(2):39-42.

[7]王艳明,刘弈,王静.海洋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耦合研究——基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J].经济统计学(季刊),   2014(1):123-136.

[8]马彩华,宋百慧,游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莱州湾海洋渔业产业结构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7,35(2):87-95.

[9]吴凯,卢布.中国海洋产业结构的系统分析与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7(1):367-370.

[10]武京军,刘晓雯.中国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分区优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S1):21-25.

[11]于谨凯,李宝星.中国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基于主流产业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中国海洋经济评论,2008,2(1): 136-166.

[12]徐璐.我国海洋渔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地区收敛性研究——基于动态Malmquist模型[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5.

[13]韩杨,James L.Anderson,楚敬杰.中国现代海洋渔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基于渔业效益指标的评价[J].经济研究参考,2016(57):3-9.

[14]张福庆,胡海胜.区域产业生态化耦合度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    2010(4):219-224.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高效降解菌耦合颗粒生物活性炭处理印染废水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新疆人口与经济耦合关系研究
新疆人口与经济耦合关系研究
瑞萨电子推出光电耦合器适用于工业自动化和太阳能逆变器
基于INTESIM睪ISCI的流固耦合仿真软件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