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09-23 05:41田旭
山西农经 2019年12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田旭

摘 要: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亟需解决的一个严峻问题,易地扶贫搬迁是帮助解决贫困问题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截至2017年,贵州省正安县较好地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出现了许多问题。对正安县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2-003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1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背景

正安县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东北部,是遵义市与重庆市接壤的地方。正安县有着“尹珍故里”“小说之乡”“白茶之乡”“野木瓜之乡”等荣誉称号。但是由于当地地势复杂、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薄弱、产业落后等原因,贫困反而逐渐成为了正安县的代名词,其他优点渐渐湮灭。

2014年正安县贫困发生率为21.25%,是贵州省深度贫困县之一。截至2018年底,正安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95%。近年来,正安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一双有力的“手”,旨在完成2016—2019年全县5 256户23 404人的搬迁任务,其中重点确保完成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认定并已分派到正安县的4 547户20 32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任务,同时完成整村(寨)搬迁中需要同步的709户3 076人搬迁任务。截至2018年底,正安县完成年易地扶贫搬迁8 516户38 399人。

2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出现的后续问题

2.1  贫困面大、搬迁面广,完成难度高

2.1.1  经济因素

由于正安县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发展滞后,有可能一个村里全是贫困人口;人口分布杂、散,为工作人员精准识别贫困户、汇总信息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阻力。每个地方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并不多,且每个安置点能容纳的人数有限,并不能完全容纳所有的贫困人口[1-2]。

2.1.2  思想文化因素

由于大多数贫困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封建小农思想较为严重。这部分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和赖以生存的土地,对搬迁表现出排斥、抵触情绪。

2.1.3  其他因素

《正安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4年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 596户,贫困人数为127 513人,贫困发生率为21.25%,有17个贫困乡镇、90个贫困村。截至2018年,正安县已累积出列贫困村55个,减少了贫困户24 913户107 683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95%。目前尚有贫困村35个,有贫困人口6 683户19 830人,贫困发生率为13.3%。虽然扶贫成效显著,但“脱贫”并不意味着“完全脱贫”,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返贫,返贫的后续工作也给政府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小压力。

2.2  搬迁后贫困户无法解决生存问题

由于大多数贫困村民受教育程度低,他们除了“务农”与“务工”,并没有其他获得经济来源的途径,而且山区里的贫困人口大多数为老年人或者留守儿童,并没有其他生存技能,只能依靠干简单的农活来维持基本的生存。由于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为老年人、留守儿童及伤残人士等没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搬迁后他们就相当于被迫与生存资料分离,而且城镇与农村有很大不同,在农村中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而搬迁安置点周围基本没有可供使用的耕地,搬迁后需要花钱买生活必需品。由于缺乏生存技能,也没有收入,离开了农村,这部分人相当于失去了经济来源[3]。

2.3  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由于搬迁安置点大多数修建在城镇周围新开发的地区,既远离中心地区,又远离原来的住地,且大规模安置情况少,大多数都是小规模安置,周围也并没有提供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与公共服务。由于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虽然搬迁项目中都要求住房与基础配套设施共建,但因为资金、进度等问题的存在,往往都是住房修建好了,村民们入住了,但是相应的水电、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

2.4  就学、就医、就业问题难解决

一是子女教育问题。当贫困村民们搬迁到安置点后,由于远离自己原来生活的地方,周围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子女的上学问题很难解决。例如村民原来生活在A区的某一个村落,平时子女在A区某村上小学,当搬迁到B区后,由于就近的小学能容纳的学生数量有限,造成一部分学生“无学可上”,或者需要去很远的地方上学。

二是医疗问题。一般来说,村民们原本生活的地方会有小诊所等医疗卫生机构,但是搬迁后由于有的安置点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附近没有医院,村民们看病需要去很远的地方,十分不便。

三是就业问题。当农民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在城镇中想要生存下去,就需要工作。但由于他们缺乏工作技能,没有一技之长,可供选择的岗位有限,而且在小農思想的影响下,村民们就业、工作的意愿也不强。这就产生了一个现象,即贫困人口仅实现了“房屋脱贫”,离真正的脱贫还是有一定距离。

3  对策研究

3.1  加强前期准备工作和中后期清查工作

开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之前,一定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高度重视搬迁规划与实施方案。不能仅仅只立足于“搬出去”,而不考虑“谁搬?”“为什么要搬?”“怎么搬?”这些问题。一定要优先考虑基本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村民,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做好审核工作,精准地识别贫困搬迁对象,合理确定搬迁规模,多次进行摸底排查,让该搬的人搬、先搬。还要做好思想工作、宣传工作,让“不愿搬”的人消除搬迁顾虑,变成“主动搬”“愿意搬”。要做好复核工作,防止遗漏现象与欺骗现象的发生。对于搬迁安置点选址问题,尽量选在工业园区、景区附近,这样可以更好地解决后续就业问题。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一定要定期清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存在的“漏洞”[4]。

3.2  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政策,解决就学、就医问题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这是开展易地扶贫工作的原因。但如果搬迁后的安置点仅仅只是房屋条件变好了,而基础配套设施没有跟上,那搬迁就毫无意义。要想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首先基础设施要跟上,完善搬迁安置点的水电气、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其次要解决搬迁安置后的子女上学及村民们就医等问题。如果附近的学校能容纳更多的学生,可以开辟绿色通道安排他们去附近的学校上学;如果搬迁规模较大,求学人数较多,政府可以新建中小学解决“上学难问题”。对于家庭实在贫困的学生,政府可以采取“助学奖励金”或者“助学贷款”等方式资助贫困学生完成义务教育。“不怕生活苦,就怕思想穷”,利用教育可以极大地减少下一代贫困发生率。如果搬迁安置点附近范围内没有卫生室、诊所等,政府可以以安置点社区为单位,设置卫生室,解决群众的就医问题。

3.3  加强就业扶持力度,推进后续产业的发展

把生态移民与就业扶贫结合起来,加强对贫困村民的就业培训,确保贫困村民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正安县有着“白茶之乡”“野木瓜之乡”的称号,同时还是我国最大的吉他生产基地。正安县政府可以因地制宜,通过茶园、果园、吉他生产厂等,对贫困村民开展定向式技能培训,带动贫困村民就业,帮助村民们脱贫的同时,还能提高产业生产力。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各个视频网站展现“三农生活”,从而获得收入,帮助脱贫。例如现在西瓜视频上有许多“三农成员”,他们通过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获得播放量,从而获得收入,当播放量增加并趋于稳定之后,可以通过互联网推销本地的优质特产,带动其他人脱贫。政府还可以建立“一对一”的搬迁帮扶、搬迁就业保障服务机制,做好后续跟踪服务工作,让村民没有后顾之忧。

3.4  加强社区文化教育、精神文明建设,转变其思想观念

穷不在于物质,而在于思想。要想从根本上脱贫,光靠增加收入是不够的,要从根源上抓,把那些旧的、不好的,导致贫困的观念消除掉。政府可以在搬迁安置点社区内设置文化宣传栏,定期安排工作人员开展“文化传输”和“文化教育”活动,把知识讲给群众听,为群众讲解各项政策,引导群众养成有生机、有活力、有志气、讲卫生、讲文明的观念,逐渐消除封建旧思想,全面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政府可以在安置点设置文体娱乐场所,组织村民开展娱乐活动,比如跳广场舞、下象棋等。还可以定期开展娱乐赛事,例如“广场舞比拼”等,加强安置点村民们的凝聚力,提升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

我国贫困人口多,而且上一代的贫困会极大地影响下一代,贫困就这样“代代相传”。精神文明建设虽然不能让贫困村民的思想达到一个高度,但至少可以消除封建落后思想,对下一代产生更好的影响,让贫困从根源上消失。

参考文獻:

[1]宋安平.湖南易地扶贫搬迁的成效、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8(5):126-133.

[2]廖琪林.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易地扶贫搬迁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7.

[3]吕翠丽.易地扶贫搬迁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J].当代农村财经,2018(9):42-44.

[4]周璐.西部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的路径研究——以贵州省桐梓县为例[J].宁夏农林科技,2018,59(4):52-54.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