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故杜夫人墓发掘简报

2019-09-24 05:48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关键词:绿松石墓志器物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2016年1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伊洛河连通工程,抢救性发掘唐墓1座,编号C18M272。该墓葬位于洛阳市洛龙区李楼镇潘寨村北(图1)。现将该墓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C18M272为竖井墓道单室土洞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方向183°。(图2)

墓道 位于甬道南,长3.2米,宽0.88米,深5.2米。

甬道 位于墓室南壁偏东处,东壁与墓室东壁几乎在一条直线上。长1.2米,宽1.12米,高1.5米。

墓室 长方形,拱顶已塌。长2.6米,宽2米,残高约1.8米。

图1 C18M272位置示意图

二、随葬器物

墓葬被盗严重,残存随葬品15件(套),包括白瓷罐1件、釉陶罐1件、塔式陶罐1件、金饰1套、铜笄1件、铜合页1件、铜带扣2件、铜构件1件、铜钱3枚、铁片1件、玉片2件、绿松石头饰1套、滑石饰1件、墓志1合。

白瓷罐 1件。标本C18M272:8,盖,子口,窄平沿,圆唇,高弧顶,上有宝珠形纽。罐,侈口,微卷沿,圆唇,束颈,弧肩,鼓腹,平底。器表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洁。口径10.5厘米,腹径24厘米,底径12.8厘米,通高28.6厘米。 (图3-1,图 4-1)

釉陶罐 1件。标本C18M272:7,侈口,斜折沿,圆唇,短束颈,弧肩,鼓腹,平底。肩部对置两系。口沿内壁至外壁下部施褐釉。器身施褐釉。口径18厘米,腹径30.8厘米,底径13.2厘米,高23厘米。(图3-2,图4-2)

塔式陶罐 1件。标本C18M272:9,仅余器盖和喇叭形器座。盖残高10.8厘米,座高9.6厘米。 (图3-3,图 4-3)

金饰 1套,共4件。标本C18M272:2,由中空圆柱形底座和五瓣花状装饰组成,部分包铜。底座残高0.7厘米,五瓣花状装饰长0.8~1厘米。 (图3-5,图 4-8)

图2 C18M272平、剖面图

铜笄 1件。 标本C18M272:14,锥形,顶端呈花蕾状,断面呈圆形。最长的一段长1.9厘米。(图3-6)

铜合页 1件。标本C18M272:4,仅余扣环,由环首钉和方形垫片组成。长1.4厘米,垫片边长1.2厘米。(图3-10)

铜带扣 2件。标本C18M272:10,一端为轴,另一端圆角,正面有一心形纽,表面隐约可见鎏金痕迹。通长2.5厘米,宽2.3厘米。(图3-7,图 4-5)标本 C18M272:13,一端为轴,其余作飞燕形,正面有心形纽。长3厘米,宽4.2厘米。(图三3-8,图4-6)

铜构件 1件。标本C18M272:15,类带钩,可能为皮带的勾连挂件,一端呈环状,另一端呈叶形。长4.1厘米。(图3-9,图4-7)

铜钱 3枚。标本C18M272:1,铸造一般。“元”字首画较长,次画左挑;“通”字的“辶”三笔似连不连,“甬”头开口较小,“寶(宝)”字的“貝”下边两笔加长。背有月痕。直径2.6厘米,穿径0.7厘米,廓宽0.2厘米。(图3-11)

铁片 1件。标本C18M272:11,锈蚀严重,器形不可辨别。最长6.1厘米,最宽4厘米。(图3-4)

玉片 2件。标本C18M272:5,叶形,表面残留鎏金痕迹,长处2.6厘米,宽处1.8厘米。(图3-12,图 4-4)

绿松石头饰 1套,共9件。标本C18M272:3,由一大片绿松石残片和8件云形绿松石组成。大片绿松石原似为兽形,背侧镶金。长3厘米。云状绿松石,边缘包金。长1.1厘米,宽0.5厘米。(图3-13,图4-9)

滑石饰 1件。标本C18M272:6,八棱柱体,顶作八棱锥帽,底端一周凹槽,顶两周凹槽。高8.6厘米,直径1厘米。(图3-14,图4-10)

墓志 1合。标本C18M272:12。青石质,方形,由盖与志石组成。盖,覆斗形,阴刻楷书“大唐故杜夫人墓志铭”,周围刻简单几何纹,四刹刻卷云纹。边长52厘米,厚8.5厘米。志石正面阴刻楷书19行,侧面阴刻卷云纹。边长52厘米,厚10厘米。(图5)志文如下:

大唐故杜夫人墓志铭

丽文墓志

故人穆员述

图3 C18M272出土器物

图4 C18M272出土器物

丽文姓杜氏,建中四年员识之于济源县令崔晤之室中,心悦之,无何,崔侯物故,来归于我。盖以愿而获从,洎寡而见顾,类夫丽华、文君故事,故以丽文命之。员尝佐成周分正之务,与京兆韦夏卿云客、清河崔溉退夫为僚,盖不常矜庄,时有匪他之宴。云客曰:“丽文色如晴花,语类娇莺,其为态也,又似乎好风迟日,与夫莺花相主,且姁煦及人。”退夫曰:“丽文之境也,如夏木初阴,秋宵霁月,秀而茂,皎而清,信在齐忘味之美,而东山长往之胜。”雅善秦声,二子佥曰:“能使醒者醉,醉者醒,悲者乐,乐者悲。”员之未有室也,赏夫二子之赏者八年,他日义不可留,授于故人监察御史达奚遇,遇夙丧其偶,以中馈之职待之。贞元八年闰十二月七日卒于徐州埆桥达奚氏之别墅,享年卅六。临没,以老母在洛为托,达奚生仁而致之。明年四月七日葬于城东十里所。

呜呼!浮生如客,穷泉如宅。红妆如朝,白骨如夕。白骨须臾,亦归于无。悠悠此路,不其悲乎!

三、结语

根据墓志记载,墓主人姓杜,名丽文,卒于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墓志中记述了对丽文的赞美之词、卒年及迁葬于洛阳的时间,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唐代中期家妓的形象。丽文先后跟随济源县令崔晤、穆员、监察御史达奚遇三人,深得主人喜爱,去世之后从徐州迁葬洛阳,穆员为她撰写了墓志铭来表达自己的哀伤。对于墓中记述人物的信息我们所知较少,有待于以后的考古发现及与之相关的人物的记述作进一步的补充和研究。

该墓可归入刀形墓,与洛阳公元769年达奚珣墓[1]形制相类。出土器物种类也差不多,尤其是白瓷罐具有断代意义,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唐时期的墓葬及器物特征。所出墓志志文委婉,所含信息量大,使我们对于唐代这一特殊的女性群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志文中关于京兆韦氏、清河崔氏等人的描写也为我们研究世家大族提供了新的材料。

图5 C18M272出土墓志拓片

发掘:司马俊堂 常春玲 王艳红

绘图:胡 瑞 高向楠

拓片:樊志明

照相:高 虎

执笔:任 广

猜你喜欢
绿松石墓志器物
晚秋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琳琅满目——中国古代器物之扇子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洛阳伊洛路初唐墓C7M4598出土器物
洛阳伊洛路初唐墓C7M4597出土器物
美国产的绿松石品质是最好的吗?